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但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文化和制度.列强侵华中所攫取的领事裁判权就是很好的例证.在领事裁判制度之下,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该制度也冲击了中国原有的法律运行模式.在这种背景之下,近代的开明之士纷纷开始了对新的法律运行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领事裁判权是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之一。19世纪中叶至世纪末,伴随武力侵略,列强在华攫取的领事裁判权由发端、扩展到制度化,租界内中国司法主权也逐步丧失。领事裁判权是列强政治侵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扩展与中国半殖民化过程相一致,是半殖民化的明咖显标志之一。列强“允诺”取消这一特权是为了攫取更多权益,其对中国法制的影响既具有微弱的控化又有显的半殖民化性质。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正常的国际关系中,允许入境外国人在内地杂居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初,清廷坚持议定口岸界址,以此防范外国人入内地杂居。此后,中外关于开放内地杂居权与撤废领事裁判权之争,迁延甚久。从争议过程来看,清廷以要求列强废弃领事裁判权自保,坚守不开放内地杂居权这一底线。由于事关双方所认知的权益底线,故而双方关于解决这一争议的种种外交策略,均愈来愈明显地带有了“手段”而非“目的”的意味,以致此事最终形成难解之“结”。  相似文献   

4.
摘要:居中国,多数身为中国政府职员,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价值和中国人民痛恨治外法权的心态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理解和同情,他们批驳了治外法权制度的不合理性,并提出废止治外法权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强”思潮是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而形成的自强自主、振兴中国的思潮,它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经世派林则徐和魏源提出的“师夷工技以制夷”的思想。经过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和洋务派的发展,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变法自强”、“振兴”中国为标志而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湘军中的绝大部分高级将领和文员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军营里以文化促军事,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和诗作赋、编书重教、增广学额、捐建学校等,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的职业教育肇始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发轫于培养翻译人才的外语学堂,伴随着近代中国制造业的起步,为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堂应运而生.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创办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产物,而又对中国社会转型给予巨大的促进和推动,加速了中国经济、国防、思想文化和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爱民 《科技信息》2009,(32):I0148-I0148
洋务运动是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等方面谈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21世纪进行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的教育体制,以及大办新式教育.这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本文试就他的时代先锋作用作一系统的阐述,来揭示这一名人的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专著众多,《饮冰室文集》为其著名的代表作。他的法律思想主要包括变法思想、立法思想和法史学与法理学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梁启超在不同阶段思想的体现。梁启超的法律思想对当时中国的法制近代化做出重要的贡献,推动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法制近现代史中不能忽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以其实际行动,在文化救国路线中有其独特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教育的改革措施,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建设,推进了近代西北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体西用"思想作为晚清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的指导思想,在中国近代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掀起了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促进了中国新式教育和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但"中体西用"思想,是传统封建主义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3.
李鹏 《科技信息》2007,(23):211-212
中国古代美术教育模式是师徒传授加自学为主导的。在中国历史进入宋代后,具有学校性质的画院教育萌生了近代性质的美术教育形态,但却没有重大发展。鸦片战争以后西学的东渐,催化了中国美术教育的近代变革,其主要特征是美术教育普通化和教育模式学校化。  相似文献   

14.
目录学作为一种读书治学的工具在学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目录学的研究或集中在对书目的补充、考证,或集中于揭示其文化价值与学术功用,很少涉及目录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代目录学的社会功用也由过去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宣传转而成为宣扬近代一系列政治革命与变法的文化工具。  相似文献   

15.
追求现代化,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想。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经历了器物一制度一文化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级从不同的立场上提出了不同层面的现代化方案,这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但由于时代、阶级以及方案本身的局限性,这些方案最终都归于破产。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入侵和城市近代化发展,中国区域城市间的联系出现日益加强的态势。文章依据区域城际间交通结构近代化历程和不同时期城际间联系范围、深度、广度及特点,将这一趋势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史料挖掘与整理的方法,就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西学传播的途径与内容进行论述。重点阐述其西学译介活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深远影响:促进中国士人"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形成,启迪其民主意识,引导国人开启西学翻译的历史并助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变革。这些符合中国近代历史进步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8.
法律移植是法律近代化的有效途径,晚清旧法体制的困境与严重的滞后性决定了晚清法律移植的必要性。晚清法律移植作为中国近代法律移植的开端,初步建立了中国法律近代体系与法律原则,在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中起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晚清法律移植也遭遇了法的"本土资源"——中国法律传统的有力抵制,从而决定了晚清法律移植对中国法律近代化推动作用的有限性。近代法制的核心精神——法治,在近代中国并未能真正地建立和实施。  相似文献   

19.
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异常激烈的新陈代谢。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及文化的顽强有在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等原因的制约,近代中国社会最终没有能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本文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了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特点及障碍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近代在华外国“法律人“包括近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商人、领事法官和“洋顾问“、“洋幕宾“.他们在华期间译书著书、创办教学机构和文化机构、向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进谏“、参与变法修律、领事审判等活动,传播西方法律文化,推动了在近代中国法制变革和法制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