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聚硬球链流体及其混合物的状态方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前文导得的均聚硬球链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模型推广应用到共聚硬球链及其混合流体,用本模型预测的纯共聚硬球链流体和均聚硬球链流体混合物的压缩因子与计算机模拟结果比较,两者能很好地相互吻合,为进一步构筑实际高分子溶液和共混物的分子热力模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应用溶液统计热力学方法和溶液理论,建立了多元液体混合物的统计热力学 模型。将该模型与溶液传热反应速率理论相结合,导出了一个新的多元液体混合物的导 热系数方程。该方程应用于97个二元体系的关联和15个多元(三元、四元、五元〕 体系的推算,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这表明应用溶液统计热力学模型可以对溶液 的导热系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根据热力学和统计热力学基木原理以及大量实验,在原子态溶液体系范围内证明了溶液混合焓ΔHE_(mix)与混合超额熵ΔSE_(mix)具有符号一致性的规律。从而建立了一种判断实验数据ΔSE_(mix),ΔHE_(mix),ΔGE_(mix)可靠性的极限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VPO仪的工作原理、仪器的标定方法及其在溶液热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详细讨论了VPO方法测定溶液渗透系数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溶液渗透系数与过量热力学函数的关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研究溶液中溶质分了间的缔合性质,并说明VPO方法在研究溶液的热力学性质、过量热力学性质以及溶液中溶质分子的缔合关系等方面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将统计热力学模型与作者建立的传热反应速率理论相结合,通过液体混合物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将液体混合物的导热系数与汽液平衡相互联系起来,使这两类液体混合物的性质统一到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的大小和形状这一液体混合物的共性上,对这两类性质进行统一的描述,研究这两类性质之间的关系。对11对二元体系根据液体混合物的导热系数对汽液平衡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液体混合物的模型能够描述它们的导热系数与汽液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将链状流体混合物的分子热力学模型应用于二元混合物pVT数据关联和三元汽淮平衡数据的预测。结果表明,本模型用一个可调相互作用参数可以拟合二元混合物pV6数据。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二元相互作用参数,能令人满意地预测三元混合物的汽淮平衡数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讨论了转动配分函数中的对称数和分子对称性的关系,运用群论和数学归纳法给出了计算非线型多原子分子对称数的一般方法.澄清了某些现行教学参考书中的错误表述,加强了物理化学教学上分子点群知识和统计热力学知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用群论方法处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问题,是群论在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原以为分子振动是杂乱无章的,但经群论方法的分析,就能揭示振动的规律性,将多原子分子复杂的振动分解为一系列的简单振动——简正振动,并求出分子所具有的不同简正振动的数目及所属的对称类型,确定是否具有红外活性,从而在理论上了解振动光谱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锂盐+碳酸丙烯脂(PC)+乙腈(AN)混合物是锂电池电解液的重要模拟体系.本文采用了^13C—NMR光谱技术研究了LiClO4在PC+AN混合溶剂中的溶剂化作用,根据溶剂分子中碳原子的化学位移随锂盐浓度以及溶剂组成的变化关系确定了与Li^+直接配位的溶剂分子上的原子,定量计算了Li^+第一溶剂化壳层中溶剂分子的分配情况,深入认识了体系中离子与分子溶剂相互作用的微观本质,从而为热力学性质和传输性质的解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物学和化学中混合物和溶液组成标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生物学和化学中混合和溶液组成标度使用混乱的现状,为了推动国家标准《量和单位》的推广与应用,对国家标准规定的有关混合物和溶液组成标度的量和单位及其规范使用作了较详细的评价;并对混合物和溶液组成标度表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烃类和烃类混合物的某些较难测定的性质,常常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关联,从二三个常见的性质予以求定。对纯烃来说,最易于确定的性质莫过于比重和沸点。就烃类混合物(包括石油馏份)而言,相应地就是比重和平均沸点。 混合物的物理和热力学性质,可以适当的方式将各组份的部份量相结合而得到,或者是应用合适的状态方程,从组份的状态方程常数按一定的混合规则得到混合物的常数后计算之。  相似文献   

12.
