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等压非等熵模型对内燃机非定常流计算中分枝管边界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
对MSEM增压系统一维非定常流数值模拟中影响计算精度的四个主要因素:气阀端、变截面段、质量添加段及计算时间步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计算结果表明,流量误差得到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3.
二维机翼振动非定常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数值模拟机翼动态失速时非定常流场主要有湍流模型和数值算法两方面的难点。在研究湍流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了 q-ω低 Reynolds数双方程湍流模型 ,并采用了一种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值计算方法 (L U- SGS- GE隐式算法和四阶 MUSCL TVD格式 )数值模拟了振动机翼周围的附着流动、轻度失速和深度失速非定常流场。结果表明 :采用本方法计算附着流动和轻微失速状态流场时 ,其升力系数迟滞曲线和阻力系数迟滞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得令人满意。深度失速的计算精度比前人工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气动充放气系统二维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气动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系统内部气体、元件和环境空气之间的耦合传热,将系统内部流场、元件和外部空气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建立气动充放气系统的二维模型,采用湍流k-ε两方程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FVM)和动网格技术对充放气过程进行计算,得到系统内气体状态参数。在充放气过程中,气体速度最大值出现在放气管出口处,可达到超声速范围;气缸中温度梯度主要存在于内壁面处。在系统元件中,进气节流口壁面温度的上升幅度最大,放气节流口壁面及紧邻的气管壁面温度降幅最大。通过试验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为非定常流场的计算和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维热线风速仪测量了不同工况下某全尺寸汽车风洞1∶15模型风洞试验段内的非定常流场.对测点自功率谱密度(PSD)分析表明,对于喷口风速小于37m.s-1的低速工况,湍流能量主要集中在20Hz附近,当喷口风速为25m.s-1时,该频率对应的PSD数值最大;喷口风速大于37m.s-1的高速工况,湍流能量主要集中在43Hz附近,当喷口风速为41m.s-1时,该频率对应的PSD数值最大.无论是高速工况还是低速工况,气流从喷口到收集口处脉动速度的振动幅值都逐渐增加,且在高速工况下的脉动速度幅值增量明显大于低速工况.通过试验还发现脉动速度在收集口角度为0°的工况下的振动能量远高于收集口角度为15°的工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定常流场的离心风机气动噪声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提出了一种不直接求解声场却能为离心风机降噪提供有用信息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容积法对风机内部的非定常流场进行计算.然后,采用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对流场内静压脉动的强度和频率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声学基本理论,判定风机内部主要气动噪声源的位置及噪声类型.应用该方法对某离心风机进行了计算,并将分析计算结果与该风机的噪声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判断气动噪声源的位置和噪声类型.  相似文献   

7.
改进了激振理论,应用数值分析对风力机叶片进行计算,分析自激振动对风力机叶片运行振动的影响。通过改进激振理论分析方法,综合分析风力机叶片振动机理,得到风力机叶片振动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叶片稳定性判据。通过与实际风力机运行情况对比分析,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搅拌器内动/静叶相干非定常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搅拌器内非定常流场的分布,并与实验结果做了比较,讨论了各种湍流模型以计算的漩涡结构的影响,并预测了非定常流动的精度。研究表明,使用可实现k-ε模型所监控值易出现周期性漂移;使用标准k-ε模型时,在近壁处采用双层区域模型,计算的漩涡分布与实验结果最接近。同时发现,当转速提高到210r/min后,有叶尖涡存在,涡心随转子的叶尖移动,且随着转速的升高,涡的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9.
用有限体积法和特征线法分别计算了一台非增压10缸柴油机的进排气压力波和一台6缸增压柴油机的涡轮入口及压气机出口压力,并与其相应的测量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高速时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进气压力波与实测值均存在较明显的偏差,涡轮入口和压气机出口压力、排气压力波和低速时进气压力波均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与特征线法相比,有限体积法计算的压力波更能反映高频部分的变化.还分析了两种方法对网格密度的依赖性和质量守恒计算误差,显示有限体积法均优于特征线法.  相似文献   

