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分析了矮杨梅(MyricananaCheval.)叶精油化学成分。从分离的54个峰中鉴定出40种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14.58%)、大根香叶酮(12.55%)、α-蒎烯(8.36%)、烷(7.36%)、甲酸异丙酯(6.74%)、α-姜黄烯(5.65%)、2-丁酸香叶酯(4.55%)、α-古芸烯(3.78%)等。并与同属植物杨梅(M,rubraSied.elZucc.)叶精油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针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湿地松针叶挥发油,得油率为0.22%-0.25%,用GC,IR,NMR,GC-MS等方法对该精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分出的36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该精油总量的99.79%,其中含有α-蒎烯,Δ3-蒈烯,γ-松油烯,乙酸龙脑酯,乙酸萜品酯及长叶烯等,含量最多的成分是β-蒎烯(36.536%)。  相似文献   

3.
对狭叶柴胡全草经甲醇浸泡,超声波震荡提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鉴定它们的结构,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3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29个组分,占总含量的97.3%。其中主要组分核黄素18.3%,5-甲基-2,4-哌嗪二酮为12.2893%,8-烯环-16-碳酸酯为11.947%,环氧丙烯醚为5.8394%,5-羟甲基-呋喃甲醛为5.5726%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法分别检测了完整的八角叶片、剪碎的八角叶片以及八角主要食叶害虫之一的八角尺蠖幼虫取食后排泄物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完整的八角叶片、剪碎的八角叶片以及八角尺蠖幼虫排泄物的挥发性物质在组成与相对含量方面均有较大差异。3种样品中分别分离鉴定出9、25和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在3种样品中均能检测出反式茴香醚和(Z,E)α-合金欢烯。剪碎的八角叶片以及八角尺蠖幼虫排泄物中均能检测出双环[3.1.1]2,6-二甲基-6-(4-甲基-3-戍烯基)-庚二烯。  相似文献   

5.
杉木根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杉木根精油,用GC、IR、NMR、GC-MS等方法对该油进行了定性定理分析。在分出的112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52个化合物,占该精油总量的96.87%。其中含有α-蒎烯、柠檬烯、对伞花烃、α-松油醇、α-柏木烯、α-白草烯及β-榄香烯等,其主要尬发为柏木醇(39.48%)。  相似文献   

6.
石荠苧(Mosta punctulata)不同器官的精油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测定石荠苧不同器官的精油含量,色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方法分析石荠苧不同器官精油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石荠苧干叶的精油含量为(2.515士0.044)%,石荠苧干茎的精油含量为(0.205士0.018)%,石荠苧干全草的精油含量为(1.535士0.035)%.干叶的精油含量是干茎的12倍多,叶是石荠苧精油分布的主要器官.从石荠苧不同器官的精油中共检测到142种成分,鉴定出以甲基丁香油酚、律草烯、石竹烯、β-金合欢烯、桉叶油素、τ-榄香烯、α-香柠檬烯、侧柏酮为主的70种成分.其中从干叶精油中鉴定出58种成分,占其精油总量的97.935%;从干茎精油中鉴定出56种成分,占其精油总量的94.524%;从干草精油中鉴定出64种成分,占其精油总量的98.008%.叶、茎、全草三者精油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以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荷叶精油。用毛细管GC/MS/DS联用法分离鉴定了91种组分,战总峰面积的95.64%。再用双柱GC标样程升保留指数确证了其中38种组分。已确证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64.20%。主要成分及含量是顺-3-己烯醇(27.49%)、反-2-戊烯醇(11.07%)、1-戊烯-3-醇(9.01%),反-2-己烯醛(5.36%)。  相似文献   

8.
艾蒿和野艾蒿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顾静文  刘立鼎 《江西科学》1998,16(4):273-276
应用GC/MS/DS鉴定了艾蒿和野艾蒿精油化学成分。鉴定出艾蒿37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桉叶油素(39.57%)、樟脑(5.52%)、龙脑(8.46%)、胡椒脑(7.29%)、α-毕澄茄烯等。野艾蒿精油鉴定出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桉叶油素(20.96%)、金合欢烯(14.04%)、樟脑(7.35%)、2,6,6-三甲基,2,4-环庚二烯酮-1(10.61%)、香草醛(7.66%)。这两种蒿属植物精油都含有较多的桉叶油素、樟脑和龙脑。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元江县出产的果果皮精油用(Hp)GC-MsHp5988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共检出成分90个,鉴定了其中45个成分,占总精油含量的63.76%,主要成分有异松油烯、蒈烯、柠檬烯、石竹烯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体色谱(GC)法测定八角茴香不同加工品的八角茴香反式茴香脑含量;并以药效评价八角茴香不同加工品的温阳散寒及止痛作用。采用无水乙醇分别提取微波火力60%烘干、光波烘干、晒干、阴干方法加工的八角茴香的反式茴香脑,GC法测定其含量。采用龙胆草、黄柏、生石膏和知母四味寒凉药水煎液灌胃复制实寒证大鼠模型,观察八角茴香不同加工品对实寒证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4℃冰醋酸造成小鼠腹部冷痛,观察八角茴香止痛作用。八角茴香微波火力60%烘干品、光波烘干品、晒干品、阴干品反式茴香脑平均含量分别为104.51、102.25、105.82、103.08,反式茴香脑含量无明显区别;微波八角组可升高血浆及肝匀浆中丙酮酸含量;光波八角组可升高血浆中丙酮酸、甘油三酯含量;八角八角、光波八角组、晒干八角组可升高肝匀浆中Ca~(2+)-Mg~(2+)-ATP酶活力;微波八角、晒干八角及阴干八角组可降低肝匀浆中乳酸含量;4种加工品均可减少4℃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八角茴香4种加工品反式茴香脑含量无明显区别,均具有温阳散寒、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刺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自制的水蒸汽蒸馏-溶剂萃取装置,从新鲜刺槐花提取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其化学成分,色谱分离出100多个组分,质谱确定了其中51个主要组分的化学成分,占色谱相对峰面积的67.86%。  相似文献   

