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污水对花背蟾蜍蝌蚪染毒7天后,对其诱发的红细胞微核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除1/15污水组外,其余各组红细胞的微核率和出现微核的细胞率都显示有明显意义的升高(x~2≥13.85,p<0.001)。对不同剂量的污水诱发红细胞微核率变化的敏感性进行比较,排列顺序是:1/45污水组<1/40污水组<1/35污水组>1/30污水组>1/25污水组>1/20污水组>对照组>1/15污水组。  相似文献   

2.
花背蟾蜍蝌蚪经3种不同剂量的6种洗发精染毒7天后,对红细胞内出现的微核进行计数,计算其微核率及出现微核的细胞率.结果表明:两项指标都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有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对照组相比,除调理、蛋白的1.6 ppm 剂量组差异不显著(X~2<3.84,p>0.05)当归和蛋白秀发的1.6 ppm 剂量组有显著差异(X~2>3.84,p<0.05)外,其余各组均有极其显著的增加(X~2≥10.83.p≤0.001).对6种洗发精诱变活性进行比较,从总微核率来看,从大列小依次是:康妮>蛋白秀发>洗发>调理>当归>蛋白>对照组.经 X~2检验.除康妮和其它洗发精间有较明显的差异(X~2>3.84,p<0.05)外,其余各种洗发精间均无明显差异(X~2<3.84,p>0.05).  相似文献   

3.
花背蟾蜍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苯后,能诱发骨髓细胞和外周血细胞微核率和出现微核的细胞率显著增加(p<0.001)、并随着注射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对微核率变化敏感性进行比较,其骨髓细胞>外周血细胞。  相似文献   

4.
以黑眶蟾蜍蝌蚪及中华大蟾蜍蝌蚪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核实验检测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2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导.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当质量浓度达到0.02mg.L-1的甲维盐处理24h,黑眶蟾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提高;当质量浓度达到0.01mg.L-1的甲维盐处理48h,中华大蟾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提高;在一定质量浓度和时间范围内,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甲维盐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而增加,并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甲维盐对2种蝌蚪的红细胞造成显著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5.
用7种洗衣粉对花背蟾蜍蝌蚪进行染毒七天后,检测其诱发红血细胞中的微核,结果表明,7种洗衣粉都能使红血细胞的微核率和出现微核的细胞率有极其显著意义的增加,并随着洗衣粉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对各种洗衣粉诱发红血细胞微核率敏感性的排列顺序是:敦煌高级加酶加香>兰鲸加酶>燕牌加酶>长颈鹿增白加香>飞天机用>百合花加香>飞天加香.  相似文献   

6.
镉对黄鳝红细胞微核率和肝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注射染毒法和常规组织学方法,研究Cd2+对黄鳝红细胞微核率和肝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在浓度1.0,1.5,2.0,2.5,3.0mg/kg的剂量范围内,能诱发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发生微核,微核率与染毒剂量有明显的正相关,肝细胞核形态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7.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和红细胞微核测试法, 以洗衣粉为诱变剂,研究洗衣粉对黄鳝急性毒性和黄鳝红细胞的遗传毒性. 结果表明: 洗衣粉24 h和48 h的LC50分别为162.639 mg/L、107.664 mg/L; 洗衣粉对黄鳝红细胞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微核率和核变形率的增高.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洗衣粉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 微核率和核变形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浓度气态甲醛诱导昆明种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4,12,36 mg/m3剂量组,采用静式呼吸道染毒,连续染毒4d,每天6h,染毒结束后将小鼠处死,测定微核率.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组的小鼠骨髓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剂量组微核率经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F检验,受试物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雌雄两性微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环磷酰胺组(40 mg/kg Bw)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同性别微核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雌、雄两性微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认为气态甲醛对小鼠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敌百虫(dipterex,Dip)和敌敌畏(DDV)联合染毒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选择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3个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8只。染毒组小鼠每天分别给予2、10、50ms/kS剂量Dip和2、10、50mg/kg剂量DDV,经口染毒;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每天每只小鼠染毒1次,连续染毒27d。首次染毒后35d处死小鼠,观察精子数量、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及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Dip、DDV联合染毒中、高剂量组精子数量、精子活率均低于对照组,精子畸形率、骨髓细胞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呈剂量一反应关系。结论Dip、DDV联合染毒可引起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遗传损伤,导致生殖毒性效廊.并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注射环磷酰胺染毒后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与微核率均显著增加 ,而用富硒酵母灌胃预处理一周的小鼠出现微核率显著下降。结果表明 ,富硒酵母对环磷酰胺诱发微核的作用有显著抑制效应 ,富硒酵母对哺乳类细胞染色体断裂剂环磷酰胺的染色体损伤作用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乙酸铜对黄鳝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晓薇 《江西科学》2004,22(5):331-333
以黄鳝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乙酸铜对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采用鱼类致突变实验方法,以0.25、1.00、3.00、9.00、15.00、30.00mg/kg不同剂量乙酸铜处理黄鳝,测定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结果发现:在低剂量范围内。随着乙酸铜剂量的增加红细胞的微核率及核异常率逐渐增加;至3.00mg/kg剂量时红细胞的微核率、核异常率均达最大值;随着剂量的进一步增加,红细胞的微核率、核异常率反而下降。其结果说明。一定剂量乙酸铜能明显影响黄鳝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且乙酸铜的作用具有双向性。  相似文献   