10.
内燃机进气稳态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IMPLE方法,在适体正交曲线坐标网格下计算了内燃机进气过程中固定气阀升程的红内稳态流场。与实验结果对比,得到了合理的速度场及湍动能分布。发现气阀出口截面上的流动不能简单处理成出口或入口;大升程时气阀边缘处速度很高,此处的结构对流量系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切向/螺旋进气道稳流实验与数值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内燃机进气道及缸内的流动规律,并验证数值仿真在内燃机中流动的可行性,对典型的内燃机切向/螺旋组合进气系统的三维流场进行了稳流实验,并用商业软件Fluent数值仿真了实验条件下进气道及缸内流场.由文中给出的算法计算的涡流比及流量系数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仿真流场分析发现,随着气流逐渐远离气缸盖,垂直于气缸轴向的截面上速度分布越规整,越易形成单一方向的旋涡.研究结果表明,数值仿真可以较准确地得到直观的进气道和缸内流场,补充了稳流实验.  相似文献   

12.
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计算内燃机缸内流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应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ALE)对内燃机压缩冲程缸内气体流动进行数 值模拟。采用可按规定速度运动的任意四边形网格,二维轴对称模型,燃烧室可具有 复杂几何形状。湍流的影响用简化的亚网格尺度湍流粘性公式模拟。对三台发动机作 了模拟计算,并与实验做了对比,其吻合程度是满意的。文中还对缸内挤压涡流的形 成和特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仿真技术及其在内燃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燃机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内燃机的研究已经引起很多人的重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给人们在研究内燃机时提供了一种十分方便、有效的途径。文章对有关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详细说明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内燃机中的应用情况,指出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内燃机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非稳态燃烧过程中 ,发动机的转速、燃油喷射率和负荷在每一循环中均不相同 ,而且循环结束时的条件也不等于循环开始时的条件 ,所以不能用稳态模型研究柴油机的非稳态燃烧过程 文中以燃烧模拟函数为基础建立了柴油机非稳态燃烧的循环模拟模型 ,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该程序可用来计算气缸压力、温度、空燃比等参数 试验和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 ,该循环模拟程序能较好地预测柴油机非稳态工作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二冲程汽油机扫气过程多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二冲程汽油机扫气过程的特点,对倒拖工况下二冲程汽油机的气缸,扫气道和排气道内的流场进行了多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表明,曲轴箱与排气道之间的压差对扫气道的流速有决定性的影响。计算发现,在扫气过程中出现双环涡和滚涡,且滚涡一直持续到上止点附近。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对柴油机三缸排气管进行二维非定常湍流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采用亚网格尺度模型,入口边界的流动随排气相位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当排气管处于一个缸排气时,流动出现很强的旋涡、回流及高压区;而当两个缸同时排气时,旋涡区消失,回流和高压区有较大的削弱.  相似文献   

17.
使用SMAC算法,从非定常的N-S方程出发,对二维非定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非交错网格上,针对其压力算法的不足,通过求解压力Pioisson方程来求解压力。计算与实验的结果比较,显示了本文的算法较好地模拟了二维低Re圆柱与方形钝体的绕流。  相似文献   

18.
首次把雷尖力微分模型(DSM)中非线性的SSG模型用 燃机缸内三维不稳定流动的计算,并与LRR模型,k-ε模型计算所得的湍流强度和多普勒激光测速仪的实验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DSM模型,尤其是SG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缸内湍流的各向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MPC增压系统支管入流处的压力、速度和密度的二维可压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内燃机增压系统一维非定常非均匀质量添加模型.计算和实验表明,该模型不仅克服了一般模型采用特征线法计算时流量误差较大的缺点,而且具有较高的排气压力波预测精度,即使对于组合式MSEM增压系统这样复杂的流动,计算流量误差小于2%,而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