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渗析提取乳酸的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通过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把一乙醇胺脱氢氧化生产氨基乙酸过程中产生的氨基乙酸钠盐转化为氨基乙酸和氢氧化钠.系统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电流效率、转化率、能耗、收率及溶液浓度等技术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氨基乙酸钠的转化率达98%,氨基乙酸钠溶液转化的总收率达89%,平均电流效率达72%,平均耗电低于1.0 kW.h/kg氨基乙酸.制得的氨基乙酸产品的纯度≥99.5%.  相似文献   

3.
电渗析技术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电渗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成果和存在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双极性膜电渗析法用于糖酸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双极性膜电渗析用于生物质水解液糖酸分离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考察了操作电压、电流强度、操作时间、处理溶液组分以及平均电流效率等因素对糖酸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水解液中的糖酸可以得到分离,盐酸(w=0.01)和醋酸(w=0.01)可以完全回收,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电流效率和操作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室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将乳酸钠转化为乳酸,比较JM-1,DF-120两种离子交换膜的转酸效果,考察乳酸钠的初始浓度对乳酸回收率及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钠的初始浓度对回收率及能耗均有较明显的影响;JM-1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相对较好,乳酸回收率较高.在操作电流为4 A,乳酸钠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条件下,乳酸的回收率达到95%,能耗为0.78 W.h.g-1.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对以提溴吸收完成液为原料电解制备NaOH和HBr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系统考察了电流强度、原料液初始质量浓度以及酸碱浓度等对实验的影响,以及在盐室的NaBr溶液中加酸的实验效果,用来模拟以甲酸钠溶液为吸收液的提溴吸收完成液。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膜堆的直流电强度有利于产酸产碱,但是电流效率更低,能耗更高,综合考虑,实验采用的电流强度为2.5~3.0 A。当原料液NaBr的初始质量浓度为40~50 g/L以及酸碱初始浓度为0.1~0.2 mol/L时,电流效率较高,能耗较低。随着酸碱初始浓度增加,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变化变小。在NaBr原料液中加酸会抑制碱的产生,相反产酸量则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光接枝聚合制备双极膜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二苯甲酮(BP)为主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PGDA)为交联剂,在均相阴离子交换膜表面,通过光接枝聚合得到聚丙烯酸型阳离子交换层,形成单片型双极膜结构.考察了光照时间、交联剂用量、引发剂浓度等对光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不加交联剂时,单纯以BP为引发剂,接枝程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加,但接枝程度低;交联剂的加入可明显的提高接枝程度,在反应时间为60s左右,接枝程度最大;NPGDA做交联剂时,接枝程度高于二乙烯基苯;以2,4,6-三甲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共引发剂,NPGDA用量为单体量的2.5%时,接枝程度最高,为30.1%.采用均聚型引发剂与接枝型引发剂(BP)复配,可提高接枝程度,但在浓度相同时接枝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8.
在前期普通电渗析脱盐实验的基础上,探索了双极膜电渗析法综合处理1,3-丙二醇(PDO)发酵液中有机酸盐的可行性,研究了双极膜电渗析过程中部分操作参数,例如电流密度,溶液流速和酸碱室初始浓度对过程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了PDO损失的原因。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有机酸盐可用双极膜电渗析有效脱除,同时回收到90%以上的酸和碱,电流效率在50%~70%范围内,分离回收每摩尔盐的平均能耗约135W h左右。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交联膜对Sc^3+的电渗析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两种离子交换膜-壳聚糖交联膜I和壳聚糖交联膜II,研究了这两种离子交联膜对Sc^3+的电渗析作用,考查了槽电压,溶液酸度和溶液浓度对电渗析的影响,同时对两种壳聚糖交联膜对Sc^3+的电渗析作用进行了比较,得出壳聚糖交联膜II对Sc^3+的电渗析效果优于壳聚糖交联膜I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用双极性膜电渗析法分离混合氨基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开发新的混合氨基酸分离技术,提出用双极性膜电渗析分离混合氨基酸的方法.在对混合氨基酸溶液中离子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使用该法的可行性,并通过三室双极性膜电渗析法实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的结果.对于等电点相差很大的谷氨酸和精氨酸以及等电点相差比较大的谷氨酸和甘氨酸以及精氨酸和甘氨酸两元混合物,可以实现很彻底的分离,得到纯度96%以上的产品,电流密度可以达到5~10 mA·cm-2. 