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将认知概念引入雷达电子对抗,可使干扰系统在动态对抗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确定最具针对性的干扰策略,实现动态高效干扰.在认知雷达对抗概念和内涵讨论基础上,设计了基于Q-学习算法的雷达对抗过程,总结了认知对抗实现中的关键技术难点,最后对过程的具体实现进行了仿真,验证了雷达认知对抗中Q值的收敛过程以及先验知识对算法性能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
采用经典的LeNet网络对实测IPIX雷达数据、SPPR-50雷达数据、一型试验雷达数据通过多种组合方式进行交叉实验验证,分析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相同类型实测数据、不同类型实测数据时对分类准确率的影响,从而分析网络对雷达信号层数据处理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实测数据对分类准确率影响较为明显,并且当数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时分类效果显著。因此,在样本数据集不足时,可考虑通过迁移学习来加快并优化模型的学习效率,提高神经网络模型分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雷达图像外推算法难以表示雷达回波复杂变化的问题,提出GhuLSTM时空预测递归网络模型,用于高精度雷达图像外推.该模型利用时空记忆单元变体提取和传递雷达图像空间和时序上的高层特征信息,并利用相邻递归状态之间的差分信号处理雷达回波体演变的高阶非平稳性.同时在网络中加入梯度公路结构,以缓解雷达图像序列...  相似文献   

5.
针对毫米波高分辨率雷达一维距离像目标识别的多类分类问题.基于局部线性嵌入(Locally Linear Embedding,LLE)算法思想,考虑样本与其所在低维流形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多类分类算法.该算法先确定样本所在低维流形的结构,然后通过比较未知样本与各类已知样本流形间的关系来分类.将其应用于毫米波高分辨率雷达一维距离像目标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进行分类。性能优于其他常用多类分类算法.且对输入参数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基于视觉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对光线和视距环境较高,并且存在侵犯隐私的问题,在应用中有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和字典学习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首先对人体动作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得到时频图,再使用两种特征提取方法对时频图进行降维描述,将两种降维后的数据融合,通过LC-KSVD字典学习算法同时学习多特征字典和一个线性分类器,最后根据稀疏系数和线性分类器来识别动作。在此基础上,设计77 GHz毫米波雷达动作识别实验系统,结果表明:算法在10种人体动作数据集上达到了97.7%的识别准确率,可见所提方法实现了对人体动作的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7.
雷达的频域和空域反隐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论述雷达的频域反隐身与空域反隐身技术并以F - 117A飞机为例探讨了隐身飞行器的雷达可探测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讨论了连续波体制双基地雷达反隐身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种实验系统框图。  相似文献   

9.
张晓光  陶东香  邵旭东 《科技信息》2010,(21):I0052-I0052,I0079
生存能力是雷达的一个重要指标。隐身雷达以其较强的生存能力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LPI雷达、无源雷达和QCW雷达三种典型的隐身雷达。  相似文献   

10.
赵朋亮  甘怀锦  行正世 《科技信息》2010,(17):I0121-I0121,I0089
针对现代海战对舰载雷达提出的新挑战,为了提高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性能,本文分析了舰载雷达技术的几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参考数据的纯度影响着地面数字广播多媒体(DTMB)外辐射源雷达的探测能力,而参考信道估计的精度是影响参考数据恢复的关键因素。针对此问题,文章将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信道估计方法引入外辐射源雷达参考信道估计过程。利用自回归模型对参考信道进行建模,并搭建参考信道估计网络。通过迭代训练后,估计得到参考信道响应。相比于传统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参考信道估计精度得到有效提升,改善了雷达的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压缩感知稀疏恢复理论可利用少量MIMO雷达收发阵元实现对目标的高分辨成像。利用MIMO雷达目标图像的块稀疏特性,将模式耦合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应用于MIMO雷达成像,首先建立MIMO面阵回波信号模型,引入模式耦合稀疏贝叶斯分层模型,将相邻系数通过共用超参数的方法耦合起来。通过贝叶斯推理得到雷达信号的估计式,再通过EM算法实现对超参数的迭代估计,进而实现对雷达信号的估计,直到信号满足误差允许范围,最后重构信号实现MIMO阵列高分辨成像。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成像效果在图像的聚焦性能上优于传统的傅里叶、稀疏贝叶斯算法,在散射点重构上优于OMP算法。  相似文献   

13.
14.
耿海军 《科技潮》2000,(1):54-56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飞机在战场上的出现,人们愈发感到及时发现并识别飞机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此情况下,雷达应运而生。追溯中国雷达事业发展史,由于旧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特别是没有研制和生产雷达的能力,所以中国的雷达建设起步较晚。中国雷达事业的萌芽期始自国民党时  相似文献   

15.
一般非综合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率受天线波束宽度的限制。要突破这种限制需要采用方位超分辨技术。该文介绍和分析了3种一般非综合孔径雷达的方位超分辨方法,包括去卷积法、角度权重法和相控阵雷达的相位权重法。对这些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给出了数值仿真的结果。研究表明,去卷积法只适合于信噪比大于30dB的场合。在信噪比小于15dB时,角度权重法和相位权重法仍具有较好的方位超分辨效果。该文还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了方位超分辨的实质,探讨了实现方位超分辨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耿海军 《科技潮》1998,(8):36-37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科技在雷达领域的广泛运用,雷达技术的发展可说是日新月异,近年来又有一些新概念、新体制雷达应运而生。微波成像合成孔径雷达这是一种新型相干多普勒雷达,它的出现,使得雷达分辨率的提高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目前,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大多采用侧视)的地面分辨率已达到1米,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由于高空无需侧视)的地面分辨率为10米左右、最先进的也已达到1米。而且,它不受云、雨、昼夜条件的限制,可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地工作。它能透过树木探测到隐蔽的机动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