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诗中的月亮意象是与时代精神连结在一起的。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诗人对月亮的感受和反应不同,在月亮中所寄托的情思不同,月亮意象折射出了不同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朦胧诗论争的焦点,一是自我表现,一是关于意象的运用。现实主义把“自我”看成个体人格的非理性方面,朦胧诗人则坚持”自我”具有理性的一面。看来论争的原因在于对自我的理解。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图对此进行了分析。意象的运用是朦胧诗人抒发内心感受,寻找情感对应物的结果,但朦胧诗人及其理论家却把意象神化了,导致了诗歌的晦涩难懂。正确的意象运用原则可根据完形心理学的“异质同构”说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意象"作为诗歌艺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王风》中具有多样化的呈现,很好地彰显出《王风》的艺术美质和艺术成就,切实地展现了两周时代河洛地域的诗人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上的水平.《王风》是周代河洛文化的结晶,通过《王风》作品的意象分析,可以深切感受周代河洛诗人群体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心态,亦可以从一个侧面深切感受先秦河洛文化的...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在不同时期的诗文创作中融入了"鸟"、"菊"、"酒"等意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诗人的情、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求。这些意象因诗人内心世界充盈着自由、恬淡、率真而显得内涵丰富厚重。对这些意象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理解陶渊明。  相似文献   

5.
李金发象征诗意象的审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代的李金发为寻找寄托精神的绿洲,侪身于法国光怪陆离的艺术世界之中,饱吸异国的文化馨香。雕塑艺术的灰色基调,象征派诗歌的忧郁美,正好与李金发的审美心理结构相吻合,于是他以全部的青春和热血,将丑陋、恐惧、梦幻、死亡纳入诗中,创作了四百多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从而奠定了象征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我们不妨将李金发诗中的这方面意识解读为诗人的审美视角,探讨诗人的主观感受与自然共同建构的精神主体的审美意象。1、以象征作为诗歌的意象形态,暗示诗歌的主题和事物的发展,表达诗人隐蔽的思绪和抽象的人生哲…  相似文献   

6.
通感是诗人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审美通感是诗人在审美活动中通过艺术想象得到的一种艺术感受。从诗歌创作角度看,审美通感意象可分成直觉型、想象型、比喻型、象征型、多重型等五类。诗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感受、捕捉审美通感,激发诗歌创作灵感的火花。  相似文献   

7.
春夏秋冬的气候的变化,引起文人各自不同的反应。不同意象的选择受到作家情感、人生境遇的制约,也受到审美情感的和平与强烈所影响。当诗人的审美情感比较清和时,所选择的意象相对来说较温馨,而当诗人的审美情感比较强烈时,所选择的意象往往力度较强。杜甫的春秋咏时诗通过不同的意象,体现了他不同时期的不同感情。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诗歌的普遍艺术,也是揭示诗歌内部构成奥秘的一把钥匙。诗歌意象化是对传统式具象化的直述其事和直白式抒情的反拨。意象变形是指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表现对象原始形态的改造和变形。意象变形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诗歌最重要的艺术手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林丽 《科技信息》2009,(8):114-115
王维和华兹华斯都是著名的自然诗人。他们诗中关于自然的意象千千万万。本文就选取其中一意象——“鸟”在诗中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的比较来说明两位诗人诗中所描写的不同的“自然”。  相似文献   

10.
孙会 《科技信息》2009,(36):110-111
诗人娜夜从步入诗坛开始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以其女性的艺术视角彰显个体自我对生命、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在她的诗中,关于对爱情的书写和她作为女性的生存与体验一直倍受关注,同时她的诗歌意象和语言也有着一定的特质。她的诗,往往以现实感受为基础,顺从内心感受的召唤,把所有的观察、体验、感受都源源不断地融入诗中,从而使得质朴而又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抒情诗回忆性意象的审美体验大致呈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个体情感性的,一种是历史哲思性的。诗人把自己的回忆或历史性的体验凝结为审美意象,或刹那千古,让遥远的历史在诗中留下自己的某个截面;或将自己所经历的某一片刻复活、再现,敞亮于人们的视域之中,成为我们打开诗人心灵审美体验的窗口,透视诗人个体情感和宇宙历史悠远深邃的哲思的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是诗人主观情思的载体。汉英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因此,汉英诗歌爱情意象词语的选取和解读必然受到汉英民族不同文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卢迪 《科技信息》2012,(12):175-175,178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的主体,诗人在表达情感、情趣和志向时,无不借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内涵。在中英两国的诗歌创作中,花卉意象是诗人常用的创作手法。而在两国的花卉意象运用中,桃花和玫瑰分别在两国的诗歌中占有比较独特的地位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两种花卉意象在两国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来进行对比研究,意在找出两国对花卉意象运用的相似性和不同性。  相似文献   

