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比较了混合法及预合金法添加MnS的Fe-Cu-C-MnS烧结钢中MnS分布特点和钢的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发现:采用混合法添加MnS时,存在于铁颗粒间的MnS将影响铁颗粒间的烧结,降低了铁颗粒间连接强度,降低了烧结钢的力学性能;而采用预合金法添加MnS时,MnS均匀分布于烧结体内部,对铁颗粒间烧结影响很小,故不影响Fe-Cu-C-MnS烧结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SEM显微组织观察及烧结过程模型研究了Fe-Cu-C-MnS烧结钢显微组织形式与实际工艺过程的关系,认为Fe-Cu-C-MnS烧结钢中MnS的分布与MnS添加方式密切相关,采用混合添加MnS时,MnS通常分布在铁颗粒烧结颈附近,而采用预合金添加MnS时,MnS则分布于铁颗粒内。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SEM显微组织观察及烧结过程模型研究了Fe─Cu─C─MnS烧结钢显微组织形成与实际工艺过程的关系,认为Fe─Cu─C─MnS烧结钢中MnS的分布与MnS添加方式密切相关:采用混合法添加MnS时,MnS通常分布在铁颗粒烧结颈附近,而采用预合金法添加MnS时,MnS则分布于铁颗粒内。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时间对Fe-3.1Mn-1.2Si-0.4C烧结刚性能与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和延长烧结时间都能改善Fe-3.1Mn-1.2Si-0.4C烧结钢的机械性能;并使烧结试样由膨胀逐渐向收缩过渡,Fe-3.1Mn-1.2Si-0.4C烧结网在1100℃以上烧结时,由于有液相的出现,合金化过程可以被大大地提高,在烧结过程中,只有那些较小的硅锰母合金颗粒才能全部熔化,而那些尺  相似文献   

5.
通过腐蚀重量法实验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Fe-Mn-Si-Cr形状记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并与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及18-8铬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Fe-Mn-Si-Cr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明显高于Fe-Mn-Si合金,在Fe-Mn-Si-Cr合金中随着铬含量的增加,其耐腐蚀性能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6.
添加氧化物粉末对FeCr烧结合金交流磁特性的影响(日)大同工业大学和大同特殊钢公司技术开发研究所为进一步提高FeCr系烧结合金的交流磁特性,研究了添加SIO。、CaO、AI。O。的粉末混合物对低C的Fe-13Cr-0.SSi烧结合金磁性的影响。试验用...  相似文献   

7.
热扩散法是制取部分合金化Cu-Sn粉末的途径之一,作者研究了扩散温度对Cu-Sn粉末压制与烧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Sn粉末的压实性及烧结胀大现象,都随着扩散温度的提高而降低,Cu粉颗粒越粗,获得具有相同烧结性能的Cu-Sn粉末的扩散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Fe-Mn-Si合金和Fe-Mn-Si-Cr-Ni合金的记忆性能—回复率和回复力.结果表明:Cr,Ni元素明显提高回复率和回复力.两种合金的回复率随淬火温度升高而增大,在700~800℃达到最大值,以后随淬火加热温度进一步升高而降低.回复率随预变形量增加而降低.在预变形—加热回复的循环过程中,回复率发生降低,30次后趋于稳定.预变形量小于2%时,回复力随预变形量增加而增大;预变形量大于2%后,回复力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9.
Fe—Mn—C合金中的C—Mn偏聚及其对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观成分实验测定,价电子结构计算,TEM薄膜原位动态拉伸变形试验和声发射试验,研究了Fe-Mn-C合金中的C-Mn偏聚及其对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Fe-Mn-C合金中存在的C-Mn原子的微观偏聚;由C-Mn原子间的强键力导致形成的Fe-Mn-C原子团偏聚区能有效地束缚原子的运动,强烈阻滞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马氏体和形变诱发马氏体优先在晶格重构阻力小的贫C-Mn区形核,而在晶格重构阻  相似文献   

10.
采用50Mn-50Cu母合金粉末作添加剂及复压-热处理工艺制取Fe-1Mn-1Cu-(0.3~0.5)C烧结低合金钢.研究了实现固-液合金化的工艺条件及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在1050℃烧结30min,或在1100℃烧结20min,均可通过固-液合金化方式,实现Mn,Cu两合金元素快速溶入Fe基体中.经复压-热处理后试样的性能可达到:密度ρ=7.31~7.54g/cm3;抗拉强度σb=864~968MPa;冲击韧性αK=17.7~34.8J/cm2.  相似文献   

