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茄子田朱砂叶螨—天敌关系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关联序分析了茄子田自然天敌对朱砂叶螨的跟随效应。结果表明,主要天敌类群中,与叶螨关联度最大的是瓢虫、南方小花蝽和蜘蛛、。它们是田间控制叶螨种群增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发现陕西棉田叶螨主要有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Ehara)、二斑叶螨(T.urticaekoch)、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Bois)].截形叶螨为优势种群,在关中地区每年发生11~13代,发生期较纯种棉田提前20~25d.发生数量与栽培制度、地膜覆盖栽培、棉花长势、温湿度组合及降雨量有密切关系.早春铲除田间地边米蒿、刺儿菜等叶螨的转主寄主,并用40%久效磷2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倍液滴心,麦收后及时灌水,追施速效氮肥;中后期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浏阳霉素或扫螨净叶面喷雾,是控制叶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新疆棉田螨类群落中的叶螨科(Tetranychidae)亚群落营养结构。从采到的标本中已鉴定出棉叶螨5种,天敌26种。初步探索了叶螨亚群落的食物网络关系,比较了棉田不同施药水平与天敌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玛河流域棉田叶螨天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棉田叶螨的综合治理,笔者于1986—1988年对本地区棉田叶螨的优势种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从采到的标本中,鉴定出叶螨天敌14科21种。其中天敌昆虫11种,蜘蛛4种,捕食螨6种。并对天敌数量和重要天敌的捕食量进行了调查和接种观察,为叶螨的生防提供了重要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瓜类昆虫群落中主要害虫与主要天敌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瓜类害虫与天敌间第一对典范相关系数r=0.9921,第二对典范相关系数r=0.9750,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瓜类害虫与天敌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数量反馈机制。典型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害虫亚系统中贡献最大的是瓜亮蓟马(Thripsflavus Schrank)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瓜类昆虫群落中主要害虫与主要天敌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瓜类害虫与天敌间第一对典范相关系数r=09921,第二对典范相关系数r=09750,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瓜类害虫与天敌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数量反馈机制.典型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害虫亚系统中贡献最大的是瓜亮蓟马(ThripsflavusSchrank)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天敌亚系统中贡献最大的是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erapaeCurtis)和八斑球腹蛛(TherdionoctomacutaumBoesetStr).  相似文献   

7.
叶螨是重要的害虫,为害各种经济作物,花卉和树木。近年来,曲于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叶螨的天敌大量死亡,因而导致叶螨的为害趣势上升,日益引起农业、林业、城市绿化和园林植保工作者的重视。因为叶螨的体型微小,种类鉴定存在一定困难,我国至今尚有许多地区,还未进行农业螨类调查,山西省关于叶螨种类的报导甚少,为此,我们对山西叶螨种类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8.
陕西夏播玉米田叶螨有 3种 ,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Ehara为优势种 ,年发生 12~ 13代 ,以雌成螨越冬 ,6月下~ 7月初迁入夏播玉米田 ,7月中— 8月下是为害高峰及防治的关键时期 .发生为害面积约 2 5万hm2 ,减产 10 %~ 2 0 % .繁殖力强、食料条件优越是叶螨暴发的根本原因 ;整体防治不重视 ,抗药性强 ,自然天敌控制弱等是大面积暴发的主要因素 .清除田间杂草 ,区域联片种植、培肥地力、促进玉米发育、结合追肥根施药剂及轮换用药等是综合治理抗性叶螨的重要技术措施 .  相似文献   

9.
三氯杀螨醇对二斑叶螨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00和200ppm的三氯杀螨醇分别对二斑叶螨卵、若螨和雌成螨进行了处理;并采用浸玻片法以三氯杀螨醇对二斑叶螨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卵经药剂处理后,其孵化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200ppm三氯杀螨醇可刺激螨卵孵化速率加快;若螨经上述药剂处理后,其虫口有所减退,剩余活螨可发育至成螨,其平均产卵量与卵孵化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三氯杀螨醇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LC50为1791.43ppm,雌成螨经上述药剂处理后,每雌平均产卵量增加,但孵化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因此,三氯杀螨醇对二斑叶螨具有一定的刺激和诱发作用,不宜用于对其防治.  相似文献   

10.
叶螨类害虫已成为我国蔬菜、果树和花卉的主要害虫。本文概述了叶螨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叶螨危害寄主植物的机制研究和寄主植物对叶螨的生理抗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一步了解叶螨和植物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在我国山东、辽宁、江苏和浙江等地危害松树枝干,严重时使整株枯死,甚至成片松林被摧毁;但也有些林分虽然虫口数量不少,而幸免毁灭。其原因除了地形、植被、土壤以及抚育管理等因子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在该林分中生存着较多种类及数量的捕食性昆虫、螨类以及病原微生物,它们是日本松干蚧的重要天敌。由于松林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使松干蚧对松树危害所造成的损失在经济阈值以下,因此,这些天敌对日本松干蚧的抑制作用就不可忽视。本文就几年来对江苏地区日本松干蚧重要天敌的研究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12.
棉虫天敌的田间消长及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所试验的棉田共查得棉虫天敌17科、29属、30种,害虫8科、17属、14种。试验表明,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天敌共出现四个高蜂期,其数量随害虫的发生数量增加而增加。天敌对害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施用化学农药会大量杀伤天敌。不同的施药方式和不同的化学农药对天敌的影响不同。天敌控制一般害虫较控制钻蛀性害虫的作用要明显。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飞行器及机械喷撒天敌在农林害虫防治上的应用,观察、研究了肿腿蜂、赤眼蜂、蒲螨、瓢虫等喷剂天敌的成活率和防治率。结果表明:高空机械喷撒天敌喷剂有很高的成活率,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高于传统的天敌防治。  相似文献   

