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骨髓抑制时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化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且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恶性肿瘤患者资料,通过对患者用药前后血常规的检查,观察恢复天数和用药前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比较不同骨髓抑制时期给药后患者的恢复程度,以此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显著升高,恢复正常值平均需要2.72 d,药物的有效率为96.50%,其中Ⅱ度骨髓抑制患者治愈率可达到100%.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骨髓抑制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最佳给药时机为Ⅱ度骨髓抑制时期.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是人类重要的致死病因.肿瘤化疗为肿瘤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限制了化疗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已有rhG-CSF、rhGM-CSF及EPO上市,可促进化疗病人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增生.但防止化疗后血小板缺乏、出血,仍无临床用药,化疗后因血小板数量剧降而导致全身性出血和颅内出血已成为化疗限制主要因素.白细胞介素11是人体内分泌的一种多功能因子,可以刺激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及巨粒细胞成熟,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并增强其功能.因此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成为治疗癌症病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唯一药物,能够满足临床用药的迫切要求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升血颗粒配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5例,对照组行单药吉西他滨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服用升血颗粒.2组均以21d为1个周期,连续使用2个周期.于化疗前1d,第2次化疗结束后2周观察患者的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研究过程中,3例患者由于失访脱落,5例患者中途拒绝治疗未完成化疗周期,只有162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可评价病例162例,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2个周期治疗后,在近期疗效方面,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和有效率较对照组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稳定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联合使用升血颗粒能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而提高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甲地孕酮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110例晚期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常规化疗同时口服甲地孕酮,对照组50例仅行常规化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食欲改善占80%,体重增加占70%,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提高占65%.平均生存时间延长,超过6月占5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地孕酮能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恶液质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联合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采取相应对策 ,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方法 :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采取以顺铂(DDP)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 ,观察其毒副反应 ,并予相应的防治处理。结果 :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受抑制及肝、肾功能受损害。通过予5 -羟色胺(5-TH)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止吐 ,粒细胞激落刺激因子 (G -SF)类药物升白细胞及水化、保肝治疗 ,规范操作技术等措施 ,减少了化疗药物所致的各种毒副作用。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通过防范和治疗是可以减轻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那瓦斯坦与肝素、罂粟碱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患者给予那瓦斯坦注射液20 mg/次,1次/d,连续给药10 d;B组(50例)患者给予罂粟碱注射液30 mg/次,以250 mL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2次/d;肝素5 000 U/次皮下注射,2次/d,给药10 d.观察患者用药后间歇性跛行、麻木等症状改善状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8%.两组患者都未出现心脑血管及胃肠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比较,A组更加有效,且起效迅速,A,B两种治疗方法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杜敏  张琳 《甘肃科技》2010,26(17):157-158
通过对104例IB~II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化疗进行分析,探讨术前不同给药途径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分别对51例及53例IB~IIB期患者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与盆腔介入化疗,全身静脉化疗组采用TP化疗方案,药物:紫杉醇135~175mg/m2,d1,顺铂30~40mg、d1-d3,同时止吐、对症、支持治疗。盆腔介入组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顺铂80~100mg、博莱霉素30~45mg、长春新碱1.5~2mg。治疗后3周左右行宫颈癌根治术;IIA期患者,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比介入化疗组肿瘤退缩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IB期及IIB期患者,两者肿瘤退缩情况无明显性差异,P0.05;术后病理高危因素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治疗有效者、无效者及肿瘤进展者,术后两年内复发率分别为13.6%、30%及50%,P0.05;全身静脉化疗组与盆腔介入化疗组术后两年内复发率分别为7.83%和13.2%,P0.05;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全身静脉化疗预后好于盆腔介入化疗组;术前治疗效果明显者术后两年内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探讨卡培他滨不同给药方案用于晚期消化道肿瘤中的治疗效果。将甘肃临夏州人民医院从2014年10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2组各45例,对照组每天服用2500mg/m~2卡培他滨,以2周为1疗程,观察组每天服用2000mg/m~2卡培他滨,以3周为1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5.6%,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5.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55.6%,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7.8%,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卡培他滨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疗效,但是要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案,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5-FU/CF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2001年2月~2005年8月对晚期结直肠癌采用伊立替康(CPT-11)联合5-FU/CF方案化疗.入组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有可测量病灶.具体为伊立替康250mg/m2iv第1天,CF200mg/m2iv第1~5天,5-FU500mg/m2iv第1~5天.21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可评价疗效者30例,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1例,RR占43.3%,稳定(SD)14例,占46.7%,进展(PD)3例.临床受益率为83.3%,疼痛缓解率83.3%.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2月,中位生存期13.8月.主要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CPT-11联合5-FU/CF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艾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对42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有临床可测量病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s/m2,1 d;顺铂20 mg/m2静点1~5 d,每3周为1周期.