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主题餐厅     
对于投资者来说,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管时事怎么变迁,不论风云如何变幻,人总是要吃饭的。做吃的营生,钱不在多,万儿八千,可以开个面馆;几十上百万,开个大饭店也未尝不可。投资“吃”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选择。 但是,看着现在大街小巷林林总总的餐厅、餐馆,又让人犯愁。虽然餐饮业机会多门槛低,但竞争也激烈,如果做不出自己的特色,很难出头。在菜式上追新求异,已经是常规的手法;各种各样的打折促销,也屡见不鲜。 怎么才能做出特色?古人看山是“横看成岭竖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做餐饮也如同看山,换一个角度,又会有新思路。下面这些特别的餐厅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除夕这天,少不了的重头戏就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这时也是天南地北中国各派烹饪技法的大比武,结果是摆上饭桌的菜没有一道重样的。张嘴只顾着吃的你都不禁好奇:这口感、这造型、这味道,怎么能这么丰富?下面,就请资深吃货阿仓带你一起参加年夜饭桌上的厨林争霸。祖师爷秘籍:食物怎样才算熟这份秘籍请你一定收好,对于厨林争霸绝对大有用处。除了可以直接生吃的水果蔬菜,其他食物只有做熟了才能摆上餐桌。一般来说,做熟的食物必须兼具卫生、营养、美观这三个条件。牢牢抓住这一条,比武的思路一下子就广多了。  相似文献   

3.
美国垄断资本的政治代理人和宜傅机器对吹嘘美国的“繁荣”是很卖力的。艾森豪威尔在国情咨文中叫道:美国目前正处在它的“繁荣”的“高峰”。十天以后,他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又大声嚷嚷:“我们生活在一个富饶的国家中……”“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叫喊得更加响亮。它在一篇题为“美国每个人都富有吗?”的文章中说:“美国人比世界有史以来任何其他人民都吃得好,穿得好”,他们是“最富有的”,这使得“差不多世界上一切人民都羡慕”。而且,“贫穷的家庭差不多已经从美国舞台上消失了”。这真是一幅极乐世界图。我们应该为美国人的幸福拍手叫好。可是,实际情形怎样呢?单以捐税和负债来说,美国离“人人富有”的境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巢湖。我们这儿的年夜饭和其他地方的差不多,都是满桌子美味佳肴,但是我们也有特色菜肴。年夜饭一般安排在除夕。在我的家乡巢湖,年夜饭不仅仅可以在晚上吃,还可以在中午吃,但是必须在正午之后吃。我和爸爸妈妈每年吃两次年夜饭,一次是除夕在外婆家吃,另一次是正午之后在自己家吃。年夜饭的学  相似文献   

5.
漫画与幽默     
人越是远离自然,便越是接近疾病。●牛舌头与鸡蛋一位胖妇人在一家餐馆坐下来,问侍者:“你们这儿有什么拿手的菜吗?”“我们这儿的牛舌头做得很不错。”胖妇人露出鄙夷之色:“牛舌头?从牲口嘴里出来的,我怎么能吃这种脏东西呢?还是给我来个鸡蛋吧。”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已进入千家万户。世界上吃过快餐的人,大多熟知麦克唐纳这个名字,但他们与其说知其为人名,不如说是将其视为“快餐”的代名词。他们更不可能知道的是,“快餐”早已不姓麦克唐纳了。快餐始于美国,但美国人与中国人对待快餐的态度,似乎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我们往往是把快餐当作早点吃,或是当成旅行食品,总之不算“正式”吃饭。而美国人吃饭却不追求正式,大人、小孩的嘴里  相似文献   