12.
分别选择健康SD雄性成年大鼠60只和36只进行慢性和急性镉染毒实验,均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中剂量染毒组(M组)、高剂量染毒组(H组).慢性实验采用每天分别给C组、M组、H组饲喂含镉0、5、10mg/kg饲料的大鼠全价饲料,连续6周;急性实验分别按含镉0、0.5、1.0mg/kg体重腹腔注射染毒,连续7d.研究了镉染毒对大鼠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慢性染毒大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急性染毒差异显著;慢性实验M和H组大鼠的RBC CR1花环率(%)从第2周起均显著低于C组,RBC-IC花环率(%)在第2~4周高于C组,且在第4周M组显著高于C组,以后M和H组均极显著低于C组;急性实验M和H组大鼠的RBC CR1花环率(%)和RBC IC花环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提示镉染毒引起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3.
亚硫酸氢钠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变形的诱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亚硫酸氢钠作为诱变剂,研究其不同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泥鳅红细胞的损伤,结果发现:亚硫酸氢钠对泥鳅红细胞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微核率、核变形率和双核细胞率增高,细胞正常的分裂被干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亚硫酸氢钠浓度的加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微核及核变形率增高,达到最高值后,反而开始随着浓度的继续加大,处理时间的继续延长,开始下降.诱发的微核率与核变形率和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此外,还探讨了微核的形成途径和亚硫酸氨钠对泥鳅红细胞染色体损伤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硫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诱发及沙棘油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气中二氧化硫 (SO2 )污染物的遗传毒理效应。采用 SO2 吸入染毒法 ,模拟 SO2 大气污染 ,从整体水平直接对短期与长期 SO2 吸入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PCE)形成微核 (MN)的效应及沙棘油的防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短期与长期 SO2 吸入均可引起小鼠骨髓 PCE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 ,且有明确的剂量 -效应关系 ;(2 )随着吸入的 SO2 浓度的增高 ,不仅单微核细胞率 ,而且双微核细胞率均显著升高 ;(3) SO2对阳性致突变剂乌拉坦诱发微核的作用有显著抑制效应 ;(4 )沙棘油对 SO2 诱发 PCE微核的效应有防护作用。从此可以结论 :SO2 空气污染物是哺乳类细胞染色体断裂剂和基因毒性因子、SO2 与阳性致突变剂的联合作用是复杂的 ,某些天然物质对 SO2 的毒效应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紫露草四分体微核技术对6种洗涤剂的遗传毒理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洗衣粉和3种洗洁精在一定浓度剂量范围内,能够强烈地诱发紫露草四分体微核率显著提高,而且紫露草四分体微核率与洗涤剂浓度之间呈现剂量效应,直线相关回归方程分析表明,它们的相关显著或极显著,初步证明这些洗涤剂在一定浓度时具有遗传毒理学效应,而这种“潜在”的危险性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除草剂“精克草星”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核异常率、总核异常率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精克草星的作用下,绝大部分加药组的微核率、核异常率、总核异常率都上升;所有加药组均能影响鲫鱼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而且具有较为显著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随着毒物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加长,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大都随之下降,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而白细胞数则随着毒物浓度的上升及处理时间的加长而上升,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蓝畴金鱼(Carassius auratus domestic)鱼苗,研究辐照对其外周血红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60Coγ射线可显著诱导蓝畴金鱼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发生.在一定范围内(1~4 Gy剂量),随着辐射剂量的加强,微核细胞率呈现相应提高;核异常细胞率与辐射剂量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随着辐射剂量的加强,核异常细胞率显著提高.此外,微核细胞率出现高峰的辐射剂量小于核异常细胞率出现高峰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胭脂红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的形成和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测试法,研究胭脂红对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形成和核异常影响。泥鳅在胭脂红试验液中染毒24h后,采血制片。三种胭脂红均不同程度地引.起泥鳅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率等遗传指标的上升,这种致变效应与胭脂红的浓度及种类有关,各种胭脂红在其半致死浓度时微核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胭脂红对泥鳅红细胞具有一定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镉对中国林蛙外周血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剂量Cd2^+注射林蛙,5d后取血制片,光镜观察,探讨了不同剂量Cd2^+对中国林蛙红细胞形成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可诱导红细胞产生微核和核异常.Cd2^+剂量高于0.2mg/kg作用5d后,对林蛙血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Cd2^+剂量低于0.5mg/kg范围内,微核与核异常细胞率随Cd2^+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当Cd2^+剂量高于0.5mg/kg时,微核与核异常细胞率随Cd2^+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0.
用双核微核实验检测多环芳烃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大气中常见的5种多环芳烃的致突变性。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实验检测不同浓度5种多环芳烃对人血淋巴细胞的微核诱导作用。指出5种多环芳烃各染毒剂量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说明他们均可引起人外周血双核淋巴的微核率增加。除苯并(a)芘(BaP)外其余的几种多环芳烃也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