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HIV-1 Tat蛋白定点突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IV-1Tat的Cys富集区,核心区和碱性氨基酸富集区是高度保守的,并且对于Tat反式激活作用至关重要。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构建了HIV-1 Tat蛋白在上述3个区域进行定点突变的6种突变体的三维结构,分析了突变体的结构变化,并与实验结果相对照讨论了导致突变体失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凌俊 《科学通报》1993,38(24):2276-2276
核糖体失活蛋白(RIP)是一类专一作用于核糖体RNA(rRNA)而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核毒素(Ribotoxin),其作用机理可分为核酸水解酶(如α-sarcin)及RNA N-糖苷酶两种类型(如Ricin A-链)。在大鼠肝核糖体28S RNA的4786个核苷酸中,RNA N-糖苷酶  相似文献   

3.
周康靖 《科学通报》1992,37(23):2182-2182
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的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双链RIPs,如蓖麻毒素(ricin)和相思子毒素(abrin)等,它们由A、B两条肽链组成。B亚基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结合,帮助A亚基进入细胞内。A亚基则攻击核糖体,使之失活,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另一类为单链RIPs,仅由一条肽链组成。一般认为它与双链RIPs中的A  相似文献   

4.
天花粉蛋白活性区域的推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善炜 《科学通报》1993,38(7):671-671
天花粉蛋白是我国发现的从葫芦科植物[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Cucurbitaceae)]的块根中提取的具有节育和治疗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宫外孕等的良药,已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应用几十万例。最近又发现天花粉蛋白能有效地抑制艾滋病病毒,并也已证明它是一个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这  相似文献   

5.
Q156A天花粉蛋白的晶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贻诚 《科学通报》1997,42(13):1388-1391
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是一类具有RNA N-糖苷酶活性的毒蛋白,它水解真核细胞28SrRNA第4324位腺苷酸的N-糖苷键,释放出一个腺嘌吟碱基,使核糖体失活。天花粉蛋白(TCS)是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的重要代表。我们早已报道了天花粉蛋白0.173nm分辨率的晶体结构。关于天花粉蛋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深入研究,已经发表了天花粉蛋白与底物类似物的复合物晶体结构。我们还对一些保守残基的突变体进行了研究,其中R22LTCS和Y14F TCS的晶体结构已经测定,Arg22和Tyr14是位于活性口袋外,但与活性口袋又有密切联系的保守残基,其侧链形成的氢键也十分保守。在TCS晶体结构中还有一类保守残基形成的氢(盐)键也是十分保守的,它们是处于活性口袋之内的残基形成的,如Q156的NH_2与E189的OE2,Y111的OH与E160的OE2,R122的NH_2与E189的OE1等。为了探讨活性口袋内这些保守氢键对活性部位构象和活性的影响,我们用基因定位突变方法,把保守残基  相似文献   

6.
天花粉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自发插入脂单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花粉是一种有着悠久应用历史的引产中药,其有效成分花粉蛋白最近被证明是一种核糖体抑制蛋白,它通过切除28SrRNA的A4324的1个腺嘌呤使核糖体的活而杀伤细胞。  相似文献   

7.
HIV-1融合肽及其突变体与脂膜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阳  沙印林  黄力新  林克椿  聂松青 《科学通报》1999,44(23):2532-2538
HIVWT和HIVV2E这2个多肽分别代表HIV-1gp41N末端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融合肽及其第2位的突变体,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HIVWT和HIVV23与酸性和中性脂膜作用时的结构-功能关系。结果表明处人有相同的构象特点及构象变化趋势但功能却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8.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HIV复制周期的每一步骤均可成为抗HIV药物的靶点。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的抑制剂一直是抗HIV药物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抗HIV药物的联合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减少HIV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起了主要作用,为治愈AIDS带来了希望。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新的抗AIDS药物或先导化合物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新药创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和非常活跃的领域,至少已发现近百种天然化合物具有抗HIV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研究的新进展最近,巴黎巴斯德学院的研究小组分离出了一种叫CD26的酶。在艾滋病毒(HIV)侵入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细胞的过程中,这种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酶是细胞产生的复杂蛋白分子,其作用是启动特定的生化反应。科学家们早已知道,有一种病毒“受体”...  相似文献   

10.
令人惊奇的是,一些蛋白质具有独特的能力,能进入大多数蛋白分子都不能通过的细胞膜。到目前为止,此项技术仅用在实验室,科学家希望能用来开发一种新型的有治疗作用的分子。 tat是第一个被发现能进入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它是一种HIV-1转活的转录因子,能控制病毒基因的表达。1988年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弗兰克尔(Frankel)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帕博(Pabo)开发一种生物测定方法测量tat的活性,弗兰克尔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使tat进入细胞,在一项实验中,他刮破细胞膜以使tat扩散进…  相似文献   

11.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药性的产生机理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的临床研究表明,HIV-1会对美国FDA批准的抗HIV药物产生抗药性,影响治疗的效果。与其他病毒相比,HIV-1容易产生抗药性是由于它高速复制和RNA基因组逆转录为DNA时的易错性所致。HIV的抗药性可在体外用基因型和表现型检测法来确认。患者的药物假期往往是产生抗药毒株的直接原因。坚持用药,监测抗药毒株,多药联合治疗和不断研制新药是对付抗药性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描述HIV的数学模型是一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其中包括CD4+T细胞再感染率和死亡率,HIV病毒死亡率等多个重要未知参数,准确估计这些参数有助于正确了解患者病情发展,以采用个人化治疗方案.针对此模型已提出多个参数估计方法,包括基于数值解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截面似然及两步估计.另一方面,由于客观因素影响,各观测数据对于参数估计的影响大小不同,找出对参数估计影响大的观测值,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HIV模型的两步估计,构造了用于影响分析的非参数Cook型统计量,并给出其大样本分布.通过模拟数据和临床数据分析发现:(1)所构造统计量可以检测中度以上偏移.(2)相对于内点,边界点对HIV模型的参数估计影响更大.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对HIV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时,对边界点应加以格外关注.提出的方法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线性常微分方程模型的统计诊断问题中.  相似文献   

