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搭配数据,分析现代汉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结合情况和结合方式等。研究发现: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均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具体使用情况不尽相同;能够带趋向补语的动词数量并不多,这些动词带趋向补语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趋向补语与其后处所宾语、非处所宾语位置关系的复杂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都是个难点。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留学生很难掌握好这一语法点,只能停留在"知其然"的阶段。为此,采用认知理论,引进语言的平衡性等观点,对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以期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趋向补语后宾语位置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形容词带趋向动词,构成“A+趋向补语”格式.这一格式在句法和语义方面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本文试作一考察.一1.1 我们考察发现,能够出现于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的趋向动词只有“·起来”“·下来”和“下去”,换句话说,形容词带趋向补语的格式只有三个:S_1:A+·起来S_2:A+·下来S_3:A+·下来1.2 A+趋向补语,或表示状态的开  相似文献   

4.
汉英机器翻译中趋向动词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对趋向动词的用法和上下文信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到了趋向动词在谓词后面作趋向补语的概率、小概率作趋向补语(即趋向动词在谓词后面作补语的概率介于两个阈值之间)时的上下文信息;建立了一个基于趋向动词在谓词后面作趋向补语的概率统计模型来识别趋向动词用法,同时,根据趋向动词与谓词搭配后词义变化情况,对词典进行了补充.封闭测试识别精确率达99.01%,召回率达96.67%;开放测试识别精确率达98.14%,召回率达96.19%.  相似文献   

5.
我们一向认为“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是“用来补充动词或形容词,回答‘怎么办’、‘多少’或者‘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等问题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后置成分”。这里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从语法结构上看,补语是置于动词和形容词之后的成分;第二,从语义上看,补语是从不同角度对其前面的动词加以补充说明的。由于补充的角度不同,补语从语义上可以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间补语、处所补语、可能补语等等。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壮语中,“kwa^33”’在句子中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和语气词。“kwa^33”的这五种用法不是一开始就并存的,傲谓语是“kwa^33”的最初用法,其他四个用法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果,其语法化的路径可能是:动词→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语气词。  相似文献   

7.
谢晓晖 《科技信息》2012,(22):143-143
本文根据句法格式及"将"、动词、趋向补语三者之间的语义关系,对"将"的两种时态意义及语法功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英语非作格动词的生成出发,探讨汉语的非作格动词可以带宾语现象的表现特征,认为当单个非作格动词与结果补语构成动结式复合词后,结果补语这一句法手段使得非作格动词后面可以带名词词组,然而其论元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该假设不仅能区别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而且能更好地解释儿童在极短的时间内习得母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趋向补语"来""去"使用不对称的语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去”是一对形式对称、意义对应的趋向动词,它们使用的几率应当是均等的,但在现实语料中,“来”“去”作补语(包括带“来”“去”的复合趋向补语),“来”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去”,这种在使用上呈现出的不对称现象与语篇的语体有密切联系,是运动参照点的选择与叙述方式相一致的结果,有时语用学上的礼貌原则也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对英语系词be的习得失误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主谓一致,时态,缺省和冗余的失误是学习者在习得系词be时的常见失误,尤以主谓一致和时态方面的失误居多;在主谓一致方面,学习者往往使用系词be的单数形式替换其他形式;在时态方面,往往使用系词be的一般现在时替换其他时态;当补语为形容词时系词be最容易缺省;总体而言,学习者习得水平层次越高,出现的失误的频率越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产生失误的可能原因以及对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趋向动词是一个特殊的类 ,其特殊性在于它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 ,文章对趋向动词进行了考察 ,把它们分为两大类 ,三小类。认为 ,补语位置为趋向动词的语法化提供了一个优选位置 ,在这一位置上不同类型的趋向动词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化进程。这一进程与谓语动词后体词性成分做为趋向动词论元载体有关。A类单音节趋向动词保存了较多的动词功能 ;双音节趋向动词的语法化进程因论元载体身份角色不同而有变化 ,表现出一定的条件性 ;B类双音节趋向动词在语法化进程中走得最快 ,与此相联系 ,我们根据动词与体词性成分语义联系的特点建立了体词性成分前移测试框架 ,使上述结论可以在形式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更具可操作性 ,从而建立了趋向动词语的语法化系列。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三维旋转声阵列的定向精度,开展了三位旋转声阵列定向静态试验研究。建立了运动声阵列定向系统在有色噪声环境中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给出了运动声阵列的动态模型;构建了包含传声器组、调理放大电路、数据采集卡、可调结构的声阵列装置、滤波电路、数据采集卡、A/D转换器和记录仪等模块的静态声阵列定向半实物仿真试验装置。开展了四种布局下的三维旋转声阵列定向静态试验,以三角定向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试验数据,为进一步开展动态试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波动方程双程地下方向照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对炮点和检波点位置上的波场分别应用波动方程波场传播和波场局部角度域分解方法得到角度域波场,提出一种在角度域进行双程地下方向照明分析的定量方法,并把它应用于SEG(Society of Explomtion Geophysicists)-EAGE(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scientists & Engineers)二维盐丘模型.地下方向照明的定量信息是入射和反射地震波能量在地下各种构造倾角方向上分布的反映.通过这些信息不仅能评价采集系统对地下目标体的效率,而且还能分析地下结构对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影响,并可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对比目前生产实践中所使用的几种常见的窄方位与宽方位观测系统、多接收线与重复炮点的宽方位观测系统、陆上水网地区与滩浅海过渡带的宽方位观测系统的参数与属性,说明了三维地震采集宽方位观测系统是现在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应该大力推行的技术。提出了对于道距、线距和炮点距完全规则相等的全方位三维采集观测系统的理想目标,认为海底电缆(OBC)技术、陆上万道采集系统、微机集群技术的推广使全方位、高密度及高覆盖观测系统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作为程度补语,“死”类词极性意义的获得是两次词义跃升的结果。词义跃升的推动力源于人的认知途径和“死”类词词义特殊性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方向投影的自动掌纹基准点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掌纹进行自动身份鉴别是对基于生物统计的身份鉴别技术的重要补充,掌纹的定位则是身份自动鉴别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作为初步的研究,尝试对掌纹的基准点进行定义并提出了一种自动检测掌纹基准点的方法。利用这种快速简单的基于方向投影的方法对大量的掌纹图进行测试,其中95%的基准点能被精确检测。  相似文献   

