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世界工厂”的涵义,指出尽管中国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确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工厂”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无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但要警惕陷入“世界工厂陷阱”,单纯地成为“世界工厂”只会使中国企业永远停留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最低端。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生产正突飞猛进,勃兴的中国俨然一个“世界工厂”,各种影响工厂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也随之而来。近一段时间,国内连续发生多起工厂车间安  相似文献   

3.
近期以来,国内外有许多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评论。有的评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有的认为正在加强“世界工厂”的地位;有的则认为中国离“世界工厂”的地位相距还十分遥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是否成为了“世界工厂”或“制造中心”这一问题,分别从“世界工厂”的概念和形成历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经过分析,得出了中国制造业现状与“世界工厂”还有很大差距的结论,并对这一结论的具体表象和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客观有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世界工厂”的界定及其标准,探讨了与“世界工厂”标准对比之下中国制造业的差距,提出了把我国建成世界工厂的措施,包括实施大国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制造业的整体创新能力,打造中国的世界品牌等。  相似文献   

6.
我想再对“世界工厂”一说谈点看法。中国经济改革开放20多年,制造业的确有了长足进步,但事实尚远不足以支撑中国是“世界工厂”的豪言。更有甚者,以为中国朝“世界工  相似文献   

7.
近期以来,国内外有许多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评论.有的评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有的认为正在加强"世界工厂"的地位;有的则认为中国离"世界工厂"的地位相距还十分遥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8.
世界工厂六大疑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中国是不是“世界工厂”或是否可能成为“世界工厂”等问题在经济界引起了最多的争执,几乎每日都在上演傲慢与偏见的剧目。在国际上,一方面,加入WTO后跨国公司普遍视中国为财富重镇,鱼贯而入者如过江之鲫,勾画出一幅中国将加速成为“世界工厂”的红红火火画面;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的经济版--“中国制造业威胁论”新鲜出炉且被西方媒体爆炒,与“中国崩溃论”一起顽强地用口水阻碍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工厂”问题上,妄自菲薄的声音甚嚣尘上。在一篇《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的文章中,作者称中国的劳动力“廉而不优”,“我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仅是日本的1/26、美国的1/25,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还高于韩国、匈牙利和墨西哥。”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最近公开称:“我国制造业虽然名列世界第4位,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谁来养活中国”,中国是“世界工厂”,等等,这些关于中国的说法、比喻,我们至少听到过一二。可细一琢磨,不免有些搞不懂:既然都发展强大到“世界工厂”份儿上了,怎么又会“崩溃”呢?如果全世界都养活不了中国,那中国又怎么可能有力量去“威胁”别人呢? 尽管有些说法别有用心,但我们的确要看到自身的问题,搞清自己究竟几斤几两重。中国经济这只大船正在往海洋深处开,别人比我们先看到了这点,开始对中国指手划脚。然而,对这一切,我们还没准备好。——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1.
黄云青 《科技潮》2007,(1):71-72,F0003
在中国画坛乃至世界画坛上,响起了一个“东方美神”的名字!他,就是法国巴黎卢浮宫2005年沙龙展上唯一获特别奖得主:中国著名画家薛林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世界工厂"--这是许多乐观人士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乐观估计。在这种估计之外,也有一种声音,说中国现在只是"世界车间"。言外之意,中国目前主要还是搞搞来料加工,独立生产高精尖产品的能力不强,整体竞争力不高。 中国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车间",名号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制造业肯定有自己的软肋。不找到这个软肋并加以解决,中国的制造业就无法自立于世界。在中国已经加入WTO、全球化趋势愈加显著的今天,这显得尤其紧迫。  相似文献   

13.
莱曼兄弟公司不久前有报告指出:“中国不仅对亚洲地区、而且对整个世界来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中心。中国可能是挽救世界经济的第四个引擎。”之前人们担心,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会对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促使外国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中国也因此成了“世界加工厂”。但这显然不是我们的初衷,因为“中国制造”的特点是加工在中国,而技术创新在国外。缺乏技术,就等于丧失了竞争力。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而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时下议论的一个热点。日前在京召开的“2005技术中国论坛”上,众多专家认为,“中国创造”不仅仅要技术创新,还要立足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今天的中国享受着“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制造”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在世界每个角落几乎随处可见,成为当地人的生活必需品。可以说,“中国制造”已经行销全球。据报道,在工业制成品中,中国已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我们可根据我们前面总结的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来分析一下中国到底离“世界工厂”多远。条件之一:是资源优势。可以肯定,我国的人力资源相对丰富,而且价格低廉,不仅大大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也低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印度,因此,这  相似文献   

17.
冷独 《科技信息》2004,(3):30-30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科学院14名知名院士联名“上书”科技部等部委,希望投资17.5亿元人民币,在2008年奥运会前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可供乘客乘坐的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10公里试运行线,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高温超导技术。 院士们是以振兴民族科技创新为理由的,因为凭借美国、日本、德国等的资金和技术基础,很可能赶在中国之前实现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商业化。但是,为了保住这个载人高温超导“世界第一”的  相似文献   

18.
如著名的“蝴蝶效应”般,近期个人职位的变动引发了互联网业界大规模的“人事地震”,使发展中的互联网产业剧烈阵痛。而震后的企业,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弥补遗留的“伤痕”?如果说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那么,打造“人才蓄水池”!中国距离世界上一流的企业究竟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19.
正当我们为自己“世界工厂”的地位而顾盼自雄时,近邻印度已在通往“世界办公室”的赛道上悄然“抢跑”——而这又是一场我们绝对不能输掉的比赛。  相似文献   

20.
"面子"在中国"礼"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的人类交往中没有不要面子的交际。但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面子”的理解不同。本文试着对比分析了中国“礼”文化制约下的面子和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西方的面子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