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取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施工路段交通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应用Vissim软件对典型双向四车道施工路段的交通运行状态进行交通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价.评价获得顺利通过,说明了采用施工路段饱和度、平均车速、交通密度、平均行程延误4个指标作为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高速公路施工路段服务水平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高速公路递阶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递阶结构和神经网络来进行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其基本思想是:把高速公路作为一个大系统问题,子系统为高速公路的路段,协调控制层负责计算各路段的期望轨线,应用神经网络对各路段交通状态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实施控制。给出了控制器的构造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交通拥挤和维持主线车流稳定。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瓶颈,通过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区域通行环境特性,研究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隧道路段时的换车道、加速、减速等微观交通现象,在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STCA模型基础上,引入车辆速度控制条件和车道控制条件,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瓶颈元胞自动机模型,分析了不同长度高速公路隧道对区域路段交通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模拟车辆在高速公路隧道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高速公路隧道瓶颈会对紧邻瓶颈下游的特定长度路段的交通流产生缓冲作用;隧道路段区域的最大流量以及平均车速与无隧道路段区域相比,将会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常发性与偶发性交通挤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高速公路交通突变理论,提出了在确认交通拥挤出现的同时,判别交通拥挤类型的算法,从而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采用不同的交通控制方案消除拥挤,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收费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状态判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速公路交通数据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使得管理和建设成本较高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只能实现车辆记录、联网收费等初级功能,导致交通数据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此设计了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方法,提出以大、小车速度变化情况为基础,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高速公路交通状态进行判别,并应用VISSIM软件分别对上述两种方法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路段行程时间估计方法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路段行程时间数据,同时交通状态判别方法也能够准确判别出道路上所呈现的交通状态,可为历史数据更新提供技术支持,为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精确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改扩建后区域路网交通分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量化分析高速公路改扩建分流后区域路网的拥挤程度和服务水平,充分考虑路网分流条件,以系统饱和度为约束条件,以区域路网内分流系统最优为目标,建立了具有实时反馈效用的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分流机制和分配模型。以陕西潼关至宝鸡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项目为例,应用新建模型对2种交通分流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考虑分流路段的交通量分担能力,以分流后路段交通量和路段通行能力之比作为权重系数,来反映分流后区域路网的交通拥挤状况,能够实现区域路网内交通分流的系统最优,达到配流均衡。通过应用该方法对大型车分流和小汽车分流两套方案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大型车辆分流方案的路段饱和度优于小汽车分流方案。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日益完善,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掌握高速公路的交通状态,以济青高速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门架数据,设计了k均值聚类算法和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算法相结合的两阶段聚类方法来识别驶入服务区车辆和异常行驶的车辆,再结合各车型流量占比加权的交通状态指数,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高速公路路段交通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两阶段聚类算法有着很好的识别效果,通过交通状态指标发现在7:00—20:00时段高速公路存在3个交通状态较拥堵的时段,精确地识别出高速公路中交通状态较拥堵的路段,并且发现路段的大车混入率与交通拥堵程度呈现密切的正相关的趋势,最后依据交通状态指数将济青高速路段交通状态划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路段交通状态评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承德境内高速公路各路段灾害性天气历史气候资料进行分析,确定雾、雨、雪、大风、高低温等灾害性天气的交通气象服务的关键性路段和关键期,制定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气象灾害防御地方标准,制作交通气象服务应急管理发布流程,提出在高速公路沿线布设密度适宜的气象监测站和加强气象对高速公路影响机理研究等利于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仅就在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建设实践中的体会,对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建设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探讨交通工程建设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移动式交通气象环境监测系统对固定式交通气象监测站所在路段进行路面温度数据采集,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路面温度数据时空修正处理方法,绘制相对路面温度分布图,掌握路段中不同位置与监测站点的相对路面温度差异,推算得到监测站点以外同一时刻其他位置的路面温度,实现高速公路全路段路面温度的实时监测.提出适用于高速公路路面温度数据采集、融合处理、描述展现的流程和方法,允许误差在±1℃范围内,准确率达到92.31%.可为监测高速公路长距离路段的路面温度、辨识路面低温或易于结冰区域以及提升冬季结冰风险路段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养护决策和应急服务水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地域之间文化交流也越加频繁,私家车的数量急剧增多,公路交通变得更加拥堵,高速公路交通需求逐渐增加,随之而来,也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老旧的监控技术已经不能符合现代高速公路运营的标准.