14.
美国杏李园间种紫花苜蓿和间作红豆草对天敌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地调查了单作与间种紫花苜蓿和间种红豆草杏李园树上天敌的群落动态,评价了间断使用化学农药对天敌功能团的干扰与天敌种群的恢复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美国杏李树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间种紫花苜蓿园中、间种红豆草园和未种草常规防治园杏李树上天敌功能团的参数存在差异.种植红豆草果园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种植紫花苜蓿的果园和未种草常规防治园.美国杏李园间种紫花苜蓿和间种红豆草对天敌功能团的演替产生一定的作用,杏李树不同发育阶段中,天敌功能团的群落参数随物候而改变.杏李园间种紫花苜蓿园中和间种红豆草对于受到化学农药干扰的天敌功能团种群的恢复与重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疆吐鲁番棉区自然天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新疆吐鲁番地区棉花苗期至吐絮期施药棉田和不施药棉田中棉蚜及其主要天发生动态,结合投影寻踪回归分析结果评价棉田中自然天敌 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不施药棉田中草蛉和瓢虫对棉蚜有着良好的自然控制能力,施药棉田中常用的化学杀虫剂虽能短期控制棉蚜种群数量,但同时也严重杀伤了其天敌,不能达到长期控制蚜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2008—2010年,在辽宁东部岫岩县进行了大豆不同栽培模式(清种、大豆与玉米8∶2和8∶8间作)与天敌协同对大豆蚜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大豆蚜及天敌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有一定差异,但百株蚜量与天敌单位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天敌跟随紧密,对蚜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大豆蚜和天敌一般在7月11日—21日出现第1次高峰(主要危害期),7月26日—8月6日出现第2次高峰,个别年份延后或不明显。各年度间大豆蚜的发生程度不同,3种栽培模式的控蚜作用也有差异。轻发生年(2008、2009年)第1次高峰期3种栽培模式平均百株蚜量较低(0.4万头~1.3万头,清种间作),天敌单位数量较高(51~226个),天敌控蚜作用均比较明显;第2次高峰期平均百株蚜量上升(0.9万头~2.7万头,间作清种),但因天敌、蚜霉菌、植株抗性及小型蚜比例高(70%)等因子综合影响,蚜虫种群迅速下降,大豆均未明显受害。重发生年(2010年)第1次高峰期清种模式平均百株蚜量高达4.6万头,分别是8∶2模式的3.8倍和8∶8模式的2.6倍,天敌不足以控制蚜虫的增长,酿成危害;而间作模式蚜虫增长缓慢,蚜量低(1.2万头,1.8万头),天敌效能高,表明间作模式与天敌协同控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晋中市榆次区聂村苹果园绣线菊蚜数量及其天敌种类与数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锈线菊蚜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天敌只有瓢虫类、草蛉类、蜂类三种,九次调查中有五次天敌与蚜虫的数量比都小于1:150,二者比例严重失调.  相似文献   

18.
烟田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2007年云南玉溪地区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种类、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烟蚜的种群数量、动态均呈单峰曲线,在7月上中旬密度最大,但无论是烟蚜的日增长率还是平均数量,1999年均高于2007年.烟田内烟蚜的主要天敌有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蜘蛛类、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Harmonia axyridis)、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和草蛉(Chrysopa sinica).烟蚜茧蜂、瓢虫、食蚜蝇和草蛉与烟蚜具有一定的跟随关系,而以烟蚜茧蜂的跟随关系最为明显.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得出,影响烟蚜种群数量变化的天敌主要有烟蚜茧蜂、瓢虫和草蛉,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天敌对烟蚜的控制作用亦发生了变化.由于长期实施以烟蚜茧蜂防治烟蚜为主体的烟蚜综合治理措施,烟蚜茧蜂已成为当地控制烟蚜种群数量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9.
蜀柏毒蛾两天敌Holling捕食模型的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Holling模型分析了厉蝽(Cantheconidea concinna Walker)、广腹螳螂(Hierodula potellifera Serville)两捕食性天敌与蜀柏毒蛾幼虫之间的功能性反应.结果表明:厉蝽、广腹螳螂是蜀柏毒蛾的两种重要捕食性天敌,最大日捕食量每头可达22.42头和24.63头,两者在控制蜀柏毒蛾危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