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加剧,与其关系密切的第四纪科学研究与教育普及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第四纪科学学科进展、新的研究突破点、基本科学问题、与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和教育普及等方面对中国第四纪科学学科进展与教育普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际上正在兴起对第四纪各个领域的研究,并且已取得很大进展。所谓“第四纪”是指大约240万年以来的地质时期,它是地球发展历史的最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全球气候波动明显,寒冷时两极冰盖扩展,生物带向赤道方向大规模迁移,变暖时两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影响极大。这种冷暖变化还会给农业带来巨大影响。第四纪也是人类进化的重要阶段,研究第四纪科学对搞清人类起源问题也很有帮助。同时由于第四纪地壳  相似文献   

3.
论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环境是岩石圈表层,是生物圈的矿物质基础,由岩、土、水、气、地区地质结构、地质作用等要素组成,是一个动的系统。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地质环境自然平衡常遭破坏,产生人为的地质灾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治动。人类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他对大气圈、水圈的影响,合理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应是保护人类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为研究人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在地球科学中诞生了一门新的科学——环境地质学,它与矿严地质学并驾齐驱。在环境地质学中工程地质学占据主导地位。现代工程地质学已发展成为环境工程地质学我国大城市的地面沉降、矿区的地面塌陷、水库诱发地震和边岸再造、滑坡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十分严重。我国工程地质学必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为规划人类的工程、经济治动、布局生产力,以及国土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描述地球系统科学产生、发展、学科概念和技术优势基础上,对地球系统科学认识论的基础和前提——地球系统的统一性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地表各圈层尽管都有各自的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但却有统一的运动规律;对人类活动有直接影响又深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物理气候系统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研究思路将为解释地球动力、地球演变、全球变化、人地关系等迫切需要解释的科学和实践问题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第四纪自然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近十几年来,新技术的应用和邻近地球学科的发展,为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变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论据。第四纪自然环境中一些重大课题如冰期气候、海面变化、岩石圈活动、黄土堆积、冰缘冻土、第四纪沉积地层、第四纪古生物等,或有所突破,或有新的进展。 1967年以来,利用雷达遥测,对南极冰流的厚度、范围、发展和变化过程等取得比较可靠的论据,证明南极水流早在1000万年前业已形成,表明第四纪之前世界已进入冰期,故近年称晚新生代冰期。南极冰流形成后,对第四纪气候变迁,世界冰期的来临及海面波动,乃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沿革和时代风貌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的前身为沉积地质研究所。沉积地质研究所是于1985年由原地矿部批准建立的我国高校第一所沉积地质学专业研究所,为我国本学科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由成都理工大学批准扩建为沉积地质研究院,为“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矿产地质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支撑点。拥有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点(沉积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第四纪地质学)、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部级重点学科——沉积学,省级重点学科——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建有“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部级开放实验室和沉积地质专业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是20世纪地质学最具代表性的学术创新的话,那么,进入到21世纪,国际地质学界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即由过去单一的学科发展,向多学科交叉的"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发展,而且这样的融合并不仅仅局限于地质学的各分支学科,而是包括了与大气学、海洋学、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发展,更加发展壮大了"地球系统科学"。事实上,发生在地球上的许多重大地质或气候事件,特别是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更是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层圈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如果还只是以传统的地质学观点审视高原隆升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很难获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论人生代地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将第四纪地质学改名乃人生代地质学的缘由,讨论了它所包括的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由于人类的诞生是第四纪最显著的标志,而且人类活动已是一种可与一定的自然地质作用相比拟的重要地质营力,所以第四纪地质学应该更名为名实相符的人生代地质学.  相似文献   

