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格被称为是继因特网、万维网之后的下一代互联网,是把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全球巨型机及网格技术的研究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在去年9月,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科技版《Forbes ASAP》发表了一组文章,预测信息技术的下一波大浪潮将在2004到2005年度出现,那就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将全面升华为网格(Great Global Grid)。网格是科学家针对当今一些科学难题于90年代初提出的新概念,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即网格节点、数据库、贵重仪器、可视化设备、宽带主干网和网格软件。它实际上是继传统的因特网和万维网之后的第三代网络应用。因特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联通;万  相似文献   

3.
美国第二代因特网计划实施情况展览最近举行,这个展览由白宫、7个联邦政府机构和企业界以及大学联合举办,目的是推进第二代因特网的建设。克林顿总统早在1996年10月就提出要建立第二代因特网,在今年1月发表的国情咨文报告中又再次呼吁国会大力支持这一计划。这项计划是一个由联邦政府、工业界、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研究开发项目,其目标是研究和开发更加先进的网格技术,促使医疗保健、环境、制造、国防和教育等领域的技术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目前,网上信息交换正以每年400%的速度在增长。现有因特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出现了堵塞现…  相似文献   

4.
网格计算:全球信息化的下一个里程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一个不为人们所熟悉的新词“网格”正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业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产业的新热点,众多国家和著名IT厂商都把它列为重要的研发方向。那么,究竟什么是网格呢?网格即下一代的互联网,具体地说,网格是把整个因特网整台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各种资源的全面共享,它无疑是全球信息化的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传统因特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Web实现了网页的连通,而网格则实现了互连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网格是把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充分吸收各种计算资源,并将它们转化成一种有效的、可靠的、标准的、经济的计算能力,实现计算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和协同。  相似文献   

6.
网格作为人们的一种理想,从计算机产生以来一直追求着。随着各种科学计算的需求,网格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从网格的概念出发,阐述了网格的特性,特别是优越于因特网的高性能;接着介绍了四种常见的网格体系结构,最后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与广泛普厦,地理信息系统(GIS)正在逐步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WebGIS和GISWeb服务已成为集成地理空间信息与空间分析功能的研究热点,WMS兼容的Web服务更是其中的重要标准。GIS网格服务将网格技术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相结合,更适合大规模的资源共享。本文介绍一个在Globus Toolkit3.2平台上实现的。基于WMS的GIS网格服务原型系统,通过这个原型展示如何将WMS兼容的遗留系统功能发布为网格服务,并分析GIS网格服务在应用集成和资源共享方面相对于GISWeb服务的优势,并提出通过GIS网格服务进行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和负载均衡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合作计算的目的是使不同的用户为一个事先确定的目标一起工作。因特网与计算网格的演变与普及把合作计算带入了因特网。香港理工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组织了第4届合作因特网计算国际会议(CIC2006)。这次会议得到Croucher基金的资助,于2006年10月25日-27日在中国香港举行。  相似文献   

9.
丁剑 《世界博览》2010,(3):33-35,32
大多数人知道怎么赚钱,但很少有人知道美联储如何赚钱。美联储为美国政府服务,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美联储的操控下,美元不断贬值,通货膨胀率不断增加,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美国年通货膨胀率高达两位数,在那以后也一直保持着一位数的增幅。今天的l美元只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的10美分,80年代的50美分。  相似文献   

10.
计算网格是第三代因特网和高性能并行计算的研究热点,它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共享资源,支持全球范围内分布异构应用程序的运行,其动机和目标是明显的,并被人们广泛认同和接受。但是目前网格系统尚无一个清楚的定义,因此基于网格语义,通过高层抽象,用谓词/变迁系统给出计算网格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大约每10年就有一次科技产业大潮涌起。最近的3次是70年代的半导体、80年代的个人电脑和90年代的因特网。这3次浪潮创造了一个全球年产值10000亿美元的信息产业。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掀起的又一次科技  相似文献   

