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依据系统合金科学的思想,推导了适合BCC体系的二元合金相互作用方程,然后根据Nb-Mo合金系中特征原子和特征晶体序列的基本信息及特征原子浓度,计算了DO3-Nb3Mo型,B2-NbMo型和DO3-NbMo3型有序合金和无序合金的性质,趋近计量比时有序合金比无序合金的性质变化大,偏离计量比时性质变化小,主要是由于有序度在计量成分时最大,偏离计量成分开始线性下降,反之,原子之间成键电子增多,近自由电子减少,键距缩短,晶体结合更紧密.  相似文献   

2.
Ag-Cu合金的电子结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依据特征晶体的能量、晶格常数和电子结构的相关性和OA理论的约束条件 ,确定了Ag Cu系Gibbs能函数、原子体积函数和特征晶体的电子结构 .随后 ,任意成分的无序合金和任意有序度的有序合金的电子结构和性质均可计算求得 .  相似文献   

3.
向原子比为2:1:1的Co-Mn-Si合金薄膜中掺杂Co原子,试图发现Co-Mn-Si合金薄膜半金属性的变化规律.通过制备系列不同成分Co-Mn-Si合金薄膜,并测试薄膜的各向异性磁电阻比.结果发现制备的Co50Mn Si薄膜具有良好的B2结构,杂质及缺陷数量少(剩余电阻比大),各向异性磁电阻比为负值,从而具有良好的半金属属性.随着Co原子浓度的增加,Co-Mn-Si薄膜B2结构取向度降低,剩余电阻比减小,各向异性磁电阻比增大,其半金属属性随Co原子浓度的增加被逐渐破坏.  相似文献   

4.
在Al基非晶合金中,Al-Ni系的非晶形成能力(GFA)相比其他系列较佳,但是目前对Al—Ni二元合金系的原子排列、玻璃转变和堆垛密度与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至今还未形成系统的认识.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方法对AlxNi100-x(x=80,83,85,86,87,90)二元非晶合金的原子堆垛结构和密度进行了研究.双体分布函数和Voronoi多面体分析表明,在该非晶合金系中存在明显的拓扑和化学短程有序,拓扑短程序主要是由以Al原子为中心的类似二十面体结构和以Ni原子为中心的三棱体覆盖三个半八面体(TTP)结构组成.在该合金系非晶中A-与Ni原子间存在强烈的化学交互作用,Al—Ni原子对键长小于原子半径和,化学有序随着Ni含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AIMD计算结果表明,当x=85时,合金的堆垛密度出现了峰值,偏离了直线规律.综合结构特征和密度特征,从理论上推断,当Al含量为84%~86%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较好,可以推广至多元合金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合金相结构的描述取决于所采用的结构单元序列.在系统合金科学(SSA)的合金相特征原子排列晶体学中,合金相的结构是采用对称要素序列和特征原子序列相结合的方式来描述,称之为合金相的特征原子排列结构.它除了能显示结构的对称性之外,还可以给出格点上的特征原子种类以及合金相微观不均匀性.每个特征原子都有其自身的特性:近邻原子组态,势能,体积和电子结构等.合金相的微观不均匀性可以通过特征原子的浓度分布和短程有序参数分布来描述.同时本文对合金相的电子结构和合金相中特征原子的电子结构之间的差异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多元合金枝晶生长形态转变及显微偏析的相场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元合金相场模型及耦合真实热力学参数,对Ni-Al-Nb三元单相合金在不同过冷度及不同成分条件下的枝晶生长形态转化及显微偏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成分相同改变过冷度以及过冷度相同改变Nb含量两种条件下,随着无量纲过冷度U(U=△T/△T0,其中△T为过冷度,△T0为结晶温度间隔)的增大,两种条件下均出现枝晶形态由典型枝晶形态向球状晶形态转化,而枝晶显微偏析程度在两种条件下均呈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双钙钛矿Sr2Mn1-xGaxMoO6(x=0.0~1.0)掺杂化合物。室温下的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Sr2MnMoO6具有单斜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21/n。Ga的掺杂没有改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但衍射峰整体向高角度漂移。结构精修分析表明,Sr2Mn1-xGaxMoO6样品的晶胞体积随Ga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B/B’位离子占位有序度伴随Ga的掺入而逐渐降低;此外,Ga的引入导致〈B—O〉键长的缩短,〈B’-O〉键长的伸长。  相似文献   

