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四种形状的障碍物模型,对流体流经不同形状障碍物后流动的初步发展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流体流经过不同形状障碍物的流场,同时比较了不同来流速度下流体流经障碍物的流场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来流速度的提高,流体越过障碍物后的主流速度提高,同时流体流经各障碍物时均出现了边界层分离,即回流现象,且该回流区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流体越过半圆形障碍和曲线障碍时,边界层分离出现在障碍的拐点位置附近;而当流体越过三角形障碍和矩形障碍时,在其最高点位置处即出现边界层分离,且出现的回流区比半圆形障碍和曲线障碍下出现的回流区大。  相似文献   

2.
循环全回流操作中全回流-全采出操作是基础操作.提出了该过程中存在的浓度平台期现象,并对该现象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研究.基于本课题组提出的动态模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塔板数和相对挥发度对平台期的长度有明显影响.平台期的验证实验物系为甲醇/乙醇混合物和乙醇/正丙醇混合物.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共同证明了平台期现象的存在.在平台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操作方式:无塔顶回流储罐循环全回流操作.将新方式与恒回流比方式比较,结果表明新方式具有省时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在小流量工况下运行时离心泵叶轮进口会产生进口回流现象.采用标准κ-ε湍流模型,应用ANSYS CFX软件对不同工况下低比转速离心泵进口处的三维湍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流场内的速度分布.为减小进口回流的危害,提出了在离心泵进口加注高压水的回流控制方案.对注入不同压力的高压水后,数值分析了进口流场的速度分布和回流漩涡的形态变化,并对比分析了回流控制效果以及离心泵扬程和效率.结果表明:在进口处注入高压水能有效改善回流发生时的流场速度分布,减弱回流强度,降低回流发生的关键流量点;但高压水的注入在设计流量和大流量范围内还会降低泵的扬程和效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选择在该叶轮进口处注入0.10 MPa的高压水作为本模型泵的回流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4.
二元精馏最小回流比的一种通用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逼近汽-液平衡曲线方程,电算了精馏的最小回流比。这种处算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各种二元物系。  相似文献   

5.
以模拟华南地区的城镇污水研究对象,开展了污泥回流比对双污泥BCR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使超越污泥和回流污泥的回流比分别控制为0.6、0.4和0.2时, BCR工艺对COD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9.98%、89.48%和82.38%,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94 、21.67 、37.66 mg/L;而总氮的去除率均值则分别为79.94%、80.58%和65.47%,出水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72 、5.75 、10.85mg/L;总磷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8.81%、91.64%和77.06%,出水总磷质量浓度均值为0.76 、0.59 、1.62mg/L,新工艺改善了传统双污泥连续流工艺出水NH4+-N质量浓度偏高的缺陷. 工艺在超越污泥回流比和回流污泥回流比均是0.4时处理效果最佳. 由于好氧硝化池与中沉池合建,好氧硝化池中的NO3--N与中沉池中的DPB接触而发生反硝化吸磷的反应而使部分总磷在好氧硝化池中被去除.  相似文献   

6.
根据三氟化硼-苯甲醚化学交换反应精馏体系,对硼同位素的生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回流比的调节方式和裂解塔、络合塔产品回收率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液相来改变回流比时,随着回流比的增加,塔顶^10B丰度逐渐减小,塔底^10B丰度逐渐增大;通过改变气相采出来改变回流比时,随着回流比的增加,塔顶、塔底^10B丰度均增加;随着产品采出率的增加,塔顶和塔底^10B丰度均降低.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间歇蒸馏塔的工作原理,分析理论板数一定时,改变回流比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从产品纯度、产品质量和能量消耗3个方面综合考虑,控制回流比使总的生产费用最小.通过选择合适的目标函数,建立间歇蒸馏最佳回流比控制的动态规划模型,且给出模型的算法,为精馏塔控制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逼近汽-液平衡曲线方程,电算二元精馏的最小回流比。这种算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各种二元物系。  相似文献   

9.
陆艳侠 《科技信息》2013,(7):164-165
研究了采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直接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回流比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回流比有利于提高系统总脱氮率。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回流比选择2:1。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大于80%;NH4+-N去除率大于97%;总脱氮率大于75%。  相似文献   