高速公路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早期建设的模拟监控视频系统已很难满足目前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和运营单位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新的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的监控视频系统建设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论述主要以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建设为目标,讨论研究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与路段要求给出一定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高速公路平纵线形和其他交通相关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选取9个自变量,构建基于负二项回归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析模型。以某高速公路典型危险路段为例,进行模型拟合与检验。结果表明,基于负二项回归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析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事故率与路段弯曲比和连续下坡累积效应呈正相关,与平均坡度和大车比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根据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流变化规律及交通运行环境特性,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环境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从最佳服务水平、最小运营费用的角度出发,按照各种评价指标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环境影响的显著程度,采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交通影响因素指标、环境影响因素指标、动态影响因素指标3个方面,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各评价的功能,旨在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环境评价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韶关段隧道的交通环境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简便实用,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路网密度的增加和气候环境恶化,使得低能见度雾环境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影响日趋严重。从高速公路雾环境行车致危机理、雾区能见度监测预测、雾区管控与安全保障等方面对高速公路雾区行车管控与保障技术的中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表明:高速公路雾环境行车安全研究已经从早期的气象角度研究雾的生消和物理化学特征,发展为材料、光学、交通、气候、电子、视觉心理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涉及范围更广、研究领域细分度更高;雾的致危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雾区危险性分级、驾驶视觉心理、驾驶行为、车辆行驶状态变化规律和能见度与交通事故的相关性分析等方面,但尚不够系统全面;雨雾、冰雾等共生性气候的危险等级判定研究还相对缺乏;雾区监测预测理论、监测手段等都有了显著进步,但气象和交通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基于微路段和微区域精细化监测预报;特别是团雾路段的实时监测预警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中国研发的雾区智能诱导警示系统设计理念较国外更先进,与我国国情结合更紧密,但依然存在系统使用耐久性差,安装维护成本高,缺乏国家和行业标准,理论研究有待深入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建议今后努力方向:加强从气象、交通、控制等领域对高速公路雾区行车安全,尤其是多气候耦合路段行车致危机理研究;倡导气象部门和交通部门进行深入协同联动;强化微路段微气候分级分段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深入分析雾区诱导机理;加速研发低成本、耐用的雾区诱导设备;从系统论与控制论角度,构建雾区路段分级诱导联动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15.
唐绍华 《广东科技》2007,(9):167-168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交通监控.交通信息和气象信息的采集以及交通疏导.通过在沿线关键位置设置车辆计数器.车辆测速器.气象资料采集器,并把信号传输至监控中心集中处理,实现交通的安全.有效管理.本文是作者结合某工程实例对该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6.
徐殿峰 《工程与建设》2011,25(5):690-69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以及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网络日益完善。原有需要进行改扩建的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交通组织设计的问题。该文通过对改扩建高速公路的交通组织设计研究,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工点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及紧急预案,针对项目具体情况制定信息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山区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行车安全,提出基于云模型和Dempster-Shafer (D-S)证据理论的山区高速公路路段风险性综合评判方法。结合以往研究和标准构建了包括道路线形、路面状况、安全设施、路桥隧情况、交通环境和服务水平6个指标的路段风险性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将路段风险性划分为5级并提出了指标的风险等级标准。以测点实测数据和专家评价值为依据确定指标特征值,采用云模型构建指标基本信度分配。基于D-S证据理论,利用融合规则将定性与定量指标多次融合,得到路段整体风险等级。将该模型应用到奉溪高速公路K46+800~K47+400标段风险评判中,得到路段整体风险等级隶属度向量为T=(0. 022,0. 947,0. 025,0,0,0),融合不确定度为0. 007。评价结果表明:该评测路段风险性为较低风险;基于云模型与证据理论的综合评判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常发性与偶发性交通拥挤的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高速公路交通突变理论,提出了在确认交通拥挤出现的同时,判别交通拥挤类型的算法,从而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采用不同的交通控制方案消除拥挤,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双碳”政策的时代背景下,交通行业碳减排任务艰巨,但目前面临车辆碳排放测算精度不高的问题。为实现车辆碳排放的精细测算,文中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数据的高速公路路段车流碳排放精细测算方法。首先,运用KD-树算法将运营车辆的GPS坐标与高速公路道路点坐标搜索匹配,实现对运营车辆的实时监测。然后,建立车辆碳排放测算模型,进而设计相关的计算流程。最后,以虎门大桥主桥段为例进行路段断面碳排放测算,通过VISSIM仿真及相关对比实验,验证了文中所提出的算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按车辆类型分类,微型小型客车的碳排放最高,占比达74.36%;按燃料类型分类,汽油车的碳排放最高,占比达80.50%;新能源汽车运行车次数占12.60%,但碳排放仅占4.27%,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货车是推进高速公路碳减排的重点。研究还发现,将交通饱和度控制在0.32~0.38时,当量标准车的平均碳排放较少;当交通饱和度大于0.62时,当量标准车平均碳排放显著增加。文中研究结果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周微  贾元华  陈峰 《山东科学》2012,25(4):53-57
在对高速公路进出城路段交通拥堵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思想,建立了适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化路段的短时交通量预测模型,为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判定、交通控制与诱导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最后,以京津塘高速公路城市化路段为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证明所建立的方法是有效性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