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武庄铁矿床中铁闪石的分布和产状特征,化学成分与成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形成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指出铁闪石可作为许昌铁矿区指示铁矿层的标型矿物。  相似文献   

2.
铁纤维增强的铁烧结体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和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将可以再生利用的“经济的材料”开发作为目标,试制了用铁纤维增强的铁烧结体。由于用几乎同一成分的铁纤维强化了的铁系复合材料,即使使用后回收再熔融,铁的成分也不发生变动,能够再生利用于钢纤维和...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铁电池铁电极材料和性能研究现状,综述了近年来提高铁电极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铁电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特别详细地介绍了锂铁电池铁电极材料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仿古铁技术     
仿古铁技术操作简单,投资少,适合手工作坊制作及大规模批量生产。由于铁锈疏松不能阻止底层的继续氧化,为保证产品质量,仿古铁工艺的底层应在铜及黄铜件上制作。现择要介绍于下:一、工艺流程常规前处理→镀铁(或氧化发黑)→做水锈流痕→干燥→上涂料→自然干燥→成品。二、操作步骤1.超声波除油抛光液配方:H3PO4 70.5%~93.6%HNO3 29.5%~6.4%在25~45℃条件下,浸蚀1~2min2.镀铁配方FeCl2 200~35%g/LNaCl10~15g/LMuCl25g/LpH3~5,温度25…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释了微波铁磁共振的机理、测量方法,并用此方法具体测定了铁氧体的共振线宽△H与旋磁比γ等参数.  相似文献   

6.
最近汽车部件、家用电器部件、高级磁性材料或一般精密机械部件都使用粉末冶金制合。用铁粉的加工处理法比较经济,所以正从过去的切削加工品向烧结部件过渡,烧结部件的重量已从几克达到四、五公斤。粉末冶金即是制造金属粉末,将其在金属模中压制成形,然后在金属熔点温度以下烧结以获得成品的技术。原料铁粉大致有三种,即还原粉、喷雾铁粉和电解铁粉。单独用铁粉的烧结部件很少,大多添加铜、镍、石墨等而组成合金粉。目前使用最多的Fe~Cu~C系,拉伸强度可达40~70公斤/毫米~2。Fe-Mn-Ni-C和Fe-Cu-Ni-C系,有的强度已超过100~150公斤/毫  相似文献   

7.
撒哈拉的铁     
今年3月底,撒哈拉铁矿的开采工作正式开始了。在撒哈拉的西部,蕴藏着丰富的铁矿,其中藏量最大的要算是加腊·杰比累(Gara Djebilet)地区,据估计,这个矿区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区之一,但是由于它牵涉到与摩洛哥的疆界问题,至今尚未开采。现在开采的是古罗堡(Fort-Gouraud)的铁矿,这个矿在1901年就有人发现,可是直到五十年后的1951年才开始勘探。古罗堡在毛里塔尼亚。据勘探证明,那里可以在露天开采的赤铁矿就达一亿一千五百万吨,含铁量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吃铁     
动物园的熊猫馆,是孩子们和游人们最爱去的地方.你瞧,大熊猫席地而坐,怀抱嫩竹,一口一口地啃着,是那样的香甜可口.它那傻呼呼的馋相多么使人发笑,它那憨厚的性格多么招人喜欢.熊猫栖息竹林,喜食竹类,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是竹类并不是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蒺藜多糖铁并确立铁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在一定的pH值和温度下合成蒺藜多糖铁,观察其稳定性,同时采用滴定分析法(常量和微型间接碘量法)测定铁含量,并以相对标准差判别测定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比较这两种滴定分析法的优越性.结果:合成的蒺藜多糖铁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以常量和微型间接碘量法测定3次产品的铁含量分别为29.2%、29.7%、28.6%和28.5%、29.0%、28.9%.其RSD分别为0.02%和0.01%.结论:滴定分析法是测定蒺藜多糖铁中铁含量的稳定且可靠的方法.但从节省试剂或经济效益方面考虑采用微型滴定.  相似文献   

