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表现人性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中心。他在小说中讴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边民扭曲变形人性的忧患以及对都市现代“文明人”人性沦丧的批判。作者有意让这几种人性形成对比,以“乡下人”的眼光来歌颂人性的美好,批判人性丑恶。  相似文献   

2.
《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的爱欲追求,是主人公从宗教阴影下走出来的积极超越,自我超越和对历史的超越。它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抨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禁欲主义一致,是呼唤社会文明进步的艺术表现。克洛德的爱情追求,由于他不可能彻底脱下身上的圣袍,难免陷入人性复苏与圣职羁绊的尖锐矛盾。宗教与人性的根本对立,克洛德超越历史的叛逆行为,决定了他的追求既不被民众接受,又为社会观念所不容。他最终不肯放弃救世主的方式,当然得不到爱斯梅拉达的爱情。但是,克洛德以性欲为主的爱情追求,是对人性存在的合理肯定;其悲剧行为,深刻揭示了宗教与自我生存状态的荒唐。其进步意义,不在于克洛德做了些什么,而在于他以什么为起点,他的行为方式对旧社会秩序有一种什么样的震撼。  相似文献   

3.
文章把张承志作为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一个文学现象,分析了他的皈依宗教的原因在于回族血统的感情、英雄情结的共鸣、宗教道德的感召,探寻了他信仰道路上的流浪者形象和他对流浪者的情感,阐述了他在中国信仰的意义包括文化建构和人性关怀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孟子憎恨"嗜杀人者",厌恶诸侯争战,但实际上,他的思想和言行中处处流露着一种同化他人的意识,这种同化意识恰恰容易导致"杀人"乃至战争。孟子的同化意识根由于他对人伦关系所提出的严苛的交互性的道德要求,而这种交互性道德要求的提出又与其对人性问题的看法有关。消除孟子学说的同化倾向的途径不在于效法列维纳斯,不在于放弃孟子的普遍主义伦理学的思维模式,而是应在保持其"人性皆善"的理想性的前提下,用道德感化取代道德暴力。  相似文献   

5.
徐渭的妇女观是复杂和矛盾的,他肯定女性的才能,提倡男女平等,同时又宣扬烈女节妇、妇道孝道等合乎封建制度、压抑人性的腐朽思想,对贞妇烈妇和愍妇不吝赞颂,却又发出同情孤寂压抑、被扼杀自然人性的守节妇女的声音。对徐渭复杂矛盾的妇女观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及当时社会思想这几方面去探索他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论述了劳伦斯的社会观和泛性论,指出他小说创伤中的重要的主题思想在于:社会批判和心理探索及对两性关系的研究,认为:张扬人性的复归乃是劳伦斯的社会理想和救世主张。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人性是统一的,人性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人性的体现,法律只是从规范社会行为的角度对人性进行制度设计上的彰示,法律与人性统一的基础在于人的需要。"法律人性化"的呼声是对法律体现人性这一客观判断的强调和重申。  相似文献   