对称与不对称Y型混合器混合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Y型混合器的混合机理,通过实验研究了混合时间、旋转速度、不同初始装粉方式以及改变混合器结构的对称性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通过观察左右装填粉末和上下装填粉末2种初始条件下硅胶颗粒在Y型混合器内的混合运动,定性比较了对称和不对称Y型混合器的混合过程与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混合物的取样成分,定量研究了氧化铝粉-铁粉的混合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粉体的对流和扩散运动是Y型混合器的主要混合机理,在混合初期以对流运动为主,在混合后期经扩散运动进一步均匀混合;与对称Y型混合器相比,不对称Y型混合器中粉体的径向对流运动明显增强,从而有利于提高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子自组装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通过控制第一种分子的组装饱和度,以及中间有序化处理过程,得到混合自组装模板,成功的组装出具有相分离结构的五碳硫醇和巯基苯胺二元分子混合自组装膜.这种混合自组装方法对二元相分离结构的混合自组装分子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同时发现,在两步法混合自组装膜中,随着第一种分子的沉积时间增长,第二种分子的组装面积减小.另外对第一种分子膜进行有序化处理以及不同的处理温度对二元混合自组装膜的质量和结构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硼系表面活性剂复配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二乙醇胺与硼酸酯化合成硼酸酯(DEAB),再与1-溴十二烷烷基化合成了一类新型含硼两性表面活性剂(RDEAB)。用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热力学,研究了RDEAB-AES、RDEAB-AEO9 2种水溶液的混合体系胶束中表面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和胶束的组成,2种混合体系的β^m值分别为:-6.47、-3.46。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混合捕收剂溶液化学计算、动电位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对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油酸钠/十二胺)浮选分离锂辉石与长石的行为及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能够显著提高锂辉石与长石的浮选分离效率。当溶液pH为8.5、油酸钠与十二胺物质的量比为6:1~10:1时,混合捕收剂对锂辉石与长石的浮选分离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锂辉石的浮选回收率可达85%,而长石的回收率只有25%。混合捕收剂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与溶液的pH有关,在浮选分离的适宜pH=8.5时以分子-离子络合物的形式存在。这种分子-离子络合物对锂辉石和长石具有选择性吸附的作用。在混合捕收剂溶液中,锂辉石和长石的动电位均处于与十二胺作用后及油酸钠作用后的动电位之间,说明混合捕收剂中的2种组分在矿物表面均有吸附,而混合捕收剂使锂辉石表面动电位负移程度明显强于使长石表面动电位负移程度,说明混合捕收剂在锂辉石表面的吸附量明显比在长石表面的大,从而可以实现锂辉石和长石的选择性分离。  相似文献   

16.
运用热力学理论和溶液理论,在不受经验性假设限制的条件下,分析了Polanyi吸附势的热力学含义,推导出固液界面吸附的基本条件、凝聚吸附条件、混合溶液竞争凝聚吸附以及顶替吸附的基本条件,并得出与Polanyi吸附势理论及其在溶液中吸附的应用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个新的电化学实验,以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钾为研究体系,利用二者的共轭溶液设计可逆电池,将溶液的混合过程用一系列比例不同的共轭溶液组成的可逆电池代替。通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获得电动势和溶液浓度的关系,再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到溶液混合过程的热力学函数混合熵ΔS。介绍了实验的设计思路,探讨了该实验用于本科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热力学方法从相图计算了若干WY—XZ型熔盐系的热力学性质,并用键参数分析整理计算结果,得到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用电化学方法测量了二元溶液体系的混合熵。将亚铁氰化钾溶液与铁氰化钾溶液混合成一系列"反比溶液",每对反比溶液可以组成一个浓差电池,并测量其电动势。溶液混合过程的总电功可以通过可逆电动势Erev与溶液组成x关系曲线计算,从而得到混合吉布斯自由能ΔmixG。根据理想溶液体系ΔmixG=TΔmixS的性质,进而推算溶液的混合熵ΔmixS。实验设计用于验证理想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20.
测量了聚苯乙烯-聚(2,6-二甲基-1,4苯醚)混合物低至极稀浓度区间的甲苯溶液的粘度,以求更深入地了解链间相互作用对高分子混合物溶液粘度行为的影响。将高分子混合物视为单一溶质,先定量消除粘度测量中器壁效应的干扰,可以得到可靠2的混合物粘数据。混合物中异物高分子间的特殊相互作用的存在,可以用测量得到的特性粘数和总表观缔合常数相互对于高分子理想混合的理论预测的偏离来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