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津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本文在对天津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配置与用地结构不协调、平面交通格局的扩展空间狭小及公交系统不健全是导致交通系统发展与城市用地扩张相互制约的主要症结,并进一步探讨了建立起二者之间协调发展的模式,以及促进城市交通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居民出行需求的多样化,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构造了交通方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确定交通方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各方面的影响指标,如城市GDP增长、房地产开发、服务行业发展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交通方式影响城市发展的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了评价结果,以城市可持续发展最大效率为目标,以城市交通需求、道路系统容量、环境容量等因素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交通方式结构优化模型,并以苏州市为例,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合理客运交通方式结构。  相似文献   

3.
姜宇 《科技信息》2009,(36):I0357-I0357
随着城市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交通问题(诸如拥挤、阻塞和噪声等)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交通拥挤、资源闲置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根本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口和土地利用的城市新区交通生成预测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城市新区背景下传统交通生成预测方法的不足,以城市人口-土地利用-交通需求相关关系为机理,建立了基于人口和土地利用的城市新区交通生成预测模型.苏州新区应用实例表明:对不同用地类型所引起的不同目的的出行,分别建立出行产生和吸引预测模型,能够使交通需求与新区土地利用特性直接相关;通过确定回程出行比例的方法,实现了新区内部交通小区出行产生和吸引量的平衡;通过引入区位势因子,进一步反映出新区内部不同交通小区由于土地利用强度和交通可达性的不同所引起的交通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5.
金勖 《科技信息》2009,(4):298-298
本文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尤其是西部城市交通,提出城市交通发展对策—应优先发展大型公共交通,对小轿车交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和限制,形成适应城市特色的绿色交通系统,从而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尤其是西部城市交通,提出城市交通发展对策——应优先发展大型公共交通,对小轿车交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和限制,形成适应城市特色的绿色交通系统,从而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交通需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日益成为国外研究热点和主流研究方法的基于活动方法(activity-based approach),提出了交通需求分析的结构方程模型,用于分析和模拟出行者特征、活动参与和交通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了交通需求分析的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构、求解方法、参数估计和模型评价分析方法,并采用离散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应用.结果表明: 该模型既有很强的理论优势,又有良好的操作性,且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是建立城市可持续交通、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该文首先对城市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需求特性的关系及其动态演化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形态与交通系统的理想模式,指出实现合理的城市结构、高密度的土地利用和就业岗位与居住布局协调一致的用地形态,以及保留适当的绿地、公共空间至关重要。最后,提出了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一体化规划的核心内容、规划的层次划分、规划工作流程和互动反馈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泽军  宋巍  耿丽艳 《科技信息》2010,(29):368-369
可持续发展评价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不仅包括对生态、经济、社会、资源各要素现状的调查与评价.而且还需要评价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导致生态过程、经济结构、社会组成以及资源利用程度的动态变化,并对评价指标的选择及其评价标准的确定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本文主要对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向进行相关内容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交通与土地利用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在系统分析了区域交通与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域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区域交通-土地利用耦合系数的概念,对黄石市1996年~2004年间的交通、城镇建设和耕地的用地规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黄石市的交通-土地利用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交通条件相对滞后,近年来交通得到较大发展,耦合系数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考虑出行者有限理性的特点,建立改进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出行者方式选择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以及各交通方式在不同因素下的表现;运用TODIM方法,计算各交通方式的价值;基于有限理性,建立交通方式选择Probit模型;讨论模型中参数变化对交通方式划分的影响;对比上班和购物出行,分析不同出行目的对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有限理性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能够体现不同出行目的下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偏好;参数θ体现出行者的认知程度,在该模型里应在(0,2)中取值.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已成为整合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轮转式"互动及"模式"互动两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并从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注重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推动TOD的土地开发模式以及注重高新技术的引入和利用等方面论述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的整体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可拓学的研究领域和理念,指出它是一门专门探讨矛盾转化的科学.为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提出了基于可拓学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物元可拓模型,并以昆明为例,将该模型用于实证分析,判定了昆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等级并指出其可能发展趋势,由此提出预警.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城市边缘区蕴涵着未来城市的发展希望,是未来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地。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建成区的近域推进,边缘区在承接中心城区工业、居住及商业等职能扩散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生态、社会及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文章以南京为例,通过分析边缘区现存问题和症结,在借鉴相关西方国家大城市边缘区发展中运用的"规划与管治融合"、"图底反转"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当今南京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模型,并期望给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城市边缘区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最具有经济敏感性、社会敏感性和环境敏感性 ,空间利用方式变化最大的地域实体。文章在阐述大城市边缘区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 ,论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系统构架 ,以探求大城市边缘区未来进一步合理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景观格局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景观生态学方法解析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阻力。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异质斑块显著的主导性、同质斑块的最小距离指数小、城市廊道连接性和环度小,以及城市斑块空间构型的反城市化倾向等等空间因子,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空间阻力。为克服这些空间阻力,需要对城市景观的空间关系重新调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17.
动态交通方式划分与系统最优配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现实交通流具有时变性,为了更好地缓解交通问题,交通配流规划者不仅要研究静态交通路径的选择,更要研究动态交通路径的选择和动态交通方式的选择。本文根据静态混合交通方式划分配流模型与动态系统最优一阶等价条件推广得到动态混合交通方式划分与配流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一阶条件等价于瞬时的DSO条件和Logit方式分离函数。  相似文献   

18.
在借鉴国内已进行过的若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了反映武汉城市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这一复杂系统的44个指标,借助主分量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手段,综合分析评价武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发展指数、发展持续度和系统间的协调状况,为武汉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目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不协调性,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目标体系,该目标体系由道路网空间指标、交通质量指标、道路交通环境指标、资源消耗指标以及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等5类指标组成.对每个指标的定义和取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道路网空间指标、交通质量指标、道路交通环境指标体系中主要指标的规划建议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