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生物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证实了微量元素硒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延缓衰老硒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是身体赖以清除脂质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需组成成分,对延缓衰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由基是在细胞的各种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它可以使细胞中的核酸和染色体遭到破坏,还可以使细胞膜的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产生丙二醛,丙二醛能使蛋白质、核酸、磷脂发生交联而产生脂褐素。脂褐素是目前公认的  相似文献   

2.
在人体中,微量元素虽然含量甚微,但对人体健康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许多研究发现,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不足、过量和元素间比例失调都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某些疾病,危害健康甚至生命。  相似文献   

3.
<正>大爆炸后4亿年,宇宙中诞生了第一代恒星.理论预言,在这些星体熔炉中,原子核反应将大爆炸产生的氢和氦熔合成更重的元素,最终第一代恒星以超新星爆发形式结束其生命,并将其生成的灰烬抛洒到太空.理论预言第一代恒星燃烧剩下的灰烬具有一种独特的元素丰度分布.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与太阳丰度相比较,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丰度远小于相邻的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丰度.在万有引力的影响下,这些灰烬又形成下一代恒星,其中一部分小质量的恒星可能存活到现在,并将第一代恒  相似文献   

4.
元素起源与银河系年龄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骥 《科学》2004,56(2):43-45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有将近90种稳定元素和一些不稳定元素,各种稳定元素往往也有多种不稳定的同位素。人们把具有相同原子量的原子核称为核素。因此,元素就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原子序数)的核素的总称。宇宙中某一元素(或者核素)按质量所占的比例称为这一元素(或者核素)的丰度。在宇宙元素的丰度分布中,氢和氦占了几乎全部,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加在一起也仅仅只占很小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生命细胞与过渡元素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机体生命所必需的20多种宏量组成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各主副族之中,其中人们较熟悉的必需微量元素, 主要集中在第一过渡系列,对它们的总体宏观研究较少.至于其余稀有分散元素,知之更少.  相似文献   

6.
宇宙中有无数个恒星系,每一个恒星系包含着无数颗恒星。那么,有多少颗恒星拥有自己的行星呢?在这些行星中又有多少具备构成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及生命存在所必需的环境呢? 行星广布 生命并不是行星间共有的,而是行星形成时自然而然产生的。1995年,在环绕佩加西-51号星的轨道上发现了一个巨大星体,之后又发现了24颗围绕不同恒星运转的大行星,其中有些比木星还大几倍。  相似文献   

7.
太阳的存在,为地球带来了光和热,为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孕育和演化提供了必要的基本条件.人类使用的大部分能源都来自太阳.人类自诞生伊始,就充满了对太阳的敬畏.从古希腊神话到古玛雅守护神,都少不了太阳神的踪迹;而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也与太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太阳,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确实是一个必不可少、赖以生存,同时又美丽而神秘的天体.然而在茫茫宇宙中,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它又是一个平庸无奇、微不足道的小家伙,仅仅是宇宙中数不胜数的恒星中的普通一员.  相似文献   

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试了宋元时期磁州窑、吉州窑、龙泉务窑瓷胎的39种微量元素, 以探索这种在中国科技考古中尚极少使用的方法的应用前景. 发现微量元素特征明确反映了3个瓷窑不同种类的瓷胎原料及其矿物组成, 可将其产品明确区分. 磁州窑元代与宋金样品之间、龙泉务窑粗细两组瓷器之间的元素特征也明显不同. 磁州窑中优质仿定窑瓷器的元素特征迥异于普通产品, 说明仿定瓷胎使用了特别的原料, 并有可能在使用前进行了高于普通磁州窑瓷器的精细加工. 发现不同瓷窑以及同一瓷窑内不同类型瓷器之间元素特征的差别, 可以用元素地球化学原理进行合理的解释. ICP-MS可测试40多种微量元素, 元素分布范围广泛, 提供的信息量大, 多数元素的分析误差在2%以下, 可有效运用于中国古陶瓷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们知道,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按照现有理论,元素的原子序数是从1开始的,最高已达109。那末,是不是可以有一个零号元素呢?  相似文献   

10.
赵利军 《科学通报》1993,38(3):261-261
硒是生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生物学作用历来被认为是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发挥的.随着硒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发现硒的某些生物学作用并不能用GSH-Px完满地解释,同时相继发现了20余种非GSH-Px硒蛋白.缺硒在克山病心肌损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心肌损害过程中抗氧化体系改变的机制普遍认为是由于缺硒而导致GSH-Px活性降低的结果.~(75)Se-Na_2SeO_3整体放射自显影发现~(75)Se在心肌中有较长时  相似文献   

11.
正氮是构成蛋白质、核酸必不可少的元素,是生命有机体的基本元素之一。农作物生长过程最需要的元素就是氮,氮也成为动物生存所必需的元素。在生物圈中,氮素和其他元素一样处于不断循环中。氮循环是地球上维持生命最重要的循环之一。自然界的这种循环本可永无休止地一直进行下去,但当地球上的人  相似文献   

