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1975年我们到酒泉和敦煌两个基点开门办学,研究带状种植增产原因的同时,对带状种植的改进方法作了初步探讨,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是我们这里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每年发生代数多,危害面积广,严重威胁早晚稻生产。遵照毛主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教导,我们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在各级有关农业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近几年来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观察的基础上,一九七五年侧重在防治技术方面做了一些  相似文献   

3.
作为马克思哲学观的体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深刻蕴含着实践性、主体性、反思性、辩证性、批判性、自由性、创造性等特征。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能动实践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哲学观来凝聚和统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规范和人生追求等,并使之转化为当代大学生自觉行为,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结构力学中最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近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结构力学的理论来自工程实践,任务是囘到实践中去为工程服务虼耍峁沽ρР挥χ皇潜欢胤治鼋峁乖诟髦趾稍刈饔孟碌姆从Γ贡匦胫鞫厣杓平峁梗】赡苁蛊渥龅蕉嗫旌檬 R簿褪撬担颐堑娜挝癫唤鍪撬得魇澜纾饕氖悄芏馗脑焓澜纭?自从在三大革命实践中产生并发展了结构力学这一工程学科以来,最优设计的概念就很早的产生了。早期的所谓“等强度梁”“米歇水桁架”[1](Miсhll Truss)的理论研究,以及象桁架、拱、悬…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本体论就是世界观 ,那么以实践为根本特征的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本体论就应是实践本体论。由此即可指出马克思哲学之不同意实践本体论的实践唯物主义解释之未脱离旧唯物主义自然本体论立场的不妥 ,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之仅重视实践的社会关系分析而轻视实践的批判本质形成的不妥 ,以及实践人道主义解释之只强调实践的价值批判性而忽略实践的客观规律性的不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提出了一个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系统的哲学纲要,宣布这是他的“新唯物主义”.恩格斯把《提纲》看成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马克思、恩格斯后来一直没有放弃《提纲》的观点,始终把它贯彻于自己的研究之中.因此,把《提纲》提出的“新唯物主义”说成是实践唯物主义,并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7.
管理研究方法论中存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之争。贯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篇的基本思想是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在实践的观点的基础上去理解《提纲》对于管理研究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在探寻《提纲》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与人文在管理研究方法论中的分歧和融合的启示中得出,管理研究方法论应该是一种人文和科学相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1845年马克思写成《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开始形成他的新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马克思新世界观之新,首先是哲学新视域,马克思在《提纲》中实现了他的哲学视域从解释视域向实践视域的根本转变;其次是哲学新体系。即初步形成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再次是哲学新特点,即新唯物主义体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自近代以来,人的主体性问题引起许多哲学家的思考,但是由于许多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要么从人的意识、思想、情感去思考,要么从客体、直观、事物去思考,因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历史难题。而马克思把实践作为思维的视觉去思考人的主体性,在马克思看来正是因为实践活动才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赋予了人以主体的特性、促使了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因而马克思新哲学的人的主体性思想应从实践去理解,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把握马克思人的主体性思想的真谛。同时马克思的人的主体性具有现实社会性、历史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曾数十次称谓自己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指称的仅仅是他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如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唯物主义的经济学和唯物主义的实证科学方法、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掌握方式等等。马克思的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分界在于,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同时又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有所区分,且主动从思维科学、技术工艺学等领域即退下来,而专攻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领域。马克思的历史观和哲学观,所面对的不是先在的自然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而是在人的主观意志支配下通过实践而改变了的世界。作为价值观念理解的马克思哲学,不是唯物主义的,只能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精神,表现在不同时期所创意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念中。  相似文献   

11.
“人是什么”之谜一直是中外哲学家们求索的基本问题之一。马克思哲学诞生之前的旧哲学对之也不乏真知灼见 ,却始终未抓住人的根本。马克思实践哲学所阐明的科学实践观为我们把握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笔者认为 ,只有用实践思维方式才能正确考察人与世界的关系 ,合理地阐释人之为人的终级根据 ;人的形成不仅是自然界演化的结果 ,更是与人自身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同构而互定的过程 ;人的独特生命气质就是自由自觉活动即实践。因此 ,人是实践的存在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人是自然存在物的角度论述了人不但具有能动性,同时还具有受动性。在此基础上他在其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通过对一切旧唯物主义尤其是费尔巴哈和唯心主义的批判,间接地阐明了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基础,能动性是对受动性的反求,人是通过实践实现二者的统一的。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未能认识到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未能真正理解“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近年来再次成为热点。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贯穿的实践观点这一主线,从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在整个感性世界中的本质地位以及马克思哲学实现的变革等角度阐述实践在马克思新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近年来再次成为热点。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贯穿的实践观点这一主线,从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在整个感性世界中的本质地位以及马克思哲学实现的变革等角度阐述实践在马克思新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内在机制是在其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建立的,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真正的理论生长点。马克思是以实践为基础、起点,来逐步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这一点可以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感受得到。恩格斯把《提纲》称为“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也就是肯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生长点。如果我们把《提纲》看作“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纲要的话,那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就可以看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并不是像传统哲学教科书说的那样,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而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确立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考察、理解自然、社会、人和人的认识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路线。教科书的观点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观点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写的一篇笔记。实践观点是贯穿《提纲》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核心。文章首先阐述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真谛。分析了实践引入到认识论和历史观的理论创新。并探讨了实践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很多专家和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观与汉娜·阿伦特的行动观、自由观,以及他们对于政治的不同理解进行了很多深刻、深层次的比较和论述。汉娜·阿伦特在她的著作《人的境况》中深刻的论述了她的行动观,而马克思也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本文也旨在阐释马克思的劳动观与阿伦特的行动观,比较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对于人的本质的不同理解,指出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误读。  相似文献   

19.
王青 《科技信息》2012,(24):75-7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实践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石。本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意蕴进行了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20.
谭霖 《科技信息》2009,(25):I0162-I0162,I0240
随着批判杜林的错误哲学体系,恩格斯完成了《反杜林论》这部论战性著作。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评价杜林为极端无知的自欺欺人的江湖骗子。但客观的说,杜林是一个刻苦博学的哲学家,他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