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美国“旅居者”火星车降临火星,燃起了人类登上这个红色星球的愿望。2003年6月2日和10日,欧洲宇航局的“小猎犬号”火星探测器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勇气号”火星车相继升空,并预计于今年年底和明年初登陆火星。有关火星的话题不断升温,其中,载人登陆火星探险的话题也被科学家提上了议程。为了给载人火星飞行做初步考察准备,美国NASA、欧洲宇航局和法国太空局的科学家们即将在南极洲进行多种“人类适应太空”实验,以测试人类在“失重、孤独和幽闭”极限状态下可能会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一旦实验证明人类完全可以适应未来…  相似文献   

2.
《当代地方科技》1999,(6):79-79
人类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以数万人40年不懈的努力并数以千亿美元的投入为代价的,这样高的投入是否值得?中科院院士、中国空间协会理事长、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王希季先生撰文阐述了这一问题。1961年4月12日,俄国人加加林进入太空轨道并返回地面,掀开了世界载人航天史的第一页。截止到1998年底,全世界共进行了216次载人航天飞行,其中美国124次,俄国92次,共有795人次上天,开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实验活动。但这些载人航天取得的巨大发展,是以上万人40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数以千亿美元计的投入为代价的。时至今日,人类并没有从载人航天得到多少回报。这就引发了"为什么要搞载人航天和值不值得搞载人航天"的旷  相似文献   

3.
2008年9月25-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中国再度掀起"航天热".而2008年10月,是美国宇航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成立50周年.回顾NASA成立50年的发展历程.展望其发展前景,对中国航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制定之前,国内有关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何者优先发展的争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虽然将载人航天纳入其中,但主要目的是技术跟踪,而非工程项目.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发展途径问题,相关部门展开了一场有关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的讨论.受美国航天飞机的影响,相当数量的专家和部门倾向于优先发展航天飞机.随着研究、争论的不断深入.从中国的国情、时间与成本因素、技术积累以及难易程度综合考虑,最终大多数赞同优先发展载人飞船观点.1992年国家在制定载人航天决策时,把载人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从航天飞机后来的命运看,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这一重大决策的出台,得益于之前广泛的研究、分析与争论.  相似文献   

5.
科技界声音     
探索宇宙、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是人类长期的愿望,也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一份责任。我们在完成现在的任务后,就能保障载人航天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步伐相适应,推动载人航天活动的持续发展;也使我们人类在宇宙中走得更远,在宇宙中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二十五年来,航天技术,包括载人航天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它是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空间工业生产和星球大战设想已提到日程,人在空间的作用将具有新的意义。本文将着重探讨两个正在迅速发展的空间技术领域,即:1.载人航天和空间的工业生产,2.载人航天和空间的军事应用。这两大发展将使人们以新的观点来看待载人航天的战略意义。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进一步加强空间开发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主要是通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加加林没有上天之前,谁也不知道人类能否在太空生存。动物航天员由此产生了,它们作为载人航天的先驱者和航天医学研究的被试者,为太空探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它们,用毛茸茸的小手,为人类推开了通向浩瀚星空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8,(7)
人类登上月球之后,登上火星这个在太阳系中和地球最相似的红色星球便提到了人类航天活动的日程表上。要想登上火星,首先要解决飞行工具问题。在第一个载人人造卫星升空,以及随后的一系列载人飞船试验成功,尤其是美国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后,这个问题已基本解决。关键的问题是火星比月球离地球远得多,来回一次需近两年时间,因此宇航员能否在飞船上安全有效地工作生活两年,便成了最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的三大里程碑 载人航天是指人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进行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等开发活动的往返飞行。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层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外层空间,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  相似文献   

11.
载人航天技术是指有人(航天员)参与的、对空间(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进行探索以及利用空间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一、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及意义1.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载人航天的内容主要通过载人航天系统体现出来。目前的载人航天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系统、航天飞机航天系统和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 ,其中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是规模最大、天地一体化的载人航天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轨道基础设施由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无人轨道平台及在高轨道上运行的数据中继卫星、定位卫星等组成。地面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载人航天的概念研究、技术途径论证,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战略思考和“飞船起步"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小结,提出了我国发展现代宏大工程应站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上进行深层次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书上架     
《载人航天新知识丛书》《载人航天新知识丛书》(江西高校出版社)共有册,每册8万字,紧紧扣住当今航天技术的热点,即三载人航天器和三种太空活动,分别介绍宇宙飞船、航飞机、空间站以及太空行走、开发月球、探测火星,这在有限的篇幅内突出了重点,基本上涵盖了人类迄为止取得的载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技术是指有人(航天员)参与的、对空间(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进行探索以及利用空间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一、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及意义1.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载人航天的内容主要通过载人航天系统体现出来。目前的载人航天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系统、航天飞机航天系统和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 其中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是规模最大、天地一体化的载人航天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轨道基础设施由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无人轨道平台及在高轨道上运行的数据中继卫星、定位卫星等组成。地面基础设施由指挥控制中心、跟踪通信网、发射中心、着陆场、航天员选拔训练中心及有效载荷中心等组成。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事业在不断发展,自动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也日趋成熟,这些先进技术也逐步应用于载人航天中.文章论述了载人航天中的人-机功能分配的基本方案,阐述了遥科学在载人航天中的研究动态,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类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驾驶人类第一艘载人飞船绕行地球一周,安全返回地面,揭开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篇章。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号”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2001144-12-01至22001144-12-10)1美猎户座载人飞船完成首次试飞[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美国东部时间5日11:29,搭载猎户座载人飞船的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塔大推力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猎户座发射升空,进行持续约4.5 h的首次不载人试飞。猎户座飞船是继航天飞机后的美国新一代载人航天工具,有望搭载人类前往火星,这标志着人类第1艘以深空探索为目标的载人飞船首次试飞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追问神舟     
我国最早的载人航天研究从何时开始?载人航天是当今高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可载人航天的研究,并曾做出过一个名叫“曙光号”的两舱式飞船的全尺寸飞船模型。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能力和工业基础等条件不成熟,所以半途而废了。  相似文献   

19.
64名在我国“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载人航天功臣,近日在北京荣获中国航天基金奖。这次获奖的载人航天功臣,由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属科研试验单位推荐,最后由中国航天基金会组织航天专家严格遴选产生。获奖人员大多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线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航天基金奖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资助航天科技交流活动、人才培养及航天科学普及工作,奖励航天战线有功人员。基金来源主要是海内外关心和支持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自愿捐款…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宇航局戈尔丁称,人类可能会在未来20年内实现载人探索火星的太空飞行。戈尔丁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举行的纪念美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40周年研讨会上发表上述讲话的。戈尔丁说,美国计划于2007年再发射一艘精密火星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