12.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联用技术分析了上犹产八角茴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已分离的55个成分中鉴定出39个化合物。其中反式茴香醚含量为87.89%。其它成分有柠檬烯,对丙烯基苯酚异戊烯醚,芳樟醇,△~3-蒈烯,胡椒酚甲基醚等。本文确认的成分共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2%。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针叶中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OV-101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首次对湿地松针叶中的挥发油化学组成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由湿地松针叶挥发油中共分出34个主要色谱峰,其中单萜18种,倍半萜15种。高含单萜主要是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α-松油醇等,其中β-蒎烯占单萜总量50%以上。湿地松新叶和二年生针叶的挥发油组分基本相同,各组分相对含量也非常相近。一年中不同时期针叶中的单萜,倍半萜相对含量有变化,3月份针叶中单萜含量普遍高于5月份针叶。而倍半萜的相对含量则大多低于5月份针叶。3月份针叶单萜约占单萜、倍半萜总量的58.7%,而5月份的针叶中,单萜仅占有单萜、倍半萜总量的39.5%。  相似文献   

14.
黄花蒿和青蒿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立鼎  顾静文 《江西科学》1996,14(4):234-238
应用GC/MS/DS鉴定了黄花蒿和青蒿精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41个化合物,分别占两种精油总量的95.73%和98.01%,它们的主要成分为左旋樟脑,梓脑,1,8-桉叶油素,β-蒎烯、蒿酮,丁香烯、β-月桂烯和长叶烯等。这两种精油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所差别。经轻工部香料工业研究所评定,为清凉带苦的药草香味、香气强烈,可用于调香。  相似文献   

15.
川黄柏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川黄柏果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组成,共分离出40多个组分,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含量占总离子流的95%以上.主要成分为柠檬烯(88.78%)、顺—柠檬烯氧化物(1.34%)、β—榄香烯(1.07%)和(+)—香芹酮(1.05%).  相似文献   

16.
山苍子根头香和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循环吹气吸附法捕集山苍子根头香,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山苍子根精油。用GC-MS-DS联用仪从山苍子根头香中分离鉴定了71种组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8.62%;从精油中分离鉴定了37种组分,占总色谱峰面积的97.46%。再用双柱GC标样程升保留指数法对部分组分进行了确证。头香中确证了45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82.73%;精油中确证了24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3.42%。头香中含量较大的组分有萘(12.64%)、α-蒎烯(10.08%)、香茅醛(9.66%)、柠檬烯(9.5%)、β-蒎烯(8.89%)、樟脑(6.33%)、异胡薄荷醇(5.60%)等。精油的主要成分是香茅醛(58.86)、香茅醇(8.80%)、柠檬烯(5.43%)和α-蒎烯(4.32%)。  相似文献   

17.
柿叶挥发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程序升温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方法对柿叶的挥发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 共分离出80个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方法计算出相对含量。用谱图检索确认出75 个化合物,其在总挥发成分中的质量分数为98.13% 。其中有55 个含氧化合物,其在总挥发成分中的质量分数为95.22% ,以( E) - 2- 己烯醛(42.22%) 、(Z) - 2- 己烯醛(8.14%) 和3,7,11,15- 四甲基- 2- 十六烯- 1- 醇(17.82% ) 为主,并讨论了这些组分的药用价值及制备天然饮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蒸馏时段对茴香精油含量和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国大茴香为实验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3个蒸馏时段研究了茴香精油的得率及精油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蒸馏时段精油产率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的下降,第一时段(0~60 min)为3.63ml.(100g)-1,第二时段(60~120 min)为1.57 ml.(100g)-1,第三时段(120~180 min)为0.92 ml.(100g)-1.精油主要成分(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上升,小茴香酮的相对含量却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9.
地衣芽孢杆菌A.4041(Bacillus,licheniformisA.4041)耐高温α-淀粉酶,经硫铁沉淀和垂直板制备凝胶电泳纯化,得到三种电泳均一的组分,α-Ⅰ,α-Ⅱ和α-Ⅲ.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14.7%,32.2%和52.9%;等电点为5.2,5.4和5.5;相对分子质量为48000,55000和60000.酶作用于可溶性淀粉的米氏常数分别为4.5mg/mL,3.4mg/mL和2.6mg/mL.最适作用温度皆为90℃;最适pH为6.0~6.5;稳定pH范围皆为4~11.5在温度高于70℃,保温30min条件下,三组分的活力开始下降,但α-Ⅱ和α-Ⅲ在100℃,保温30min时仍分别保持15%和20%的残余活力,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良好.Ca2+,Mg2+,K+对酶明显激活;Cu2+,Fe3+,Zn2+,Al3+,EDTA、甲醛、戊二醛对酶强烈抑制.  相似文献   

20.
迷迭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对油水分离得到的直接精油和用石油醚对水相进行萃取得到的萃取精油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直接精油共分离出42个峰,其中鉴定了41种化学成分,占直接精油总量的99.54%;萃取精油共分离出37个峰,其中鉴定了33种化学成分,占萃取精油总量的91.82%;2种精油成分部分相同,相同成分占精油总量的70.00%;共鉴定了57种化学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8.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