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技术负效应不断显现,技术异化成为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从技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入手,探讨了技术异化的根源,评述了国内外对技术异化价值观的研究,运用辨证的方法对技术异化进行了新的解读,提出技术异化激发人类改造世界的潜力;技术异化为人类改进技术提供了切入点等新观点,从而促进我们对技术异化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技术网络在以其神奇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异化现象.只有正确认识技术网络异化的表现形式,追根溯源地找到技术网络异化的根源,才能为解决技术网络异化问题提供突破口,使技术网络真正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3.
张晓颐 《科技信息》2012,(17):184-184
本文首先论述技术异化,例举不同学派对技术异化论的不同观点,而网络异化是技术异化的一种。本文重点阐述了网络异化的负面影响,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沉溺和儿童角色病毒的成因,建议社会媒体加强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4.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复杂技术的应用,导致异化现象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介绍了技术异化的概念,分析了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导致技术异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技术实施过程中或实施结果中,由于价值主体不同或不同时期价值主体的价值观不同,因而价值观产生了冲突,最终导致最初价值(目的)的负向实现,即社会技术异化.因此,要弱化社会技术制度形态中的社会技术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异化的含义和几种不同的技术异化观的深入探讨,认为应该以合目的的社会价值观为指导和完善社会制度的方法来弱化技术异化。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技术实施过程中或实施结果中,由于价值主体不同或不同时期价值主体的价值观不同,因而价值观产生了冲突,最终导致最初价值(目的)的负向实现,即社会技术异化。因此,要弱化社会技术制度形态中的社会技术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一方面,马克思将工业与技术视为人的类本质,视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类本质的技术-工业可能产生异化。他以人本主义的理想劳动来关照现实的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将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与造成异化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批判。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的研究视域实现了向经济学哲学的转变,其技术哲学思想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体系中尤以对科技的批判而出名,它对解决当代问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如今是网络技术发展态势愈加迅猛的时代,网络技术在大举促进人类整体跨越前行的同时,也孕育了一些无法规避的社会症结。以马尔库塞科技异化理论为视角,分析网络技术演化进程中生成的网络异化弊端,即从生成科技异化的本源与展现的角度出发,并凭借解决科技异化问题的方法为手段,着手对网络异化进行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作品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人与社会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人的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作品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人与社会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人的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12.
异化在古希腊、中世纪、近代都以不同的理论形式表征着作为实践主体与对象化实践活动的客体对象的矛盾和对立,表现为主体的创造物对主体的奴役和控制,它限制主体自身自由意志的实现。当异化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呈现在社会各个领域时,异化问题就会促使人们去反思导致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也即异化的根源是什么?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异化根源,对异化产生的社会原因和生物学原因进行探讨已势在必行。异化根源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异化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更深刻地认识异化对人类实践的影响。最终,实现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从表征与特点、影响与冲击、产生根源及消解路径对技术异化进行了多维阐释。伴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异化既有马克思关于异化形态论述的共性特征,也包含了智能社会中的新挑战,主要表现为个人自我实现受阻、社会公平治理弱化、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威胁。在智能技术发展进程中需要积极预防,作出相应的引导规范:立足本我,构筑智能创新发展战略和监督管理机制;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推进自我调适与自我实现的智能导向;聚焦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强化阵地建设与话语传播的智能支撑;遵循智能向善的伦理原则,推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存在工人劳动异化,资本家也处在异化状态,工人与资本家只是异化的方式不同,在异化过程中的地位及感受不同。异化不仅源于人性的贪婪、生产力没有充分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主要是由于不平等、不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消除异化,才能使人获得解放,而消除异化与获得解放的基本途径就是建立平等、自由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继获得初步的政治解放之后,社会解放成为最突出的目标。对当今所有国家而言,政治解放与社会解放事业,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发展脉络综述,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腐败现象进行解读,运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腐败主体的社会需求异化、社会关系异化、道德异化以及腐败动机、腐败机会和制度约束等对人的异化的加剧来论述异化和腐败之间的关系。笔者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理论来详述在外部权力异化和制度异化导致腐败机会遍布的现代社会生活中,腐败主体如何发生道德异化、欲望异化,社会关系发生异变,最终走向腐败,充分论述腐败也是人的一种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和技术哲学的视角,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技术异化现象的阐释和根源分析,得出人与技术的竞争是技术异化的直接根源.具体分析导致技术异化的主客体性原因,技术异化是不可能完全消解,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缓解或弱化.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凸显技术的人文关怀是弱化技术异化的唯一途径,让技术走向返魅的“后现代技术”,使人与技术重新回归和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把一切异化现象归于劳动异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指明了克服异化之路在于废除私有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马尔库塞则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存在主义观点为基点,割裂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的关系,把劳动异化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异化论和马尔库塞总体异化论之间有着原则性界线。  相似文献   

18.
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宣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变成消费景观王国,资本所刻意建构的消费社会景观是在物质对人异化基础上的再度异化,整个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一种"景观拜物教"。"景观"窒息了人的创造性与革命性,使人屈从于这一异化的力量,主体从被殖民转向自我殖民。"景观社会"理论揭露了资本的意识形态控制,在更深层异化统治中寻找人类自我解放的可能性,对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尖锐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也面临着劳动异化。主要表现为:财富积累病态化;个人价值符号化;精神生活空虚化;社会权力巅峰化。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是其异化体系的逻辑起点与重要内容,深刻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董杰  郭明周 《科技信息》2010,(22):I0008-I0008
异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克莱顿几部代表作描述的异化现象,试探讨其作品的异化主题,以说明异化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畸形发展的弊端以及现代人深重的精神危机,为我们探索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