对于等电点相差很小的丝氨酸和脯氨酸,则分离难度较大,电流密度在1 mA·cm-2以下.该法不需使用缓冲溶液,可提高分离过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异相膜电渗析法处理苯酚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通过向苯酚溶液中加入碱,然后用异相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去除酚氧离子的含酚废水处理工艺,考察了加碱量、苯酚初始浓度、操作电压、流量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并测定极限电流密度,计算了能耗。实验结果表明,电渗析法处理含苯酚废水,能耗低,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含苯酚废水,加入氢氧化钠的量使n苯酚∶n氢氧化钠=1∶5,操作电压为26 V,流量均为50 L/h,实验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淡室苯酚去除率达到了98.2%。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L-乳酸复合不对称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使用任何化学引发剂在真空下使壳聚糖与L-乳酸接枝共聚进行研究,结合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一种用于周围神经再生的复合不对称膜材料。用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等进行表征。研究复合不对称膜在磷酸缓冲溶液(pH=7.4)中的溶胀性能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不对称膜具有较好的接枝效果;具有内层致密,外层疏松、排列整齐的多孔结构,孔径约100μm;复合不对称膜的玻璃转变温度为192.982℃;溶涨率为接枝前的1/2到1/6;复合不对称膜的力学性能随L-乳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变化而变化,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及断裂伸长率等先升后降,当L-乳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2时,具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筛选培养基从泡菜中筛选乳酸菌株,并对其进行生化鉴定.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为指示菌,采用抑菌圈法测定所筛菌株的抑菌活性.生化鉴定结果显示,筛选的3株乳酸菌分别为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及鼠李唐乳杆菌,但仅植物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抑菌效果为发酵液〉上清液〉菌悬液.成功获得了1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的植物乳杆菌,该植物乳杆菌中起抑菌作用的主要是发酵液中的胞外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比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模拟吸收富液,用阳离子交换膜组成单膜两室膜电解装置,对吸收液进入阳极室分离钠离子脱碳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膜电解操作须在2.5 V以上进行;吸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首先向碳酸氢根转变,而后碳酸氢根向碳酸转化进一步释放出二氧化碳;高压操作时,当吸收液pH值变为8.3左右,出口液pH值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5.
脱脂豆粕蛋白对乳酸菌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脱脂豆粕经过 1398中性蛋白酶水解后 ,得到脱脂豆粕蛋白。在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培养基中添加脱脂豆粕蛋白 ,研究脱脂豆粕蛋白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脱脂豆粕蛋白 ,能够使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增殖速度显著提高 ,证明脱脂豆粕蛋白不仅作为强化营养添加剂 ,而且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因子 ,在酸奶等生产上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直接缩聚法合成端羧基乳酸预聚物,以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对其进行扩链,研究了2-甲基咪唑、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乙酸锌和乙酰丙酮锌对扩链反应的催化作用.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跟踪反应过程,利用Kissinger公式和Crane公式分别计算扩链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与表观反应级数.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作用下...  相似文献   

17.
主要对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三氯乙酸实验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分析了溶液中的二氯乙酸,一氯乙酸对三氯乙酸的测定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样中只有三氯乙酸时,在530 nm处进行吸光度法检测,其线性检测范围为0~10 mg/L,相关线斜率为0.1106,相关系数R2=0.9999,最大加标回收率为99.98%,最小相对标准偏差为1.78%。当三氯乙酸水样中有等浓度的二氯乙酸时,相关线斜率为0.1087,且对等浓度二氯乙酸进行530 nm处分光光度法检测时,二氯乙酸的最大影响百分比达8.73%;当三氯乙酸水样中有等浓度的一氯乙酸时,相关线斜率为0.1118,且对等浓度一氯乙酸进行530 nm处分光光度法检测时,一氯乙酸的最大影响百分比最大达3.49%。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N_(1923)萃取硝酸的性能,考察了溶剂对萃取平衡的影响,用饱和法、斜率法和红外光谱法确定了萃合物组成和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