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胺类阳离子捕收剂在石英表面吸附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遗传算法构建了20种胺类捕收剂在石英表面吸附能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得到了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69,调整系数R2ad=0.964,交叉验证系数R2cv=0.955,显著值F=168.429,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模拟计算值拟合较好.四种未参与建模的阳离子捕收剂对所构建模型外部检验结果误差不超过5%,证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够较好预测胺类捕收剂在石英表面的吸附能.  相似文献   

2.
氯苯胺类化合物毒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B3LYP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氯苯胺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作用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方程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作用随分子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的降低而增大,随分子中氯取代数目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实时原位测定油酸钠和混合脂肪酸(KS-I)在经Ca~(2+)活化的SiO_2表面的吸附量,并结合单矿物浮选、原子力显微镜(AFM)和Zeta电位,研究捕收剂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矿浆p H为12.0时,油酸钠的浮选效果比KS-I的好,且活化剂和捕收剂用量都比KS-I的小。矿浆中Ca(OH)_2浓度为6.48×10~(-5)mol/L且油酸钠用量为30 mol/L时,石英的回收率可达到97.9%;而KS-I在Ca(OH)_2浓度为2.16×10~(-4)mol/L且捕收剂用量为90 mol/L的条件下得到最佳的回收率仅为78.6%。Ca~(2+)在SiO_2表面的吸附分为2个阶段,油酸钠在活化后的SiO_2表面形成吸附量为5.4×10~(-6)g/cm2的黏弹性吸附层,且只有1个吸附阶段。而KS-I在SiO_2表面的吸附量只有2.5×10-8 g/cm~2。油酸钠在SiO_2表面形成15.2~97.3 nm的吸附层,而KS-I在SiO_2表面的吸附层最厚仅为10 nm,且2种药剂在整个表面的吸附并不均匀。油酸钠与KS-I在活化的石英表面均发生静电吸附作用,但油酸钠的吸附量比KS-I的吸附量大。  相似文献   

4.
阴阳离子捕收剂在长石与石英表面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矿物浮选、ξ-电位和芘荧光探针,研究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和阴离子捕收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在长石和石英表面的吸附特性.单矿物浮选结果表明:pH=2.0时,相同浓度的单一或混合捕收剂溶液中长石的表面疏水性要强于石英的表面疏水性,混合捕收剂中矿物表面疏水性比单一捕收剂中的强.ζ-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在阴/阳离子单一捕收剂中长石和石英ζ-电位分别向负方向和正方向移动;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摩尔比接近1:1时,pH在2.0、2.5和9.0时长石和石英各自ζ-电位相差不大.芘荧光探针分析结果表明:pH=2.0时,捕收剂在低浓度时通过静电作用零星吸附于矿物表面,矿物表面极性与捕收剂浓度呈负相关,当矿物表面形成胶束后,单一捕收剂溶液中矿物表面极性有所增强,而混合捕收剂溶液中矿物表面极性继续降低;在相同条件下的混合捕收剂溶液中矿物表面的疏水性比单一捕收剂强,且在矿物表面形成胶束浓度要比单一捕收剂低;整体而言,相同浓度条件下单一和混合捕收剂溶液中长石表面疏水性比石英的强.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胶磷矿-石英浮选分离机制,揭示胶磷矿、石英表面电子性质及与浮选药剂作用原理,采用Material Studio软件对氟磷灰石(001)面与石英(001)面电子性质及胺类捕收剂吸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氟磷灰石中氧原子及钙原子活性较大,同时表面Ca原子正电荷较大,Ca3d态在价带部分表现出较强的金属活性,导致其在参与化学反应时不易与阳离子捕收剂作用;而石英表面O原子负电荷较大,O2p态在费米能级处贡献最大,表面O原子活性较强,其在参与化学反应时易与阳离子捕收剂作用。两种矿物表面原子电荷及电子态密度差异是其与药剂相互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胺类捕收剂对石英结合能力明显大于氟磷灰石,对石英结合能大小分别为醚胺类多胺类烷基伯胺类。  相似文献   

6.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量构效关系是目前国际上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定量构效关系的发展历史及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常用方法等,其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中广泛应用的CoMFA方法.综述了定量构效关系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以及在农药、医药设计中的应用,并对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简要回顾了经典的Hansch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4种典型的3D-QSAR方法,即分子形状分析(MSA)、距离几何学方法(DG)、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和假想活性位点阵(HASL)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在3D-QSAR的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法是目前国际上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在化学、生物、环境等诸多学科皆有涉猎.本文就其在有机磷农药活性、检测、毒性、降解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抗肿瘤喹唑啉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及分子力学(MM )方法,计算了一系列抗肿瘤喹唑啉衍生物分子的电子结构、几何结构及分子性质(广义结构参数),并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因素,建立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程.发现该类化合物分子的抗肿瘤活性与一些广义结构参数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苯环18位碳上取代基(R)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r18,嘧啶环与苯环(C环)间的距离d,以及次低未占据分子轨道(NLUMO)的能量NL与抗肿瘤活性显著相关,可通过取代基的选择与计算来筛选药效最佳的先导物.QSAR方程的拟合相关系数(R2)及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分别为0.851 6和0.714 6,表明所得模型具有可信的预报能力,可用以精确预测该系列化合物活性,并为设计抗肿瘤活性更高的喹唑啉衍生物及作用机理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定量构效关系(QSAR或QSPR)在化学和分析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5],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结构信息了解被分离和分析物质的机理,预测分离行为,预测药物和环境物质的活性,筛选药物,有利于提供一些新方法等本文仅就分析科学中的某些定量构效关系在本室所做的一些工作做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1.
应用PM3量子化学方法和分子连接性指数拓扑理论,进行了氯代苯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物发光细菌的半致死量之间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研究,QSAR模型表明,化合物分子体积效应对毒物靶分子的作用呈一定的相关性,体现在其与^1X^v和分子的平均极化率α呈正相关性,而与分子的最低空轨道ELUMO呈负相关性,所得的最显著的相关模型为-logEC50=-1.82532 0.04678α。  相似文献   