13.
高海龙  王镐锋  赵耀  高岩  王权 《自然杂志》2021,43(5):343-348
迄今为止,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造成全球近2亿人感染,数百万人因新冠肺炎而罹难。针对疫情病原——新型冠状病毒,人们对其重要药物靶标开展了深入而详实的研究。对药物靶标蛋白三维结构的解析,对于我们了解药物作用机制,以及开发新的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总结了针对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及转录复制复合体的多种结构,分析了药物小分子抑制相应靶标蛋白的机制,以及对于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志睿  吉永华 《自然杂志》2012,34(5):299-303
以2012年7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17届世界生物毒素盛会上弘扬的关于抗毒血清发展史为着眼点,重温抗毒血清发展史中诸多里程碑式的科学发现和鲜活的历史事件,以史寓今,缜思中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转化中献身科学的精神支柱和科技创新征途中的启示性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璐  魏旋  刘佳 《自然杂志》2021,43(5):359-364
锌指蛋白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在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发现,C2H2类型的锌指蛋白(通过两个半胱氨酸和两个组氨酸螯合锌离子)可通过巨胞饮进入哺乳动物细胞。进一步的研究发现C2H2锌指蛋白可介导多种模式蛋白质及药物蛋白质的高效细胞递送,其细胞穿透效率亦高于传统的细胞穿膜肽。文章介绍了锌指蛋白的基本生物学信息和其细胞穿透特性,并讨论C2H2 锌指蛋白在大分子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石硕  王晨  林海帆 《自然杂志》2021,43(5):313-322
PIWI蛋白是PAZ/PIWI结构域家族亚家族之一的RNA结合蛋白。PIWI蛋白通常与称为“PIWI相互作用的小型非编码RNA”(piRNA)相结合形成功能复合体来发挥作用。PIWI-piRNA通路因其在抑制转座子和生殖系发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而闻名。除了在生殖系中的卓越作用,PIWI蛋白也因其通常只在生殖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体细胞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是PIWI 蛋白在癌变的肿瘤组织里却异常表达,使其有望成为精准靶向治疗的绝佳靶点而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在这篇综述里,我们首先回顾PIWI蛋白如何与piRNA一起多面地调控生殖系中多种不同类型的RNA的表达,然后总结PIWI蛋白和piRNA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的表达和功能,探讨近年来关于PIWI和piRNA在癌症研究中的局限性和可能存在的误区,并对最近冲击传统观念的PIWI在癌细胞中非piRNA依赖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展开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7日,美国科学家V·拉马克里希南、T·施泰茨以及以色列女科学家A·尤纳特因为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三位科学家分别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以高分辨率解析了核糖体的原子结构并且研究了核糖体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张静 《科学之友》2008,(7):101-102
阐述了电力施工企业构建效能监察长效管理机制的必要性,并结合电力施工企业实际,对构建该机制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俞强 《自然杂志》2015,37(6):405-410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面临着各种来自于环境的威胁,其中一种就是寄生于人体进行繁衍从而导致人类疾病和死亡的寄生虫。全世界每年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受到寄生虫病的威胁,每年有数百万的人死于寄生虫病。40年前,日本北里大学的教授大村智(Satoshiōmura)和美国德鲁大学(Drew University)的研究员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发现的治疗淋巴丝虫病(象皮病)、盘尾丝虫病(河盲症)的阿维菌素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教授屠呦呦发现的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彻底改变了那些饱受寄生虫病害痛苦的患者的命运。由于这三位科学家为解决人类重大健康问题所做出的贡献,2015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他们。  相似文献   

20.
朱本占  毛莉  范瑞梅  朱俊歌 《科学通报》2011,56(27):2283-2288
麦角硫因是一种天然的氨基酸类似物, 在生物组织和体液中通常以毫摩尔级的浓度存在. 尽管如此, 麦角硫因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并不完全清楚. 我们对麦角硫因对铜所致的DNA 和蛋白质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研究中采用了两种含铜的反应体系: Cu(II)/抗坏血酸体系以及Cu(II)/H2O2 体系. DNA 和牛血清蛋白的氧化损伤分别通过DNA 链断裂和蛋白质羰基化这两项指标来检测.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种含铜的反应体系中, 麦角硫因都能显著保护DNA 和蛋白质免于氧化损伤, 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与此相对照, 经典的羟基自由基清除剂(如DMSO 和甘露醇)尽管浓度高达100 mmol/L, 也只能提供很微弱的保护作用. 此外, 研究中通过紫外-可见以及低温电子自旋共振等分析手段发现, 麦角硫因能明显抑制铜催化的抗坏血酸的氧化过程, 并且还能与组氨酸以及1,10-邻菲罗啉有效地竞争络合一价而非二价铜离子. 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得知, 麦角硫因是一种天然的含硫抗氧化剂, 可以通过形成不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麦角硫因-铜的络合物形式, 从而达到有效抑制金属铜离子所致的对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