9.
新兴的天体生物学,包括研究地球上生命起源与历史、其他行星与月球可能遇有生命、以及寻求地球以外的宇宙生命;它与生物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行星科学与天文学等密切联系在一起。本书集合全球上述有关学科50位专家分别撰写最新内容与成果,既可供这一门新学科师生和有关研究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供工程实践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学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空间科学、生态学和资源问题的一部分,其中大部分是自然科学中最早形成的一些学科,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另一些则是由于当代技术发展和人类面临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的需要而应运产生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1.
环境考古旨在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和其所处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由这种相互作用决定的人类生态系统。其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相结合的特色,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全新世以来持续多变的全球气候环境,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日趋复杂的人地关系,使全新世环境考古一开始就是环境考古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于近年来发展成为考古学、地球科学特别是地貌与第四纪环境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从科学引文检索结果分析入手,回顾了近年来全球各大洲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特色,以及地学考古、分子生物考古及多指标综合集成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方面的重要进展。未来全新世环境考古必须加强交叉尺度的综合集成研究和长周期模型的开发应用,深入开展农业起源与传播、史前及历史时期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等专题研究,注重在人地关系动态阐释中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理论的结合,藉以发挥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成果的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同济大学成立了海洋地质系,其前身是1970年创建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的海洋地质专业,1972年2月迁入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1975年正式成立海洋地质系。1982年首批获得海洋地质学专业硕士授予权,1984年获博士授予权,成为当时全国高校中唯一的海洋地质学博士点。1991年批准建立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同年汪品先、马在田两位教授同时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海洋地质系更名为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1998年获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点。2000年和2001年,相继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中的“重中之重”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更名为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005年,科技部批准在原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建设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对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为主要表征的全球环境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健康,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人地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其研究与拓展对完善地球系统科学、深化人地关系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是防范环境风险、控制和预防疾病传播、促进医疗和制药产业调整创新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九七三”项目G19990434对北方干旱化研究的主要结果,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干旱化的相互作用. 包括:(1)干旱/半干旱区大气过程、地表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2)干旱化进程的阶段性转折和突变的规律、机理和可预测性研究;(3)干旱化及其转折对我国粮食、水和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4)地球系统亚洲区域模式的发展及其在干旱化趋势和转折预测、影响评估和人类适应对策研究中的应用. 上述问题作为即将启动的“九七三”延续项目的主要内容,其研究对于回答区域环境系统形成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机理、人类活动和自然因子在环境变化,特别是阶段性转折和突变中的相对贡献等基础科学命题的挑战,以及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需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科学对揭示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运转的机制、变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论述全球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若干基本问题,阐明只有推行可持续发展才能改善地球环境,从根本上遏制全球变化的加剧。  相似文献   

16.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广泛而深入,地球科学研究已经延伸到治理环境和管理地球的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概念来概括和引导这种科学走向.“人类世地质学”即是这种科学走向的最好概括.目前对应的人类世地质学研究处在萌芽阶段,其研究体系也未完善,尤其是,学者们对是否应该建立“人类世”还有诸多争论.该文首先解决了“人类活动是一种地质营力”的问题,初步回答了建立“人类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人类世的概念定义.此外,还对人类世地质学的研究体系及研究前景予以论述.研究人类世地质有利于人类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并且规范这种行为,从而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17.
第四纪的时间跨度约250万年,是地球演化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这一时期地球的中高纬度地区经历了寒冷与温暖、干旱与湿润的气候变迁,即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的交替,森林、草原和荒漠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扩展或萎缩。早期地质学一般采用在地层中发现真马属E quus、真象属E lephas和真牛属B os的化石地层来确定第四纪的开始,即按化石断定第四纪地层的“毫格线H ang's line”。一般而言,真马属等现代哺乳动物类群的出现是第四纪陆地生物界的显著特点。值得关注的是,我们人类的祖先也于第四纪从猿类进化为早期原始人。因此,第四纪又可称为“灵生纪”或…  相似文献   

18.
海洋约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占地球总水量的98%以上,已成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和争夺经济制高点的希望所在;最具学科交叉和挑战性的海洋将是连接全球科学家的纽带;近海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修复和保护;海洋是地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全球气候的巨大调节器已得到广泛公认;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海洋资源的迫切需求,呼唤人们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中山大学王将克、常弘、廖金凤等编著的《生物地球化学》一书,于1999年5月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获得广东省优秀科技专著出版基金会的资助.生物地球化学近一个世纪以来已逐渐发展为成熟的地质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本书的内容包括地球表层,尤其是生物圈中的生物有机体及其产物(或称生物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元素)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地球化学作用、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演化规律等。其范围涉及生命的起源、地球的演化、矿产资源、全球变化、人类与环境、农业等.本书的特点是根据科学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地…  相似文献   

20.
孙野 《世界知识》2023,(19):68-69
<正>“人类世”这个地质学术语由古湖泊生态学家和生物学家尤金·斯托尔默在2 0世纪8 0年代初提出,用以隐喻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巨大影响。2000年,尤金和诺贝尔奖得主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明确建议用“人类世”命名地球正在经历的、因人类活动引发的全新地质纪元。2009年,国际地层委员会第四纪地层分委员会成立人类世工作组,专门探讨将“人类世”作为一个正式的地质年代单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