12.
苯胺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及定量构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13种苯胺类化合物,研究在pH值为5.0,7.0,9.0时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15min-EC50).应用两种理化参数logP和pKa,对毒性数据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s)研究,探讨苯胺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结果表明,苯胺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这与不同pH值下苯胺类化合物的电离程度有关.在相同pH值下,苯胺类化合物的毒性随取代基团的种类、个数及取代位置而不同.苯胺类化合物属于极性麻醉化合物,其对发光菌的毒性以亲电性为主,毒性可用logP和pKa来联合描述.  相似文献   

13.
硝基苯类化合物对隆线蚤急性毒性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摘要:采用标准实验方法测定了21种硝基苯类化合物对隆线蚤(Daphnia carinata)的48h半致死浓度值,结果lg(1/LCso)的范围在3.49—5.40之间;采用量子化学方法MOPAC6.0软件计算了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分子最高占有轨道能EHOM0、范德华面积Svdw和偶极矩卢;通过毒性与结构参数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lg(1/LC50)=一1.86ELUM0—0.44EHOM0—0.301gP一2.13(R。:0.85),且模型拟合效果很好.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化合物对隆线蚤的毒性主要与分子的轨道能有关;硝基苯类可以作为亲电试剂,在细胞内发生还原反应,从而产生潜在毒性更强的亚硝基化合物,而部分含有氨基和羟基的化合物,其毒性亦与疏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表征4组卤代苯酚和取代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筛选,分别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各组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的数学模型.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48种卤代苯酚结构与其抗菌活性(lgPC)关系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验证.多元线性回归建模相关系数R=0.960,标准偏差SD=0.248,留一法交互检验RCV=0.947,SDCV=0.287,外部样本检验Qext=0.946.14个溴代苯酚结构与其抗菌活性PC关系结果:R=0.969,SD=0.296,RCV=0.904,SDCV=0.516;11个取代苯酚结构与其水生生物急性毒性(-lgLC50)关系结果:R=0.969,SD=0.219,RCV=0.941,SDCV=0.301;6个氯代苯酚结构与其水生生物急性毒性(-lgLC50)关系结果:R=0.998,SD=0.076,RCV=0.954,SDCV=0.409.对各组化合物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所得结果与多元线性回归所得结果较为一致.结果表明,MEDV能较好地表征该类分子的结构信息,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泛函B3LYP对三个系列60个喹啉环取代的喜树碱衍生物(CPTs)进行了构型优化,在6-311+G(d,p)基组下计算出相应的电子结构参数;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对各组化合物建立了几个新的分子描述符与抗癌活性之间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探讨了影响化合物抗癌活性的主要结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所得QSAR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影响药物活性的主要因素有分子极化率和原子净电荷以及及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量.根据所建最佳QSAR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喜树碱类衍生物的抗癌活性,这有助于未来设计合成新型高效抗癌喜树碱类似物以及改进和完善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距矢量(MEDV)表征肽模拟物的分子结构,并与包含N、0、S杂原子,饱和与不饱和键或共轭体系的二肽分子的生物活性相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两组二肽分子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对于58个二肽组,模型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R=0.842 3和RMS=0.535.对于48个二肽组,R=0.819 9,RMS=0.357.为了检验QSAR模型的预测能力,对两个二肽组数据集进行了交叉校验(CV).采用LOO法即每次从n个样本中抽出n-1个样本建立0SAR模型继而用该模型去预测余下的1个样本的生物活性的方法.对于58肽组,58次预测的生物活性与原实验活性之间的R=0.790 6,RMS=0.608,而48肽组的R=0.742 2和RMS=0.417.MEDV只利用了分子二维拓扑图中元素电负性和相对化学键长的有关信息,不需要任何三维结构知识或分子校准步骤或有关物理化学性质的信息.此外构建QSAR模型时只利用MLR方法而不需应用主成分回归或偏最小二乘技术.方法简便快速,模型稳定有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运用Gaussian 03W对209种多溴联苯醚(PBDEs)在B3LYP/6-31G*水平上进行结构优化.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PBDEs的相对色谱保留时间(RRT)与分子结构参数的定量结构与活性关系(QSAR)模型,并对83种未知的PBDEs的RRT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累计交叉有效判别系数Q2cum为0.931,拟合相关系数平方R2Y(cum)为0.960,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残差范围为-0.083~0.168,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性;分子总能量、次低占有轨道能量、电子空间广度、最低空轨道能量等量子化学参数对模型的贡献较大,其变量投影性指标值(VIP)分别为1.858,1.741,1.719,1.712.  相似文献   

18.
改进型BP神经网络用于有机物毒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引进改进型自相关拓扑指数,以基于动量-自适应学习率调整算法的BP神经网络原理研究了36种有机污染物对发光菌的半数发光抑制率EC50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关系,建立了相应的网络模型,用于未知有机物毒性的预测,其准确性明显优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