7.
从不委屈孩子有专家建议:“让孩子从小吃点苦。”为何要无端让孩子吃苦?如今的读书郎还不够苦吗?孩子活一辈子究竟会吃到什么样的苦,谁能估计?我不信这个“邪”,所以,我从不人为地让孩子吃苦。我养孩子的原则是:尽我最大能力让他吃得满意,穿得漂亮,玩得舒心,同时教他好好做人,努力读书。他想吃的东西,只要人能吃,我买得起,就基本答应。一次,儿子想吃路边的羊肉串,他妈说:“那么脏的东西不能吃。”儿子哭了。我就给他买了一串,但告诉他:“这东西虽香,但确实不干净。这次给你尝一下,希望你今后少吃或不吃。”儿子点头允诺。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在一篇题为《饥饿席卷世界——每天死去一万人》的文章里插了一幅衣裳褴褛、瘦骨嶙峋的印度母亲为她的孩子乞食的照片。文章里还刊登着另一张照片,借以炫耀一个美国的四口之家丰衣足食的情景。显然,《新闻周刊》的目的是在渲染亚、非、拉经济“不发达国家”人民的饥饿、贫穷,同美国的“丰裕社会”之间的“天渊之别”。它竟然大言不惭地写道:“即便是美国的家养爱犬,也要比印度的工人吃得多、吃得好。”  相似文献   

9.
游乐园     
曹雪芹不仅是文学巨匠,相传他还是个烹调好手。一天,他邀请好友郭敏和叔度到他家做客,笑呵呵地问两人:“你们二位喜欢吃什么菜?” 曹雪芹请客 郭敏张口就说:“你就来个‘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浑身是蜂窝,生熟均可尝’吧!” 曹雪芹点了点头,转身又问叔度:“你想吃什么呢?”叔度慢条斯理地说:“听说你做的‘有根没有颈,有气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没脚千里行’拿手得很,就把这道菜做一盘让我们尝尝吧。” 曹雪芹连忙说道:“好好好!我照你们说的去做就是了!” 工夫不大,两盘佳肴端上了桌,真是香味四溢,令人垂涎。于是三人围坐桌边,畅饮起…  相似文献   

10.
一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人类早已成为我们这个星球的主宰.但很少有人考虑人类为取得这个地位,曾经经过多么漫长艰难、充满血腥的历程.为取得这个地位,人类必须具有能“吃掉”所有的对手而自己免于被“吃”的资格.因此,生活中的现实情况就是:人能够吃(甚至于灭绝)任何凶猛的动物,而极少有动物能吃人.这一点似乎与一般的想法相左,因为有很多人主观地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能吃人的动物是非常多的.这多半是受了各种传说、故事和神话之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脑筋急转弯     
1.冬瓜、黄瓜、西瓜、南瓜都能吃,什么瓜不能吃?2.盆里有6个馒头,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1个,但盆里还留着1个,为什么?3.你能以最快速度,把冰变成水吗?4.冬天,宝宝怕冷,到了屋里也不肯脱帽。可是他见了一个人就乖乖地脱下帽,那5.老王一天要刮四五十次脸,脸上却仍有胡子。这是什么原因?6.有一个字,人人见了都会说好。这是什么字?7.小华在家里,和谁长得最像?8.鸡蛋壳有什么用处?9.不必花力气打的东西是什么?10.你能做,我能做,大家都做;一个人能做,两个人不能一起做。这是做什么?11.什么事每人每天都必须认真的做?12.什么人始终不敢洗澡?13.小明从不…  相似文献   

12.
鳄鱼的眼泪     
在讽喻假慈悲的成语中,我倒觉得西洋语“鳄鱼的眼泪”比汉语“猫哭老鼠”好些。这不但因为我对于老鼠向无好感,而且是因为吃人的鳄鱼更能引起我们的憎恨。传说鳄鱼吃了人之后还哭吊一番;另一种解释说,鳄鱼故作哭声来引诱人。无论作哪一种解释,这个成语是够形象化的。试想像一下,癞皮的鳄鱼在把活人连皮带骨吞下肚子之后,它的丑恶的嘴脸上却挂着几滴“伤心泪”,看了这样一幅画面,谁能不恶心、憎恨呢! 而现在,当艾森豪威尔对匈牙利人民表示“最深切的同情”的时候,我看到他的老脸上流的正是这样的眼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在匈牙利制造了反革命大恐怖,其罪恶比啃一两个人的鳄鱼还大得多。但在这个复辟暴动失败以后,艾森豪威尔之流却老泪纵横地大做其匈牙利的文章,开口“英勇的、爱好自  相似文献   