10.
一 引言 利用铁磁共振仪测量铁磁共振线宽AH,通常是测出外线偏振磁化率对角组元的虚部Xe″随外稳恒磁场H_e的变化曲线(图1a),从1/2X_(max)~(e″)所对应的两个稳恒磁场的差值来确定△H。这样的方法要求样品产生的信号大,当被测样品所产生的信号很小时,特别是对一些薄膜样品,则无法进行测量。另外,对于半高点1/2X_(max)~(e″)所对应的H_(e1)和H_(e2)的位置,不能直接确定,它要先由X_(max)~(e″)和X_(min)~(e″)确定X1/2_(max)~(e″)再由1/2X_(max)~(e″)确定H_(e1)和H_(e2),这样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而利用铁磁共振微分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上述缺点,它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都较一般的铁磁共振仪高。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东鞍山铁矿石浮选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对浮选尾矿预富集精矿开展了悬浮磁化焙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浮选尾矿预富集精矿主要矿物组成为赤褐铁矿、磁铁矿、菱铁矿和石英,TFe品位为31.13%.浮选尾矿预富集精矿适宜的悬浮磁化焙烧工艺参数为:气体流量600mL/min,氢气体积分数20%,焙烧温度520℃,焙烧时间20min.焙烧产品经弱磁选可得铁精矿的TFe品位为64.23%,回收率为79.53%.焙烧产品的铁物相,XRD,VSM分析表明,经过悬浮磁化焙烧后,原矿中赤褐铁矿和碳酸铁转变为磁铁矿,矿石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磁化率增强.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东鞍山贫铁矿石(Fe质量分数34.60%)中含有赤铁矿、磁铁矿和少量的菱铁矿,提出了一种弱磁粗选-高梯度扫选的预富集工艺,并借助XRD、铁的化学物相分析及扫描电镜(SEM)考察了磁场强度和原料磨矿细度对东鞍山铁矿石预富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mm占70%(质量分数)、弱磁粗选磁场强度120mT、高梯度扫选Ⅰ磁场强度300mT及高梯度扫选Ⅱ磁场强度800mT的条件下,可获得Fe质量分数42.67%、回收率95.45%的预富集精矿;磁铁矿富集于弱磁粗选作业中,赤铁矿和菱铁矿在高梯度扫选作业中得到有效富集,尾矿中丢失的铁矿物主要为微细粒赤铁矿(<10μm),由于受到的磁性捕获力弱而无法得到回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半工业试验用悬浮焙烧设备,并考察了焙烧温度、还原气体CO及流化气体N2用量对东鞍山含碳酸盐铁矿石预富集粗精矿悬浮焙烧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540℃,还原气体CO用量4m3/h及流化气体N2用量2m3/h的条件下,焙烧物料经磨矿-磁选后可获得铁品位66.1%,回收率91.2%的铁精矿.铁的化学物相、光学显微结构及穆斯堡尔谱分析表明,经悬浮焙烧后弱磁性的菱铁矿和赤铁矿转化为了强磁性的磁铁矿,部分结晶粒度较粗(>100μm)的赤铁矿仅颗粒表面转变为磁铁矿,但这种Fe2O3@Fe3O4核壳结构的新生磁铁矿由于磁性较强,在后续磁选过程中依然能够得到有效的回收,并不会影响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铁赤泥中的铁含量较多,是一种潜在的铁矿资源.因此,研发创新性工艺和技术以实现赤泥中铁的回收利用和赤泥减量很有必要.针对拜耳法高铁赤泥,制定了悬浮磁化焙烧-弱磁选的工艺流程,并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气CO浓度和总气量对磁化焙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焙烧条件下,焙烧矿经过弱磁选别,可获得磁选精矿TFe品位为...  相似文献   

15.
鞍山式赤铁矿石反浮选尾矿铁品位偏高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鞍山式赤铁矿石反浮选流程中存在的浮选尾矿铁品位偏高的问题,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化学多元素分析、粒度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选别流程中样品的化学多元素组成、物相组成、粒度分布及矿物的单体解离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扫选尾矿中存在着一些单体解离高的微细铁矿物颗粒,其吸附在粗粒级脉石矿物表面,形成“载体浮选”进入到尾矿中,造成尾矿铁品位偏高.  相似文献   

16.
新型捕收剂在赤铁矿反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混合矿和实际矿石分选实验探讨了N-十二烷基乙二胺(ND)在赤铁矿反浮选中的应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ND对赤铁矿和石英质量比为1:1和3:2的人工混合矿均具有一定的分选能力.在矿浆pH值为7.27、淀粉的质量浓度为3.33 mg/L、捕收剂的质量浓度为40 mg/L时,可获得铁的质量分数为60.36%和61.20...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铁氧化物、 铁氧化物掺杂前后沉积物吸附/解吸特性的变化规律, 研究针铁矿、 赤铁矿、 水铁矿及贫赤铁矿对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中Cu或Zn的固定化可行性. 结果表明, 铁氧化物掺杂后沉积物吸持Cu的能力明显下降, 但吸持Zn的能力显著增加, 尤其是针铁矿和赤铁矿的作用效果稳定. 因此, 4种铁氧化物中针铁矿和赤铁矿具有稳定固定污染沉积物中Zn的潜力, 但不能提高污染沉积物吸附Cu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矿粉粒度及反应温度对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碳化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利用高磷鲕状赤铁矿作为炼钢原料的新途径,在CH4-H2气氛下对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碳化铁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矿粉粒度对还原和碳化的影响。采用热重法、SEM-EDS和XRD分别对实验中试样还原失重过程、高磷鲕状赤铁矿矿相和碳化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得到120~160目粒度矿粉的反应活化能最低,还原反应活化能为44.95kJ/mol,碳化阶段表观活化能为9.71kJ/mol。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利用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碳化铁的最佳温度为1 023K,矿粉的最佳粒度为120~160目,总体来讲,温度比矿粉粒度对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碳化铁反应速率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9.
在铁矿石烧结过程中,熔体性质决定了烧结矿粘结相的结构.采用小型试验来考察铁矿石粉矿的化学成分(SiO2,Al2O3,MgO和碱度)对烧结强度的影响.并通过化学成分对熔体的黏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来对烧结强度的变化加以解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粉矿中配加CaO与矿石的质量比的变化(0.08~0.15),在CaO与矿石质量比为0.12时获得最大烧结强度;而碱度R=2时获得最大的烧结强度;随着MgO含量的增加其烧结强度逐渐降低;而烧结原料中Al2O3质量分数不宜超过2.5%.  相似文献   

20.
Fe_3C生成机理及物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探讨了铁矿石在流化床内还原生产Fe3C的生成机理和途径·结果表明,700℃时铁氧化物还原符合逐级还原理论,碳化铁由生成的铁经CO渗碳得到;反应温度介于586℃和628℃之间,碳化铁主要由反应产生的FeO与CO反应得到,另一部分碳化铁由矿石中还原出的金属铁与CO反应得到;温度低于586℃时,产物中的碳化铁主要由Fe3O4与CO反应得到,产物中磁铁矿含量较高·同时利用穆斯堡尔谱和X衍射分析手段验证了产物中碳化铁的存在,所有这些研究成果为Fe3C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