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动处方教学是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效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祥 《潍坊学院学报》2006,6(2):156-157,160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我国学生体质较差的问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新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新的体质健康标准围绕着“增强学生体质”这一中心任务,对学校体育领域和学校体育工作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运动处方的角度论述了运动处方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事半功倍地发展学生体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木妮拉 《科技信息》2009,(26):I0256-I0256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我国学生体质较差的问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案。新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新的体质健康标准围绕着“增强学生体质”这一中心任务,对学校体育领域和学校工作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中学生体质与家庭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关系的角度论述了我国教育方针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事半功倍的发展学生体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存在淡化运动负荷的不良倾向,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通过把握初中生的身体特征及心理特点、合理地调控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真正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金超 《科技资讯》2010,(14):193-193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以适应体育新课标的发展。游戏作为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它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10年间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对2000、2005、2010年进行体育达标的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素质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身高增长基本稳定,体重明显增长,女生身体形态趋于正向发展,肺活量下降幅度较大,在身体素质方面,学生上肢力量增强,下肢爆发力减弱.通过分析这些变化趋势,旨在为高校能更好地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础,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了解并掌握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原始指标及派生指标,就能掌握学生体质状况发展趋势和可比性材料。这对今后学校对学生的体质研究、改进学生健康状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9~2011年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在校学生体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与学生个体成长环境有关;部分学生心肺功能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等。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今后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从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让体育教师成为学生健身的引导者、广泛开展体育课外活动、改革体育考核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来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8.
张红 《南昌高专学报》2008,23(2):156-157
体育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文章对体育游戏的认识、要求、注意、运用进行了探讨,为中职学校体育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使体育游戏教学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为实施完成《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对湖南文理学院03级和06级国家计划统招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规范性测试工作,获得了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基本资料.结果表明,湖南文理学院统招学生体质测试总平均成绩76分,及格率98.6%,良好率不足46%,说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不高,与《标准》要求尚有距离.为此,提出了增强学生体质必须重视身体素质,改善和提高身体形态机能的基础条件以及再认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耍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是特殊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身体部分异常和病、残、弱及体质不及格且体重指数(BMI)测试结果在BMI20,BMI≥26.5以下范围的学生群体。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保健课程资源,要根据高校的地理人文、师资力量以及现有资源等进行有选择性的开发,并根据学生的健康实际最大化挖掘出课程资源的内生性,实现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教学效果最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体育锻炼与学生体质的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日益突出,就4项体育锻炼的原则(频率、强度、时间和类型)和方法以有学生体育锻炼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7-21岁的205名女大学生进行健美操教学前后两次身体素质及身体形态的测试分析,表明一学年的健美操教学课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形体健美、身心健康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大学生身体成分和体质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进行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分别运用体质健康测试系统和人体成分分析仪对中南大学566名大四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身体成分测试,并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①男、女大学生台阶指数与体质综合评定成绩相关性较高(男生:r=0.655,女生:r=0.589;P〈0.01);②体成分测试综合评分与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不高;③学生体质综合评定成绩与体成分指标中的体脂百分比(BF%)和腰臀脂肪分布比(WHR)相关程度较高(P〈0.01).由此可知大学生身体成分测试指标中体脂百分比(BF%)与腰臀脂肪分布比(WHR)能用来反映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了辉县市中学生2008年与2012年体质状况,结果表明:男生身高呈下降趋势,女生身高小幅增高;男生胸围呈现增长趋势,女生胸围出现负增长;男女生体重均呈现下降趋势;维尔维克指数和身体质量指数男女生均呈现下降趋势;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男女生均出现小幅上升;男女生身体素质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刘涛 《科技信息》2013,(23):49-50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比拼上愈加激烈,就业形势也愈加严峻,这就使高职学生身心负担增加。这种长期的身心负担,超出了学生心理所承受的能力,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对社会的不适应度增强。这种现象必须经过及时的疏导和干预,让学生的身心发展保持均衡的状态,缓解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体质测试对2010年甘肃城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城乡学生身体形态整体上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有显著性差异,且城市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基本都好于乡村学生.身体机能指标除男生的肺活量和男女生的舒张压外,其他几项指标城乡学生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且城市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基本都大于乡村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总体指标有升有降.城乡学生之间除50米跑和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几项指标城乡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整体上甘肃城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不均衡,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城乡学生的生活水平有差异外,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知,学生运动能力的大小,学生运动的兴趣,社会、学校提供的运动场地和锻炼指导等都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主要对湖南城市学院与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从事健身运动的中老年人和运动不足的中老年人的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健身运动对中老年人血糖、血脂和体重的影响。长期坚持健身运动可提高HDL-C浓度、降低LDL-C浓度,并降低TC/HDL-C和LDL-C/HDL-C比值,有助于维持中老年人的血糖稳定,控制中老年人的体重,降低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的体重指数与大学生各项体质健康指标的关系,以480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各项体质健康测验.依其体重指数将学生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四组,以体重指数为自变量,其他体质健康指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均数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体质健康指标在不同的体重指数之间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正常体重学生心血管功能、呼吸机能、手臂力量、下肢爆发力均优于低体重组(除呼吸机能外)、超重、肥胖组学生;低体重(除呼吸机能外)、超重、肥胖对学生身体机能、素质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本研究制定了以篮球、跑跳走等为主要内容的两套健身运动处方。统计结果显示:经过8周健身运动处方锻炼的实验组大学生实验前、后在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台阶试验指数上篮球处方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跑跳走处方组实验后的均值好于实验前,而按照以前方式生活、学习的对照组大学生各项数值变化很小。揭示了以有氧运动为主的健身运动处方,对改变大学生体质的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