12.
迄今发现的最重的6个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上原子序数最大的6个元素终于有了正式名称。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执委会最近提出,104号元素应叫做Ruther-fordium、105~109号元素应分别叫做Dubnium、Seaborgium、Bohrium、Hassium和Meitnerium。 这6个元素都是用著名科学家的英文名字来命名的,词尾的“ium”3个字母是化学元素名称常用的后缀。到目前为止,元素周期表上前103个元素都有了自己的名称和相应的元素符号,而且每个元素也有  相似文献   

13.
微量元素是维持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的重要的营养素之一,既可参与人体生理生化功能调控,亦可作为生物大分子的组成或辅助成分,如激素和维生素有机组成.微量元素对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必需微量元素是机体内不能产生或合成但又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机能不可或缺的,如铁、锰、锌等,主要通过消化道中不同的金属转运蛋白(metal transporter)转运吸收.近年来,随着金属转运蛋白不断被鉴定与发现以及金属转运蛋白的功能研究进展,认为SLC39A14在不同组织中参与铁、锌、锰等必需微量元素转运,并且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基于目前对金属转运蛋白在代谢性器官以及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理的了解和认识,本文回顾性总结了金属转运蛋白SLC39A14在不同代谢组织器官的代谢性功能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生物微量元素与元素周期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和机体的关系是现代生物化学和医学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人体内除存在着碳、氮、氢、氧、磷、硫等十一种宏量要素元素外,还有象铁、锌、铜、锰、钼、钴、钒、碘、硒等十来种痕量要素元素.这些生物微量元素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后,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特殊的生理功能,因而在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众多的稀有和分散的元素.在生命进化的历程中,由于它们的生物可得性低,以及生物利用效率差,被暂时排除在生物要素元素之外,对它们的生物效应研究甚少,或从未触及.  相似文献   

15.
在宇宙中除了我们人类以外,是否还存在着其它智慧生命呢? 科学家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使得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两个阵营。其中一个争辩说,地球围绕着一颗普通的恒星在旋转,而地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因此既然我们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则智慧生命在宇宙中一定是比比皆是的了。这一推论和“地球寻常原理”的观点是并行不悖的,该原理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如此普通,以致可以作为宇宙中生命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铝对人体有没有毒?这一官司似乎没完没了。铝在地壳中占8%,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氧和硅的最富元素之一。再说没有哪一家里少了铝的炊具、用具。如果说铝是有毒元素,人们接触那么多的铝,铝引起中毒的机会该是非常多的。但是迄今为止,正常人群中的铝中毒事例未见报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摄入的铝比一般微量元素要高(铝并非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实验表明,人对铝的吸收率却非常低。进入人体的铝绝大部分都被排出体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分子进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成就对综合进化论的发展。生物分子顺序的分析,可以重建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遗传密码的发现,证实了所有物种基本的生命机制的统一性。所有物种和个体的遗传和形态发生,都可归诸于基因组的信息。基因组的信息也是自然选择得以作用的唯一信息。核酸遗传信息向蛋白质传递的顺序的不可逆性,证明了“获得性状”是不可能的。分子生物学表明,生命体具有一种结构和机制以保证一模一样地复制自身结构以及复制在这个结构中发生的突变类型。由此可见,生命的特权是保守,进化不是生物的一个规律。有三类与选择进化论格格不入的理论:一是认为物理规律不能说明生命的存在和进化的活力论;二是认为进化不仅是生物的规律,而且是整个宇宙向上渐进的规律的泛灵论;三是以某些热力学家为代表的、主张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进化的必然性的泛灵论。如果接受选择的进化论,必须认为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现,任何物种以及人类、社会的存在,都是在整个宇宙中只发生一次的事件,是完全不可预言的。  相似文献   

18.
南雄盆地3个含有K/T界线剖面的恐龙蛋壳中铱和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分布模式表明, 从白垩纪最晚期到古近纪早期中国华南地区曾发生过两次大的环境变化事件. 第一次地球化学环境变化事件发生在K/T交界前2 Ma, 除了有很多蛋壳显示出病理组织结构特征外, 由它们为代表的恐龙多样化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第二次地球化学环境变化事件规模较大, 正好发生在K/T交界及其附近. 恐龙在K/T交界开始灭绝, 然后持续至古新世早期. 这一绝灭过程大约经历了250 ka, 比北美蒙大拿地区和印度西部的恐龙灭绝要晚一些.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多次以铱异常、氧同位素异常为标志的全球性环境效应和以微量元素含量异常为标志的地区性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短期和长期间地球化学环境的不断恶化, 使恐龙无法正常繁殖后代而逐渐灭绝.  相似文献   

19.
Crutzen  PJ  崔沿江 《世界科学》1989,11(4):36-37
地球上的生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由于环境压力的变更,一些新的物种诞生了,而另一些物种则灭绝了。物种的平均寿命是1百万到1千万年。不过,其过程是不稳定的,最大的灾难是6500万年前白垩纪、第三纪(K(?)T)之交发生的大批生物的灭绝。对这一事件的流行解释,是设想一颗巨大的陨星和地球相碰撞,产  相似文献   

20.
初识建一先生是在书中。他在《自然物质的变化》这本书中对“恐龙灭绝、古猿变人、生命演化规律、大陆漂移假说、通古斯大爆炸、地球冰期说、宇宙黑洞”等17个生物学、物理与天文学、地球科学方面的自然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笔者曾就科普创作的一些问题与建一先生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对建一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