14.
笔者结合李白、王之焕、贺知章的三首绝句,探究了绝句要有深层意蕴,诗人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诗人必须选择取意蕴丰富的意象;其次,诗人要艺术化地深化和开拓表层意象;再次,诗人必须在表层意象和深层意蕴互为表里的和谐中,启迪读者的艺术想象力.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思考:表层意象和深层意蕴是相互依存的.让表层意象更有情趣,深层意蕴更有内含,也是千百年来伟大诗人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5.
酒作为诗的意象,可以创造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的主题;但是作为饮品,却具有另一种魔力,它可以使诗人的情绪起伏而多变,使诗人的心态复杂而幽微。以诗歌作品为依据探究酒与诗人心灵的关系,可以粗略地得出这样的结论:酒是诗人心灵的催化剂,酒是诗人心灵的还原剂,酒是诗人心灵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雨由自然界的表象上升为艺术意象后,往往成为涂抹着诗人浓烈感情色彩的一种意象,这或许也就是荣格所说的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原始意象吧。本文从雨给人带来的愁苦和欢乐两种不同情绪来分析古诗词中的雨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第一个把意象引进诗学的领域,他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的理论原则有不少共同之处。首先,他们都重视对意象内在生成的探讨,认为意象的形成必须经过理性的苦炼与情感的激发,达到情理交融;其次,意象的外在实现是主客体的统一。刘勰的隐秀说揭示了意象的审美特征。秀是“状溢目前”,正与英美意象派主张意象的具体性相舍;为了达到“秀”,必须“直寻”、“简朴”,也与意象派的简洁、“直接呈现”相吻合。隐是“情在词外”、“复意为工”也和意象派的“可变意义”、“意象叠加”相吻合。由于刘勰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它们必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传统的气一元论,认为宇宙、诗人、作品可以贯通一气。刘勰主张“虚静”,净化精神,内虚其怀,外纳万物,诗歌意象就能情景融和,物我合一。英美意象派受到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影响,寻求激越昂奋的创造动力,强调直觉和瞬间感受,注重客观意象的呈现,内涵往往隐秘、飘忽,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些新诗潮诗人自杀及新诗潮诗歌中死亡意象呈增长趋势的现象 ,进行概括比较和个案剖析 ,探讨诗人自杀的因由和死亡意象的诗学意义。诗人轻生的原因错综复杂 ,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因素 ;死亡意象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 ,前者有诗学意义 ,后者起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勰第一个把意象引进诗学的领域,他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的理论原则有不少共同之处。首先,他们都重视对意象内在生成的探讨,认为意象的形成必须经过理性的苦炼与情感的激发,达到情理交融;其次,意象的外在实现是主客体的统一。刘勰的隐秀说揭示了意象的审美特征。秀是“状溢目前”,正与英美意象派主张意象的具体性相合;为了达到“秀”,必须“直寻”、“简朴”,也与意象派的简洁、“直接呈现”相吻合。隐是“情在词外”、“复意为工”也和意象派的“可变意义”、“意象叠加”相吻合。由于刘勰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它们必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传统的气一元论,认为宇宙、诗人、作品可以贯通一气。刘勰主张“虚静”,净化精神,内虚其怀,外纳万物,诗歌意象就能情景融和,物我合一。英美意象派受到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影响,寻求激越昂奋的创造动力,强调直觉和瞬间感受,注重客观意象的呈现,内涵往往隐秘、飘忽,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张红霞 《镇江高专学报》2012,25(2):14-15,28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诗作之一,这首诗想象丰富,意象奇特,意境雄浑,变幻莫测,带着浓厚的理想色彩。深度解读天姥山的象征意味,可以感受、体会诗人梦中攀越天姥山的情感经历,从而获得独到的理想感悟和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