11.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静电音频内耗仪测量了Fe-30.3Mn-6.1Si,Fe-29.05Mn-6.27Si-RE,Fe-26.4Mn-6.02Si-5.2Cr形状记忆合金在150 ̄600K温度范围的内耗及模量变化,确定了三种合金的TN温度及Ms温度,通过计算ε→γ相变内耗峰的面积,研究了奈尔温度TN对γ→ε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成分显著地影响TN温度,其中RE和Cr均降低TN温度。随着TN温度的降低,Ms  相似文献   

13.
高含Cu量Mo—Cu合金的液相烧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相烧结Mo、Cu混合粉压坯的方法制取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借助TE、SEM组织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Mo-Cu合金的烧结由于Mo的溶解-析出,Mo晶粒表面有Mo、Cu不同比例含量的过渡层,该层中组织均匀细小,在润湿角为0°附近温度烧结合金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喷射沉积Al-20Si-5Fe-3Cu-M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喷射沉积技术制备了Al-20Si-5Fe-3Cu-1Mg合金,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喷射沉积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了Fe对合金挤压和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喷射沉积Al-20Si-5Fe-3Cu-1Mg合金具有比粉末冶金Al-20Si-3Cu-1Mg合金更高的高温(300℃)强度。  相似文献   

15.
对现有Fe-Mn-Si,Fe-Mn-Si-Cr-Ni系形状记忆合金的成份和γ→←ε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实验测定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建立了马氏体相变器Mεs,Aεs以及相变热滞(Aεs-Mεs)与合金成份之间的定理经验关系,结果表明:Mn,Cr,Ni元素均降低相变温度Mεs和Aεs,但Si明显使用升高,同时表明此类合金中的Si,Cr含量增加,合金的相变热滞增大,这一结果为此类合金的成份设计提供了  相似文献   

16.
氮对灰铸铁初生奥氏体二次枝晶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向凝固方法研究了氮对Fe-C-Si和Fe-C-Si-Mn灰铸铁初生奥氏体二次枝晶组织的影响,结果指出,氮使Fe-C-Si-Mn灰铸铁初生奥氏体二次臂间减小,二次枝晶组织细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工艺,在Fe-14Mn-5Si-9Cr-5Ni合金的原始组织中,引入不均匀的全位错、回复亚晶、α′马氏体和化合物相来强化母相奥氏体,测试了合金在不同组织状态时的形状记忆效应.结果表明:对母相奥氏体的强化,能有效抑制预应变时奥氏体的不可逆塑性变形,从而使合金的回复应变和形状回复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TPPFeCl和6种具有不同空间结构的氯合、中位四(邻烷基苯基)卟吩合铁(Ⅲ)[T(o-R)PPFeCl,R=Me、ET、n-Pr、n-Bu、i-Pr和t-Bu]催化亚碘酰苯使环己烷羟基化反应。发现邻位烷基取代的铁卟啉的催化速率和催化产率都比TPPFeCl的大,这7种铁卟啉的催化速率和催化产率(%)大小顺序分别为[T(o-R)PPFeCl,R=]i-pr>Et>t-Bu>n-pr>Me>n-Bu>TPPFeCl和i-Pr(58)>Et(57)>n-Pr(52)>Me(50)>n-Bu(48)>t-Bu(46)>TPPFeCl(35),根据研究结果,认为邻位烷基的空间作用可能加速了铁卟啉与亚碘酰苯加成中间体中碘—氧键断裂,助进了高价铁氧酰活性中间体形成,提高了催化速率和催化产率。  相似文献   

19.
Fe—C—Cr—Mn系耐磨合金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了Fe-C-Cr系铸造金属基础上提出Fe-C-Cr-Mn系铸造合金碳化物体化比和奥氏体基体成分计算公式,并熔炼一系列实验合金进行了验证,按此计算了方法,可以进行Fe-C-Cr-Mn系亚稳奥氏体基耐磨合金结构设计,并为进一步实现合金结构设计的计算机模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热塑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Fe-Mn-Si形状记忆合金热塑性。结果表明:合金中硅含量的增加可提高合金的记忆效应,却严重损害合金热塑性;微量元素Mg的加入可大大改善合金的热塑性,而不降低记忆效应。由于Mg元素的加入,含Si量达4%的Fe-Mn-Si形状记忆合金也能顺利地热轧成无缝管,提高了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