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就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主线,分析了同根同源下日本当代建筑师和中国优秀青年建筑师文脉与建筑关系上的态度和实践。希望有利于指导我们对文脉问题的把握与理解,从而探索适合中国建筑特色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主义和商业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当下的中国建筑遇到诸多难题和困境,从建构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具有其批判性和现实意义。建筑教育引入建构理念,将会影响到未来建筑师们的思想和实践,从而为中国建筑本体价值观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斌 《工程与建设》2006,20(5):433-434
加快推进高技术建筑的中国化是极为迫切的,同时也需要做出更为艰巨的努力。为此首先要正确理解高技术建筑地域化的本质,它要求建筑师将建筑所处基地的地域元素贯穿于建筑设计之中。其次,应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实践中继承与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挖掘与现代化运用,传统技术的现代化能促进地方特色、传统文脉的有机生长,使高技术建筑在中国能发展为一个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自现代主义建筑传入中国后,建筑师对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探索之路。在此基础上,从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展开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途径。提出当代中国的建筑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加强自身修养,体验并深入研究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并从空间与形态入手,潜心钻研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方式,以抽象手法在彰显民族象征性的同时取得国际认同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一条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苏燕  荣曦  张福栋 《科技信息》2009,(36):I0278-I0278,I0281
本文以印度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回顾印度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印度现代建筑创作实践中较为有影响力的两位建筑师及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地域特色和民族创作精神。最后通过中印两国现代建筑的对比,提出了印度现代建筑的发展对中国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同时这种文化特征又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我们这一代建筑师应当牢固地树立起"科学的建筑文化观",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加速建筑文化与环境、与民族、与社会、与时代的交融进程。  相似文献   

7.
徐慧宁 《科技信息》2010,(34):I0029-I0029,I0031
文章通过对广西旅游旅馆建筑设计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广西旅游旅馆建筑地域特色塑造的背景,继而对该地区旅游旅馆建筑地域特色塑造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探讨对于塑造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旅馆建筑设计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玉源 《甘肃科技》2008,24(9):150-151
近些年来,中国建筑师研究和借鉴传统民居,创作新型地域性建筑,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仅仅从形式上追求地方特色和多元化是不够的,应当把传统民居中的环境处理视作与当代建筑融会的结合点,使之为创造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地域性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9.
从近代开始,中国人民就艰辛求索、前赴后继,不断探寻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道路,最终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性地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魏溪清 《科技信息》2011,(29):I0140-I014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建筑市场进一步开放,建筑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外国建筑师带着自己的建筑眼光和职业习惯,投身到中国的建筑实践中。中国以往所了解的外国建筑和建筑师变成中国建筑师眼前的现实,一方面我国建筑创作多元化趋势与世界建筑的变革日趋同步,许多国外新的设计理念、新技术、新思想,在国内得到追踪,整理甚至实践;另一方面,国内的职业建筑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