8.
应用周国治提出的新溶液模型计算所得的Fe Mn Si中γ和ε相的Gibbs自由能 ,并考虑了Si的影响 ,重新导出了γ和ε相随温度变化的热力学参量 .用最小均方根方法将实验值拟合得到合金γ相的Neel温度与组分浓度 (摩尔分数 )的关系式 :TγN=6 7xFe 5 40xMn xFexMn[76 1 6 89(xFe-xMn) ]- 85 0xSi.计算得到不同组分Fe Mn Si合金马氏体相变的临界驱动力ΔGγ→εc ,即合金在Ms 温度γ和ε相的自由能差 ,例如 ,Fe 2 7.0Mn 6 .0Si合金的ΔGγ→εc =- 1 0 0 .99J/mol,Fe 2 6 .9Mn 3.37Si的ΔGγ→εc =- 1 2 2 .1 1J/mol.ΔGγ→εc 与组分的依赖关系符合低层错能合金中fcc(γ)→hcp(ε)马氏体相变的临界驱动力表达式 ,即ΔGγ→εC =A·γ B ,其中γ是层错能 (SFE) ,A和B为与材料相关的常数 .  相似文献   

9.
Ag-Cu合金的原子体积和体积函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建立了原子体积相互作用的 9种函数 .由各V 函数计算Ag Cu合金的平均原子体积和晶格常数分别彼此相等 ,并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由各理论函数计算的组元平均原子体积、特征原子体积各不相同 .只有对能量、体积和电子结构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后 ,才能正确选择V 函数 ,才能建立合金系的完整知识系统 ,为科学设计新合金奠定基础 .对Ag Cu系中亚稳相的晶格常数与成分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电沉积锌及空气气氛下两步热氧化,在304不锈钢表面形成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的ZnO复合氧化物薄膜。运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rn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薄膜的结构及表面形貌,在可见光照射下测试了氧化膜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性能。结果显示:在0.05m0I/LZnSO4、2moL/LNH4Cl溶液中,以0.03A/cm^2的恒电流密度阴极极化120s,电沉积锌后于空气气氛中350℃下加热1h,然后升温至450℃下加热2h,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了ZnO和尖晶石结构氧化物(AB2O4,A=Zn^2+、Ni^2+、Fe^2+;B=Fe^3+,Cr^3+)的复合氧化膜,显示出良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两地加工厂生产的镍铬合金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冠)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体外腐蚀性对比研究、分析该产品应用近30年来烤瓷全冠中镍的析出量及其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将两厂家生产的镍铬PFM冠样品共40个,随机分为4组(10天组、1月组、6月组、12月组),分别浸泡于ISO/TR10271标准(37℃,pH 6.8)配制的人工唾液中,于10天、1月、6月、12月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浸提液中析出的镍离子浓度,同步采用X射线能量散谱仪(EDS)、正置式金相显微镜分析、观察样品元素构成及金相显微组织结构.结果显示两厂样品的镍离子析出量在一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360,P=0.000).能谱分析显示两厂样品主要成分都为Ni、Cr、Mo,但含量不同;其金相结构均为树枝状共晶结构,但B厂样品较A厂夹杂物多,枝晶粗、排列紊乱、晶间相多.一年内两厂的镍铬合金烤瓷冠在抗腐蚀性能方面存在差异性,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Fe-Mn-C合金中的C-Mn偏聚及其对相变和形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价电子结构理论计算、微观成分的实验测定和TEM原位动态拉伸变形试验,研究了Fe-Mn-C合金中的C-Mn偏聚及其对相变和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Fe-8Mn-1.2C合金奥氏体中含C-Mn晶胞的n_A值是不含C晶胞的3.98倍,是含C晶胞的1.40倍;含C-Mn晶胞的n_C~D值是含C晶胞的2.21倍;在Fe-Mn-C合金奥氏体中存在C-Mn原子的微观偏聚,并形成了由-C-Mn-C-Mn-强键络相联结的Fe-Mn-C原子团偏聚区;散乱分布于Fe-Mn-C合金奥氏体中的Fe-Mn-C原子团偏聚区能有效地束缚原子的运动、阻滞滑移系的启动和阻碍位错的运动,强烈影响合金的相交和形变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浮区法生长得到β-Ga2O3:Cr单晶体.在室温下测试了β-Ga2O3:Cr单晶体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通过吸收光谱计算了晶体场分裂系数Dq和Racah系数,得到10Dq/B=23.14,表明Cr^3+在β-Ga2O3晶体中处于较弱的晶体场β-Ga2O3:Cr单晶体经高温退火后Cr^3+的发射明显加强,而绿光的发射减弱.采用420nm波长激发,在691nm可得到强而宽的特征发射,此发射对应于Cr^3+的^4T2→^4A2跃迁.  相似文献   