8.
人性的升华雪茄烟,马黛茶,浓密的胡子,蓬松的乱发,真真切切地构铸成了格瓦拉——一个令全古巴,全拉美,乃至于全世界都为之怆然动容的形象。切·格瓦拉,这个颇受争议的传奇人物,这个矛盾的集合体,这个许多人眼中的异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正义,自由?抑或是意志,激情?切·格瓦拉,他是一个征人,但目的不在于征服,更不在于自我意志的扩张;他也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经济关系是构成一定的道德观念的客观基础。道德的根源既不在于神的启示或超验的绝对精神,也不在于人性、人的本质,而在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是无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根本方法。但是,近几年来,在伦理学研究中,有的同志提出人性是道德的根源、基础或土壤,人性是评判各种道德的标准等论题,认为只有用人性理论分析道德现象才能解答道德问题之谜。笔者认为这种观点重复了历史上人性道德观的错误,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民间市井之义是关羽悲剧人性的基石,是他悲剧人性的关节点:性格上的弱点(刚而自矜)造成他的人生悲剧达到顶峰。从两个方面论述关羽以他悲剧的人性谱写了他悲剧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悲悯是一个积极复杂的问题,它源于感动,它是从超然的人生态度中幻化出来的。人性探索和社会关怀是莫言作品的主题词,莫言不规避对苦难、恐惧、不幸的叙述。他作品中感人至深的深切悲悯表现为:他不回避人性之弊、社会之弊,同时还不忘解答人类的生存之困、树立暖意浓浓的人性"灯塔",这些都源于莫言对美好本真人性的尊崇。换言之,在他笔下人的尊严得到彰显,人性得到超拔,在"血色和悲剧"里人们深刻体认着复杂的人性和庸常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形象,作为反观人性弱点的一面独特镜子,常写常新。沈石溪对狼形象的刻画是情有独钟的,在他的小说中,公狼形象猥琐化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外形鄙陋、虚情假意、急功近利、心理阴暗等几种形式表现。这是为了以"狼"为人之镜,并试图以"女人是男人的镜子",来实现培养更健全更饱满的人性理想。  相似文献   

13.
《百合花》作为五六十年代乃至今日的优秀文本,就在于它面对强大的政治话语时代,并没有采取回避甚至抵制的态度,而是用人性话语穿越政治话语。人性话语作为主体是形象饱满的,政治话语是符号性的抽象的,政治性作为人性的补充而存在于人性的血液之中。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是一位人道主义思想者,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善",表现"人性"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题,而其代表作《双城记》集中表达了"人性"的异化与"人性"的守望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席勒(1759—1805)是西方美学史上首先注意到美育问题的德国古典美学家,他的美学论著《美育书简》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他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的关于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性的思想,尽管由于以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在其论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并且由于它的开创性质而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人是需要关怀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说,这也是对人性的最准确的表述。人性表现为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那么,也可以说,关怀人性就成为对人最贴近的关怀。而对个体而言,关怀个性则是对人最有效的关怀。二、素质和素质教育一般地认为,个性是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个性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其原因之一,在于“他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多样性活动和对世界的实际关系,因此是过着一个多方面的生活,这样一  相似文献   

17.
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关注固守土地的农民本身,体现了他长期以来"以农为本"的坚守,对乡村变革之后的矛盾与问题奉献出了自己独到的思索,揭示出了乡村自身的劣根性和人性中固有的狭隘与扭曲.<湖光山色>在乡村嬗变的背景下展示人性的矛盾与困惑,由此突现出女主人公暖暖的人格魅力,暖暖的特殊与亮色在于她是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强不息、始终向善的乡村女性形象,在她身上凝聚了作家对当代中国乡村的深层思考和热切期盼.  相似文献   

18.
《百合花》作为五六十年代乃至今日的优秀文本,就在于它面对强大的政治话语时代,并没有采取回避甚至抵制的态度,而是用人性话语穿越政治话语。人性话语作为主体是形象饱满的,政治话语是符号性的抽象的,政治性作为人性的补充而存在于人性的血液之中。  相似文献   

19.
华兹华斯,湖畔派诗人的领袖,其独特的儿童观与自然观既是他的思想观念与诗学体系的核心,更是一种精神存在。自然在诗人眼中是神性、理性与人性的结合,而他关注自然的目的就在于拯救人类。儿童乃成人之父,灵魂先于人出生这些思想是其童年复归思想的核心,其实质包蕴着深邃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表现了被社会异化的人类对属于人类的那种最纯洁、最美好的灵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喜剧精神在于要冲破一切僵化的、压抑人性的陈旧事物的束缚,追求自由,追求愉快。在当今世界上,喜剧精神越来越胜过悲剧精神,199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意大利喜剧家达里奥·福,是颇有象征意味的。达里奥·福的喜剧精神实质上是一种追求民主,追求自由的精神。数十年来,他始终把戏剧当作反映和参加现实斗争,揭露黑暗,针砭时弊的手段,同时他的喜剧也带给了广大民众轻松愉快的享受和生存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