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红细胞免疫系统新概念的提出后,红细胞免疫功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运动可引起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而运动后β—内啡肽的变化则是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机体的免疫机能对运动的适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相对于运动后产生一系列的适应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其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认识与研究运动训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药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与在运动免疫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对免疫系统有良好的影响,表现在对免疫系统有(1)双向调节作用。(2)调动免疫功能,激发免疫应答。(3)提高应激能力,减轻运动后免疫抑制。如何将中药应用于运动免疫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谷氨酰胺,运动与免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有关谷氨酰胺,运动与免疫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机制,认为免疫细胞对谷氨酰胺有很高的利用率,而且谷氨酰胺对免疫细胞正常功能的维持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时间耐力运动可能降低骨骼肌和血浆谷氨酰胺的含量,进而损害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运动与机体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了近年来运动与免疫的部分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运动对机体免疫细胞的影响以及神经内分泌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机理,并对运动与免疫的研究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谷氨酰胺的代谢特点与运动营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谷氨酰胺是体内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对于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免疫功能均有着较大的影响。不同运动形式下,GLU的代谢特点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GLU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代谢底物,其含量的下降将会导致器官损伤、免疫机能下降。因此,在运动员的营养研究中,对GLU的研究较多,这里对之做一综述,以更好地掌握和了解GLU代谢与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激动、焦虑等心理应激状态可以使运动员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近期矫伟的研究也提示了精神因素在免疫系统对运动的反应中发挥着确定的作用。但揭示连接运动过程中心理应激对运动员免疫系统影响的过程并非易事。对于应激和免疫关系的研究表明,应激改变了免疫系统工作的方式。一些研究者认为应激通过抑制一些抵抗疾病的细胞的活性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谢科特小组指出放松训练可增强天然杀伤细胞活性,这表明某些应对活动会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其机制尚不清楚,然而,研究者指出它可能与面临应激的类型和应激发生的时间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两种条件性氨基酸-精氨酸(Arg)和谷氨酰胺的生物功能,探讨了它们与运动的关系。发现中强度长时间的运动训练会使Arg和Gln浓度下降,影响运动能力;适当充Arg或Orn和BCAA或Gln,可使Arg和Gln的浓度恢复和升高,改善由于运动引起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功能的下降,延缓疲劳发生和促进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9.
运动与部分条件性氨基酸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两种条件性氨基酸———精氨酸 (Arg)和谷氨酰胺 (Gln)的生物功能 ,探讨了它们与运动的关系 .发现中强度长时间的运动训练会使Arg和Gln浓度下降 ,影响运动能力 ;适当补充Arg或Orn和BCAA或Gln ,可使Arg和Gln的浓度恢复和升高 ,改善由于运动引起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功能的下降 ,延缓疲劳发生和促进疲劳恢复 .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参加太极拳运动对自身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太极拳运动作为一项武术传统项目,是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很好的普及与发展,老年人锻炼太极拳可以起到调节心情、延年益寿的作用,本新乡医学院经常参加太极拳晨练的12名50岁以上老年人5周锻炼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2名未参加任何训练的同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研究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亚型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研究此项运动对老年人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和其在延缓衰老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T、B淋巴细胞的功能,增进老年人机体免疫能力,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兴趣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关系,体育锻炼的形式对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锻炼类型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锻炼行为状况及其对锻炼坚持心理的影响,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学生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对广州市越秀区中学的学生锻炼自信心及锻炼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不同锻炼频率的锻炼行为之间在外部环境、身体感觉、社会支持,以及运动风险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不同锻炼持续时间的锻炼行为之间在外部环境、身体感觉、社会支持,以及运动风险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不同锻炼坚持时间的锻炼行为之间在外部环境、身体感觉、社会支持,以及运动风险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体育参与程度、体育锻炼频度、体育锻炼负荷等不同体育参与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心理测量法(SCL-90)对大连市高校的421大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常性的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在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下,保持一定频度(每周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方式更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在大学生群体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的锻炼负荷对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学校体育锻炼中,不同锻炼情境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预测指标在不同锻炼情境下的变化规律,来进一步验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相关的心理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和《体育锻炼感觉量表》(Exercise-InducedFeeling Inventory)对参加实验的160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及体育锻炼感觉进行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感觉等心理效益有良好的作用,而在任务目标气氛下的效果更佳;2)两种不同体育锻炼情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心理压力水平,而且在任务目标气氛的锻炼情境中效果更好;3)持续不同时间的身体锻炼对体育锻炼感觉和心理压力各维度影响不同,锻炼12周对体育锻炼感觉和心理压力的积极效果优于6周。结论:中等强度下"不同锻炼情境"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各维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从“脑”和“智”两个视角对体育运动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康复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体育运动改善孤独症“智”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执行功能、学业成就、情绪行为和核心症状5个方面,体育运动改善孤独症“脑”主要表现为分子层面、细胞层面和系统层面3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了体育运动与孤独症康复的多层面、多学科、较为完整的证据链。面向该研究发展趋势和孤独症患儿康复的现实需求,指出未来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构建体育运动提升孤独症“脑智”的理论体系;建立孤独症“脑智”协同改善的运动干预模式;深入推进跨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6.
锻炼迷瘾和心理耗竭是锻炼者在体育锻炼中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效应.通过分析体育锻炼与消极心理效应产生原因及对心理健康带来的危害,提出5项应对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运用心理恢复手段和物理疗法方法消除心理疲劳;在体育锻炼中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元分析方法对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共15项进行定量化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相比较,前者的心理健康综合指标得分值优于后者0.29个标准差。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动与健康的研究,着重探讨了剧烈的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提出机体的健康有赖于适度的体育运动,更有赖于大脑的运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对44名14~19岁肥胖青少年进行6周的封闭式饮食控制及运动,测定实验对象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血液健康等指标.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肥胖青少年的脂肪量、体质量、体脂率都有明显的下降(P0.05);肺活量逐渐上升,身体素质指标(耐力、柔韧、50 m跑)与血液健康指标(血脂TC、甘油三酯TG、空腔胰岛素FINS)都呈非常明显改善(P0.01).封闭式运动减肥对青少年肥胖者体质健康具有良好的效能表现.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AZN-E心血管功能检测仪和肺活量测试仪测定三组设定对象的心肺功能指标,对测试所得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心肺功能明显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每天系统性地参加训练时间为2-3h的运动组Ⅰ的各项指标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Ⅰ比每天运动时间〈1h的运动组Ⅱ,其心肺功能的状态更加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