14.
采用DeePMD计算方法和落管快速凝固实验技术,研究了液态Ti41.5Cu37.5Ni7.5Hf5Sn5Zr2.5Si合金的非晶凝固机制.分子动力学计算结果显示,液态合金原子的总第一近邻配位数随系统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而Ti原子的第一近邻原子数则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同时,随着系统温度的降低,液态合金中二十面体和类二十面体团簇的数量显著增多,但中心Ti原子的比例却发生了衰减.在非晶凝固过程中, Ti原子表现出与大尺寸原子的弱亲和性和对二十面体团簇的弱构建性.在自由落体实验中,合金液滴所能达到的过冷度随液滴直径的减小而增大,其凝固组织主要由少量的富Cu相、极细的非规则(Ti2Cu+TiCu)共晶和非晶相组成.当合金液滴直径减小至566μm时,合金凝固组织中开始出现非晶相,相应的临界过冷度?TC为312 K (0.27TL).非晶相体积分数随着液滴尺寸的减小而增大.如果合金液滴直径小于317μm,晶体相的形核与生长被完...  相似文献   

15.
二阶非线性与色散性的Boussinesq类方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Euler方程出发 ,通过适当的无量纲变换 ,假设底面对水平坐标一阶导数的平方及二阶导数的量阶均为O(α ,β2 ) (其中 :O(α) =O( β2 ) ,α =A/h0 ,β =h0 /L ,A为特征波高、L为特征波长、h0 为特征水深 ) ,没有无旋假定 ,经严格的数学推导 ,得到量阶为O(αβ3 ,β5 )的二阶非线性与色散性的Boussinesq类方程 ,其线性色散关系及变浅作用系数的精度均为O( β4) .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温液态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共晶Co79.5Sn20.5合金熔体的液态结构. 研究表明, 对Co79.5Sn20.5合金熔体而言, 从1350℃至1150℃的温度范围内, 组成该熔体的原子团簇结构稳定, 熔体有序度随着温度降低有所提高. 同时利用“纳米晶粒模型”研究了该合金的液固相关性, 指出该合金熔体是由b Co3Sn2原子团簇和b Co原子团簇2种短程有序结构组成, 其液态结构和固态结构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合金非调质钢终轧冲击功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合金相最强键上的共价电子数nA、相界面的最小电子密度差Δρ 及使界面电子密度保持连续的原子状态组数σ(σ′), 结合热连轧工艺, 在Si-Mn非调质钢终轧冲击功计算的基础上, 又探讨了含Cr, Ni, Mo, W, Cu, V, Nb和Ti非调质钢冲击功的计算. 结果表明, 合金非调质钢终轧冲击功强烈地依赖于强化机制. 固溶强化、界面强化、珠光体析出强化和弥散强化将引起终轧冲击功的降低. 细化强化、V, Nb和Ti在α-Fe-C-V(Nb, Ti)中的析出强化及含Ni奥氏体在α-Fe-C-Ni边界上的陈留将使冲击功增加, 其增加或减量可由nA, Dr, σ(σ')及合金元素的权重进行计算. 将提出的终轧冲击功计算公式与已有的非调质钢终轧抗拉强度σb、屈服强度σs、伸长率δ 计算公式联立求解, 其值与生产现场实测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 ,在多孔二氧化硅基底上制备了大面积取向一致的碳氮纳米管薄膜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仪分别进行了纳米管的形貌、结构和成分的研究 .结果表明这种纳米管的直径一般为 10 0nm ,长度可达 2 0 μm ,为纳米钟的线性聚合物 .纳米管的成分中同时均匀含有C ,N两种元素 .进一步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证明了C与N之间以成键结合 .这预示着一种新的C1-xNx(x =0 .16± 0 .0 1)相出现在纳米管结构中 .  相似文献   

19.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硼原子对Ni_3Al的Ni2p_(3/2)结合能的作用及其晶界偏聚规律,结果表明,纯Ni_3Al的Ni2p_(3/2)结合能按下列顺序增加:Ni0时,材料呈脆性;当△E_B≤0时,则材料呈延性.结合上述实验规律该判据预测:纯Ni_3Al是脆性的,并且硼韧化Ni_3Al时存在化学计量效应和浓度效应.由此可为开发延性金属间化合物提供一个合金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0.
通过溶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为单体,合成AA-HPA-AMPS-AM聚合物.固定聚合物浓度为4 mg/L,分别考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X1)、引发剂用量(X2)、单体配比(AA:HPA以X3计、AMPS:AM以X4计)对聚合物阻CaCO3垢性能的影响,并设计了正交实验,得出当聚合物在80℃、引发剂用量为10%、M(AA):M(HPA)为0.25、M(AMPS):M(AM)为0.4时,阻CaCO3垢率最高为52.9%.为探究此聚合物是否有更高的阻垢性能,应用MATLAB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及验证,得知:聚合物阻CaCO3垢效率y与各影响因素X之间基本满足y=146.349 7-0.926 7x1-49.765 8x3-28.220 9x4.最佳聚合条件为x1=75、x3=0.15、X4=0.15,y为68.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