12.
刘杰 《科技潮》2000,(4):134-135
“网上银行”依托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网格与通讯技术,利用渗透到全球每个角落的因特网,一改银行由店堂前台接柜开始的传统服务流程,把银行的服务直接在因特网上展开。  相似文献   

13.
裁剪作为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研究的算法很多,尤其在矩形窗口的图形裁剪算法更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类算法,但其算法都是基于直角坐标系统提出和实现,而早在60年代初,一些数学家就已经提出了平面上点的最佳分面是按六角网格分布的,并于90年代末实现了六角网格的显示系统,基于六角网格显示系统的图形生成已成为了发展的必然,本算法基于六角网格系统的矩形窗口圆裁剪给出了具体算法和分析,此算法可以适用于在矩形窗口裁剪椭圆及其它对称的图形。  相似文献   

14.
网格是继因特网(Internet)、万维网(Web)之后,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网格系统具有数据量大、地理上分布、数据库结构异构、其应用环境网络化、用户人数众多、分散的特点。开放的网络环境对信息的传输没有足够的安全保证。网格系统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网格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机构正在对网格安全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是网格安全的重要研究方面,产生了集中式层次认证模型、混合交叉认证模型等网络安全认证模型。这些方法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如证书管理复杂,路经选择困难,不能进行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等。探讨在网格环境中跨域身份认证和细粒度访问控制系统方面,提出了基于多种认证组合和资源代理的网格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模型,通过混合身份认证和票据交换达到身份认证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细粒度资源控制,在用户数量大、更新频繁的情况下,达到系统响应速度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用不了多久 ,人们上网时可能不用 WWW,而用 GGG。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科技版《Forbes ASAP》2 0 0 1年 9月 10日发表一组文章 ,预测信息技术的下一波大浪潮将在 2 0 0 4年、2 0 0 5年度出现 ,这一波浪潮的本质特征就是万维网 (World Wide Web)升华为网格 (Great Global Grid) ,2 0 2 0年 ,由此产生的互联网将成长为一个 2 0万亿美元产值的大产业。那个可能创造新神话的网格究竟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解释说 ,网格实际上是继传统因特网、万维网之后的第三代因特网应用。传统因特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联通 ,万维网实…  相似文献   

16.
传统因特网在资源共享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网格作为一种新兴的Intemet计算模式,其体系结构和技术机制能较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五层沙漏结构和开放网格服务结构OGSA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技术和软、硬件资源,实现网格思想所提出的目标.网格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是服务技术和互操作技术.要管理和共享网格资源,必须构建好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7.
学习语言,离不开意义(meaning)。语言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50年代以前主要讲语言的结构,50至60年代则讲语言的生成和转换(其实是讲句子的生成和转换);60年代以后向多方面扩散;70年代后期VictorFromkin与RobertRodman合著的AnIntroductiontoLanguage(1978)只谈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80年代后期才有专章讲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90年代,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各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今天的繁荣和发展。对于意义这个词,西方专家和中国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K.Ogden…  相似文献   

18.
1Internet发展概况Internet(国际互联网或简称因特网)是美国国际部在60年代提出的一种设想方案,1969年由主持计算机联网通信研究的美国高级研究项目局开始组建Arpanet(高级研究项目网),制定网络规范。互联网络要有许多高新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企业竞争的核心内容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60年代竞争的核心内容在于技术,70年代在于管理,80年代在于营销,90年代在于品牌,而21世纪则在于企业文化。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的竞争不再仅仅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竞争,更是文化理念、企业精神的竞争。惟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才能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发挥企业的最大潜能,引导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与生命力。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  相似文献   

20.
闫晓红 《科技信息》2009,(23):I0222-I0222,I0257
生态文学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发端,迅速地在90年代成为文学研究的显学,并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而日益高涨。生态文学研究挖掘了生态文学的内涵特征,对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