10.
在中温(36℃)条件下,进行了猪粪干式厌氧消化中试试验,以探索系统运行过程中氨氮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厌氧微生物没有足够的驯化时间,对氨氮的耐受力较低。为促进厌氧微生物对高浓度氨氮的耐受力,进行消化液回流以逐渐提高氨氮浓度。但是持续快速升高的氨氮浓度会造成氨氮抑制,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对出料进行固液分离后只进行沼渣回流,氨氮浓度稳定在5 000 mg·L~(-1)。为了进一步考察氨氮的变化规律再次变为回流消化液,系统氨氮浓度逐渐升高达到6 000 mg·L~(-1),沼气产量由38 m~3·d~(-1)降为28 m~3·d~(-1)。说明沼渣回流比消化液回流对系统氨氮浓度能起到更好地控制作用。另外,酸碱比(VFA/TA)是否能作为系统稳定性指标,也会受到氨氮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污泥负荷对好氧颗粒污泥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好氧颗粒污泥的工业化应用,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气升式间歇反应器(SBA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探讨在颗粒污泥成熟后,不同的污泥负荷对好氧颗粒污泥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负荷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有所影响。在SBAR中,污泥负荷为1 kg/(kg.d)时,好氧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和降解效果均好于污泥负荷为0.6和1.4 kg/(kg.d)时,其SVI平均为28.04 mL/g,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37%和86.04%。当反应器运行77 d时粒径大于0.6 mm的颗粒仍占6.13%。  相似文献   

12.
低温条件下(15~3℃),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实验室研究过程中,对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性能、粒度、胞外聚合物(EPS)、脱氢酶活性、摄氧速率、污泥膨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引起沉降性能变差的原因是污泥浓度与胞外聚合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温度降低过程中,胞外聚合物分泌量呈增大趋势;微生物活性降低,并在15~13℃间降低变化明显;产生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丝状菌黏性物质分泌过多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骨架构建体污泥脱水及其固化土工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含水率为98.5%的污泥为研究对象,添加粉煤灰、生石灰等无机复合调理剂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其对泥饼固化体的比阻、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渗透系数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粉煤灰和石灰起到骨架构建体作用,处理污泥的比阻从原污泥的109 s2/g降至107 s2/g,显著改善了污泥脱水性能。在不外掺水泥等其他固化剂的条件下,脱水后的泥饼固化体7d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100kPa,具有优良的固化土工性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研究比较了污泥好氧消化与好氧厌氧交替消化之间的MLSS,MLVSS,TN去除率以及上清液中NH4 —N质量浓度,pH值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好氧厌氧交替消化与好氧消化相比较,MLSS,MLVSS的去除率相差不大,说明好氧厌氧交替消化同样具有较好的污泥减量效果.同时相对好氧消化来说,好氧厌氧交替消化具有TN去除率高,上清液中NH4 —N质量浓度较低,pH值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初级污泥、初级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按比例1:1组成的混合污泥进行了好氧消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间歇运行18天,初级污泥和混合污泥TS、TVS的去除率分别为47%、44%和48%、47.8%,可与剩余活性污泥单独消化效果相比,同时研究了SVI.pH、OUR、TTC-DHA等指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污泥浓缩池的高效运行,对减少后续污泥脱水处理的能耗从而降低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浓缩池运行方式的实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并付诸于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向处理系统中投加填料对污泥减量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投加填料后处理系统的污泥浓度平均值为3 509 mg/L,出水CODCr平均值为42 mg/L,CODCr平均去除率为88%;未投加填料处理系统的污泥浓度平均值为4 815 mg/L,出水CODCr平均值为77 mg/L,CODCr平均去除率为77%.投加填料处理系统的污泥浓度、出水CODCr值均低于未投加填料的处理系统,因此是一种可行的剩余污泥减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了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的原理及组成,并从臭氧对污泥的破解性能及臭氧化污泥减量工艺两方面阐述了该技术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最后分析了该技术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了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市政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以及污泥减量、污泥处理处置中的常用技术,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及存在问题。说明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及污泥特性,选择合适的"污泥减量/污泥稳定/污泥处置"组合工艺,才能实现污泥管理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接种污泥对好氧污泥颗粒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污泥颗粒化进程,在气升式内循环序批反应器中,取普通絮状活性污泥和在絮状污泥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好氧颗粒污泥分别为接种污泥,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探讨其对污泥颗粒化速度及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污泥中适量添加颗粒污泥能使颗粒成熟时间由35 d缩短为28 d,缩短了反应器启动时间,培养的成熟颗粒污泥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和降解性能,SVI稳定在36 mL/g左右,沉降速度达36.23 m/h,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86%、90.23%、89.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