结果 42例中初治组有效率50%,复治组29.2%,总有效率38.1%,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76.2%,其中Ⅲ度以上19%,Ⅲ度血小板减少7.1%.结论 艾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将10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予以中药煎剂和西药合用,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对两组治疗1、2、5周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周时疗效比对照组差,2周时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5周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扩张血管、抗缺氧、减轻心脏负荷的功能,中西药合用更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超短波结合中西医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常规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用药基础上加用超短波电场辅以中药饮方治疗,比较治疗两组慢性咽炎病人治疗前后的相关症状及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5%和97.9%,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3.2%和78.7%。结论超短波结合中西医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分析有恶变高危因素的葡萄胎患者行预防性化疗,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8月陕西省博爱医院行清宫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葡萄胎、并因具有高危因素而行预防性化疗的患者,筛选出资料完整的26例病例进行分析.预防性化疗方案为单药化疗,如化疗失败,则给予双药或多药联合方案化疗.在筛选出的病例中预防性化疗成功12例(成功组),失败14例(失败组),通过综合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性化疗结果来判定该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的自然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清宫术前血清β-hCG的水平分别为(451 523±56231)U/L和(771425±23998)U/L,开始治疗至首次血清β-hCG水平降到正常水平(≤2 U/L)的治疗时间分别为(70±13)d和(115±20)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β-hCG水平可作为提示预后的指标;以750 000 U/L作为截距值,其特异度为92%,敏感度为59%.结论对于血清β-hCG水平高于750 000 U/L的葡萄胎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化疗,最好直接采用双药或多药联合方案化疗,该治疗方案疗效确切,能缩短治疗时间,且可预防耐药.  相似文献   

14.
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疗效 ,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46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均分至 2个组 ,单放组采用常规分割 ,DT5 0 GY/5周。综合组采用化疗 +放疗 +化疗 ,化疗采用 FP方案 ,前后各 2个周期。结果 :2个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 :单放组为 0 ,综合组为1 2 .6%。病情进展率 :单放组为 1 8% ,综合组为 4.3%。 2个组近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x2 =4.39,P<0 .0 5 ) ,综合组副作用大于单放组 ,( t=4.31 8,P<0 .0 1 ) .结论 :化疗联合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提高疗效 ,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术后清醒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肝癌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0例。G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A组单独采用全麻。结果GEA组病人从诱导插管到术终拔管整个过程应激反应都明显低于GA组,且GEA组术后烦躁轻或无,也易于术后镇疼的管理。利用椎管内局麻药的作用来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能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较适合肝肾功能欠佳及合并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的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熏洗配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老年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实验组患者加用中药熏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卒中、生活能力、抑郁量化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总体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HAMD评分与SDS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BI指数组间比较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各维度中医症状评分与总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卒中疗效总有效率、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与抑郁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梗死后抑郁患者采用中药熏洗配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应用不保留式留置针,观察其对宫颈癌患者化疗时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癌初次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结果:实验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和液体外渗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不保留式留置针可以对化疗中得血管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和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和组)35例和对照组(咪达唑仑组)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出现血压下降6例,对照组5例。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联用有着很好的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少,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ICU机械通气的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BSD2000 深部相控阵聚能热疗系统(BSD2000)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和不良反应, 收集2009 年10 月至2014 年10 月在北京医院肿瘤内科确诊的30 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 给予化疗同时联合局部热疗的治疗方法(联合组), 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30 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 仅给予单纯化疗作为对照组(化疗组), 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在生活质量及疼痛改善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显示, 联合组和化疗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6.7%和83%、76%, 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联合组治疗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化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两组相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热疗与化疗联合并不增加毒副反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 在化疗基础上联合热疗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治疗简单, 副作用较小, 临床可操作性好,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大肠癌患者62例,分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组30例(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32例(对照组),完成2个治疗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43.3%,对照组为40.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治疗晚期大肠癌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