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清代著名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中对服饰及其用料、刺绣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明末清初服饰特征及其文化内酒的重要素材。本文着重从《红楼梦》人物上装的外在表现入手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揭示出《红楼梦》人物上装与清代等级制度、满汉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红楼服饰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清代为视角,透过父祖享有的家长权来考察母亲家长权的内容,可以肯定母亲在法律上具有当仁不让的家长地位与权力。结合历史和法律文化来追溯母亲家长权崇高地位的缘由,可以点明母亲家长权的实质与相对性。而《红楼梦》这部以女性悲惨命运为主线的历史文学巨著,对其中每一位女性都作了真实而丰富的性格描写,是作者对社会现实具有深刻洞察力而反映到其作品中的心血结晶。因此,结合《红楼梦》来分析女性家长权这一复杂历史现象,以文学作品与现实问题交融、文史印证的分析,能使这一研究更具创意,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正>《红楼梦》是中国非常了不起的文学作品,围绕《红楼梦》已经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红楼梦》:美食家在《红楼梦》里找到很多美味且能养生的菜肴,诗人研究《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园林师探寻《红楼梦》中的古典园林设计……今天,我们从气象的角度来看一看《红楼梦》中的季节,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物吧。在《红楼梦》中,对自贾宝玉降生到贾宝玉  相似文献   

4.
解读《红楼梦》服饰的社会制约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楼梦》服饰是清代服饰文化的缩影。为了探究清代服饰的社会制约因素,文章从《红楼梦》服饰的外在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对清代服饰产生影响的各项社会因素,从而得出——清代服饰同时受到服饰政策、文学政策、等级制度、传统戏曲服饰、清代家族排场以及社会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  相似文献   

6.
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是清代第一部敷演《红楼梦》的戏曲作品,在红楼梦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其对袭人、王熙凤人物形象的歪曲塑造,对《红楼梦》思想内涵的庸俗理解,造成了对《红楼梦》的误读,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外在的改编困境,另一方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妾媵制度是男权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度相结合下的畸形现象。清代对纳妾更趋于放任、自由,单是一部《红楼梦》我们就可以看出清代置妾之风的鼎盛。妾的身份卑贱低微,她们是封建家长和嫡妻奴役和驱使的对象;但妾的身份又高于一般的奴隶,处于一种“二层主子”的地位。《红楼梦》中的小妾虽处于相同的生活环境和半主半奴的地位,但她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生存方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模糊语言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探讨模糊语言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英译中体现的基础上,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剖析《红楼梦》若干典型实例,总结运用模糊语言处理:史化信息所达到的理想预期效果及翻译方法,以期为汉语文学作品汉译英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红学研究的发展历史 ,对成书于清代道光年间、涉及对小说《红楼梦》评价的著作《京尘杂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并对该书的作者杨掌生的身世及与《红楼梦》关系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人物服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缩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蕴藏了大量有关服饰文化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明末清初服饰特征、形制及文化内涵的重要素材,具有很好的历史价值和现代审美价值。为此,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服饰的分析.探索传统服饰文化的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来就散发着独有的魅力。《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其间散发着茶文化的芬芳。本文从茶类演变、泡茶用水、用器等商品知识及其在小说中的文学价值等方面来探究茶叶商品等在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成书的一部白话小说,基本反映当时北方口语的面貌。考察书中的特指问句,并与成书于清代中叶,反映北京口语的《红楼梦》①中的特指问句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对北方方言口语中特指问句在元明以及后来的发展状况有个粗略的了解。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提...  相似文献   

13.
1994年7月间,杯冠夫先生偶然遇到我,说他所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所要编一套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书,约我写一部书稿《红楼梦与清代佛教》。佛学不可说,红学不可惹,这两者都是不可轻易去碰的。我何尝不知道这一点。由于林先生的限期交卷,我算是于1995年如期完成了这部书稿。在写作过程中,逼使我系统地思考了一些问题,重新温习了一些材料,真可说长了一番长识,搁笔之余,仍不免有所感有所思。我会和《红楼梦》沾边,说起来这因缘是微妙的。我在十多岁时已读过《红楼梦》,所读的是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通行本,即胡适所称的程乙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名著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人物众多、丰富多彩,得到了权威学者们的广泛评论。的确,这样一部多彩多姿的小说不仅要让权威人土欣赏而且还要引起大众的理解。同时,读者还要欣赏到小说对寓言的应用,现实主义的描写以及小说结构的处理。人们可以用男女平等主义的文学评论方法来评论《红楼梦》。为了避免偏见,本文根据男女平等的现代观点来探讨曹雪芹的小说以及曹雪芹的伟大艺术,愿为庞大的红学研究贡献一点见解。 首先必须申明有关女性的文学作品,不用两性完美或纯审美的评论习俗。更确切地说,有关女性的评论家往往会成为带有政治思想的评论家,这种评论思想去寻求揭露在男女问题上的描写方面存在的自相矛盾和模糊不明。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学语境和新文化运动以来形成的文学语境有着很大的差异,从此出发加以考察,则《红楼梦》的创作宗旨、创作手法长期以来存在被误读情况。因此,从知识范型的角度入手,对这些问题重作考察,不但有助于我们对《红楼梦》的理解,而且也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荣国府日常饮食制度是两餐制,即一天吃两顿饭。这和当时中国大多数人,主要是汉族的一日三餐在建制上是迥异的。从餐饮制度上看,《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反映的是满洲贵族的真实日常生活,也是清代宫廷风习的微观表现形式。两餐制从文化建构上说,是具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意识的满人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它同样适用于《红楼梦》。曹雪芹以其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在《红楼梦》中营造了一种博大、深沉而多层次的意境。《红楼梦》主要通过整体艺术构思、人物诗作、自然环境等来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18.
谭冰格  Mia 《世界博览》2023,(19):52-53
<正>是考试就有答案,何况是高考。一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何况是充满了谶语、谜题、谐音、双关乃至多关的《红楼梦》,谁有资格去给一个标准答案呢?得知《红楼梦》成为高考必考书目的那一刻,我是震惊的。因为这部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部需要细细品读的书,如今变成高考书目后,可以想象,这会让全国所有高中生都突击《红楼梦》,捋情节背人物刷题库,真正能读完全本《红楼梦》的一个班级也不会超过三个,其他学生高考之后恐怕这辈子都不想再看见“红楼梦”这三个字了,  相似文献   

19.
关于《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事,诸多红学家有不同的解读,但均忽视其法律意义。以《大清律例》为视角,时贾宝玉“违反教令”的行为予以法律考察,可以发现贾政杖责贾宝玉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清律》对家长权的规制是这一事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石。由此可以管窥《红楼梦》塑造的法律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红楼梦》神话性进行了探讨,主要是通过人物来历,行为的解析,论述了作品所展示的现实世界、虚无世界的文化形态。揭示了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对现实的重视,对神话的追求,由此说明《红楼梦》的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