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先合成含硫醚键的单体, 后进行低温溶液缩聚的方法, 合成高分子量的新型聚芳硫醚酰胺类树脂-聚芳硫醚砜酰胺(PASSA)和聚芳硫醚酮酰胺(PASKA), 其特性粘数分别为0.72 dL/g(NMP为溶剂)和0.62 dL/g(浓硫酸为溶剂), 并对单体及聚合物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 通过热分析得出聚合物PASSA和PASKA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279.9 ℃和188.7 ℃, 热分解温度分别为461.5 ℃和467.08 ℃, 表明PASSA和PASKA具有优良的热性能; 溶解性实验表明, PASSA和PASKA是一种耐化学腐蚀性的树脂.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适合感光性银浆的载体树脂,采用溶液聚合法,选用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作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丁酮作为溶剂,合成丙烯酸树脂.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反映因素对树脂重均分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分子量的主次工艺参数依次为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温度和反应时间.浆料的显影实验表明,分子量在20 000~26 000之间的树脂适用于感光性银浆.  相似文献   

3.
采用苯乙烯与二乙烯基苯交联合成聚苯乙烯树脂微球,通过一系列反应后得到表面接枝双齿氮的功能化树脂微球.以负载有乙酸钯的功能化树脂微球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一氧化碳和苯乙烯共聚合成聚酮.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树脂负载催化剂及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体系中各组分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负载催化剂对聚酮合成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当树脂用量为0.5 g、乙酸钯为22.4 mg时,聚酮产量达8.6606 g.  相似文献   

4.
以马来酸酐和γ-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为原料,合成马来酸酐改性有机硅氧烷树脂预聚单体。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40℃回流反应时间1.0 h。用1H-NMR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5.
介绍采用交联的聚芳醚酮酮和20%发烟硫酸合成磺化聚芳醚酮酮树脂,并用于苯酚和丙酮的催化合成双酚A。经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双酚A含量较高,催化剂易回收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甲基硫醚与溴代烷为原料,以生成热力学更稳定的硫醚为驱动力,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通过一锅法直接制备新的硫醚衍生物。该方法避免了使用过渡金属,额外的添加剂以及严格的无水无氧条件,而且底物范围广,平均收率大于70%。通过本研究发展的硫醚官能化方法,成功对一系列的芳香/脂肪烷基甲基硫醚衍生物实现了进一步烷基化,包括非天然甲硫氨酸单体合成子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合成聚苯硫醚树脂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用硫磺、纯碱与对二氯苯在极性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合成出线型的聚对-次苯基硫醚[Poly(thio—1,4—Phenylene)]树脂简称聚苯硫醚(PPS).对树脂的化学组成,结构、熔点、粘度以及热性能进行了测定。本法的产率高(85%)、重演性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作为淀粉的接枝单体,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最佳吸水量达182g/g。采用正交法设计实验,选用L25(56)正交实验表安排实验,讨论了微波辐射功率、单体用量、聚合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及各原料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合成预聚体,筛选光敏引发剂、单体稀释剂,合成了一种高活性UV(紫外线)固化树脂。其固化时间达到10s左右。以安息香二甲醚为光敏剂的UV固化树脂,60℃贮存期达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和甲基丙烯酸辛酯为单体,合成了共聚型高吸油性树脂,还研究了共聚单体的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油/水比诸因素对高吸油性树脂的性能影响。制得的树脂可以吸其自身重量10.9倍的煤由,9倍的苯。  相似文献   

11.
阴极电泳涂料的丙烯酸树脂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电泳涂料体系的特点,采用半连续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了丙烯酸树脂,研究了影响丙烯酸共聚树脂的水溶性、相对分子质量、交联官能等性能的主要因素,GPS和FTIR分析表明,合成的阳离子丙烯酸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均比较适合,所有单体均参加了共聚,形成无规的丙烯酸聚物,并且反应的交联程度较高,适合用于阴极电泳涂料。  相似文献   

12.
三元共聚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丙烯酸酯类物质为聚合单体,合成了三元共聚高吸油树脂.性能与国外类似产品相近.  相似文献   

13.
以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半纤维素废碱液为主要原料,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单体,(NH4)2S2O8-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利用超声辐射技术合成半纤维素-丙烯酸接枝共聚高吸水树脂,并对其合成条件、结构及吸液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树脂吸蒸馏水率为311g/g,吸自来水率为102g/g,吸生理盐水率为55g/g,吸人工尿液率为31g/g,具有优良的吸水速率和保水能力。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了具有蜂窝状网络结构的高吸水树脂。该树脂的成功合成,意味着半纤维素废碱液有望得以高效利用,变废为宝,为高吸水树脂的合成提供一种新的原料。  相似文献   

14.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丁酮、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丁酮1,2-丙二醇缩酮,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及用量、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优化得出较佳工艺条件为:n(丁酮)∶n(1,2-丙二醇)=0.2∶0.26,带水剂环己烷的用量为40 mL,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量为1.2...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从聚(2,6-二甲基苯醚)出发,探索了侧链甲基上带有磺酸基的聚苯醚磺酸树脂的合成方法。首先在聚苯醚的甲基上进行溴化,分别用硫醚、硫脲及硫氰化钾反应后,再经氧化反应生成磺酸基。探索了硫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条件,获得了侧链型聚苯醚磺酸树脂。由该方法合成的聚苯醚磺酸树脂溶解性差,结构分析较为困难,只能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为了进行比较,用直接磺化法合成了磺酸基与苯环相连的聚苯醚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两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和吸着性能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初步揭示了两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忧越性.例如应用于各种溶液脱盐,可以保持在中性环境中进行.可以利用温度差异使所吸着的盐解吸,此外两性离子交换树脂还具有对有机离子的较高选择吸着性和较易解吸性能等.关于两性离子交换树脂早在五十年代初朝就有一些研究论文发表,其中比较完整研究的两性树脂只有一种蛇笼型树脂,这种树脂是在体型的聚电解质中引入单体经过缩聚或加聚而得的产物,蛇笼型树脂很早就有工业生产,主要商品牌号有Retardion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以丁二烯和苯乙烯为单体原料,用阴离子溶液聚合法合成全碳氢元素组成的热固性树脂。该树脂具有外双健,可与各种乙烯基单体进一步共聚形成一系列热固性树脂。同时研究了树脂结构,影响固化的因素,和用过氧化物复合引发剂的固化特性,以及用偶联剂以增强树脂与玻璃纤维界面之间的粘结性能,采用接触成型法制备热固性丁苯树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简称丁苯玻璃钢),该树脂及其玻璃钢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介电性能和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
磺化聚芳醚酮酮树脂催化合成氯乙酸甲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交联的聚芳醚酮酮和20%发烟硫酸合成磺化聚芳醚酮酮(S-PEKK)树脂并用于氯乙酸和甲醇的催化酯化,最佳条件:醇酸摩尔比为2.5:1,S-PEKK用量为8g/mol聚乙酸,回流时间4h,反应温度为90~110℃,酯化率可达93%,S-PEKK具有催化活性好、可循环使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型聚酯单体,ε-己内酯(ε-CL)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各种聚己内酯和共混改性树脂。文章介绍了ε-CL的常用合成方法和最新进展,并对其改性应用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徐莱  徐曲 《江西科学》2000,18(4):203-205
以交联的聚芳醚酮酮和φ=20%的发烟硫酸合成了磺化聚芳醚酮酮树脂,并用于乙酸丁酯的催化合成。最佳条件:酸醇摩尔比为1:1.6,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ω)为4.35%,反应温度115-120℃,反应时间为4h,酯化率达87.5%,催化剂易回收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