17.
弧焊过程中,电信号、电弧形态及光谱辐射包含着反映焊接状态的重要信息.目前对焊接过程的参数采集大多是单一的、孤立的,没有将各种信息相互联系并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一种以LabVIEW软件为基础平台,结合研华PCI-1716数据采集卡和电压电流传感器、高速摄像设备、光谱仪等设备搭建的焊接多信息同步采集系统.详细说明该系统的软件编程方法,并将该系统应用于MAG焊中,采集焊接过程的电信号、高速摄像图片信息和光谱信息,通过对数据的简要分析,检验系统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8.
六年制本科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其专业定位为“定格在本科,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定型为教师,定制为六年”。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任选课程、辅修课程、实践课程五大板块构成,各板块自成序列,互为补充;其特点表现在:文化基础与技能发展并重,专业发展与多向辅修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融合,职前培养与职后成长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B cells acquire antigen from target cells after synapse formation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Batista FD  Iber D  Neuberger MS 《Nature》2001,411(6836):489-494
Soluble antigen binds to the B-cell antigen receptor and is internalized for subsequent processing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antigen-derived peptides to T cells. Many antigens are not soluble, however, but are integral components of membrane; furthermore, soluble antigens will usually be encountered in vivo in a membrane-anchored form, tethered by Fc or complement receptors. Here we show that B-cell interaction with antigens that are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 of a target cell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 synapse and the acquisition, even, of membrane-integral antigens from the target. B-cell antigen receptor accumulates at the synapse, segregated from the CD45 co-receptor which is excluded from the synapse, and 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polarization of cytoplasmic effectors in the B cell. B-cell antigen receptor mediates the gathering of antigen into the synapse and its subsequent acquisition, thereby potentiating 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 to T cells with high efficacy. Synapse formation and antigen acquisition will probably enhance the activation of B cells at low antigen concentration, allow context-dependent antigen recognition and enhance the linking of B- and T-cell epitopes.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煤岩应力监测系统中井下监控分站的设计方案.井下监控分站负责煤岩应力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根据受载煤岩变形产生电磁辐射理论,煤岩中应力越高,变形破裂过程越强烈,电磁辐射信号越强.监控分站以LPC2103为控制核心,通过定向天线接收煤岩变形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经过调理和放大,再由A/D转换器MAX1275进行高精度模数转换,然后送LPC2103处理,并通过CAN总线传输到井上监控主机和监控服务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