13.
资本这东西,有一个突出的特性,就是“吃得越多,胃口越大”。它的胃是填不满的。而美国作为暴发的资本帝国,这一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以中东地区为例,从本世纪20年代到现在,美国从与老牌殖民主义争夺石油资源,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到企图建立美国主导下的中东“新秩序”,那已不仅仅是“得寸进尺”,而是恨不得把世界的这一广袤地区一口吞进自己的肚里。在观察今日纷繁复杂的中东形势时,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当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笑话三则     
奇迹一个美国兵走进了一个欧洲的国家的教堂里。他看到了一个银质的老鼠。于是他把教堂里的神父叫来问道:“请您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鼠啊?”神父回答说:“在公元一千二百年的时候,我们城里老鼠多得成灾了。于是我们就祈祷圣乔治说,如果他能使这种动物绝迹的话,我们就献给他一只银鼠。老鼠真的消失了。我们就献了这么一只银鼠。从那时起,这只银鼠就一直摆在这里。”美国兵问道:“噢,而您……相信这个奇迹是真的吗?”神父连想都没想就立刻回答说:“不,如果我们相信的话,那我们早就给圣乔治做一个银质的美国兵了。”“懂礼貌”的美国人一个美国的政治活动家在巴黎的一个大厅里讲演。讲演完了,掌声很稀落。这位美国人非常生气。当他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时,有一个法国人上台了。美国人心想:我给你们看看什么叫有礼貌吧!  相似文献   

15.
老早就听说过王维嘉,知道他是一敢想、敢闯、敢冒险还能次次成功的奇人。记得有次圈里朋友告诉我:“这哥们是美国斯坦福的博士,学无线电的,倍儿牲。”“牲”是北京土话,就是说一个人智力超群、意志顽强,优秀得简直不像人。北京的年轻人羡慕某人前途好得没挡时也常用这个词。  相似文献   

16.
正东东缠着爸爸讲故事。爸爸讲了一个正确使用词语的故事。一天晚上,爸爸单位开会,由于内容多,会议开了好几个小时。后来由一位领导做总结发言,他的最后一句话是:“现在时间不早了,请大家回去安息吧。”大家陆陆续续走出会议室,可大家都怏怏不乐。爸爸问东东:“大家为什么都不高兴呢?“是会开得太久了吧。”东东说。爸爸摇了摇头,说:“是这位领导一个词用得不妥,这个词让人好像吃了一只苍蝇,你说大家能高兴得起来吗?”  相似文献   

17.
某报记者从美国发回的一篇报道称,在知识经济方面“干”得最棒的美国人对知识经济“谈”得可不太好;一是有关知识经济的理论阐述很少,二是“知识经济”的提法在经济界也不普及。读了这条消息,一方面觉得美国人的确很实干,但另一方面却也感到本期推出“知识经济扑面而来”这组文章似乎有某种嫌疑——“干”得不怎么样的人却要在此“理论”一番。但细一想,中国在经济上处于追赶者的位置,而作为追赶者,是不是首先要搞清楚自己追赶的到底是什么呢?所以,我们在编辑这组文章时,将重点放在了有关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论述上,同时也联系了当今中国的一些现实问题。——编辑手记  相似文献   

18.
据国外报道,一种可使人变瘦的药物能造福大众。这种药物是美国研究人员在做肥大老鼠的减重实验中发现的名叫“利帕听”(leptin)的蛋白质。 前不久,美国的研究者发现了“利帕听”(leptin)的受体。这是他们利用特别的“线锯”在特定的位置开槽所制造出来的db基因。它  相似文献   

19.
两位研究人员说:过去我们经常听到的是“被动吸烟”,现在又听到“被动吃得过多”这种说法。这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在较富裕的国家里肥胖的人日益增多。他们希望他们的工作能引起政府的注意,从而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如禁止发布针对儿童的垃圾食品的广告等。  相似文献   

20.
西瓜和绿豆汤是夏季每户人家都爱准备的消暑良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这两样食物,怎样才能吃得更健康呢? 九种人少吃西瓜 在中医里,西瓜被称为“天然白虎汤”,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常吃西瓜能起到利尿、开胃、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西瓜虽好,每天吃的量最好控制在200~400克,有几类人群更是应该少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