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为探讨刺柏属、圆柏属的分类地位及相互关系,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析了两属代表种杜松和圆柏、粉柏的精油成分。同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杜松、圆柏的孢粉形态。结果表明:杜松与圆柏、粉柏在精油成分上有明显差异;杜松与圆柏在孢粉形态上也存在显著不同。两项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将圆柏属植物从刺柏属中分出另立圆柏属的观点。同时根据3种树的精油分析结果提出了圆柏属在系统演化关系上比刺柏属进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云南大理点苍山地区晚更新世沉积地层中的古植被的孢粉化石鉴定,结合孢粉图示的综合分析以及孢粉组合带的划分,探讨了该地区自晚更新世以来古植被的演替过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古气候的波动过程进行了初步推测,结论显示自122-118Ka.BP的湿热气候期之后,该地区的气候演变经历了7次从冷-湿热的气候波动旋回。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福建西部龙岩、宁化等地晚石炭世及早二叠世地层中发现的四射珊瑚5个新属及其典型种。它们分别是:黄龙组的Yinophyllum crassus,Ninghuaphyllum typicum,马平阶的Pseudobothrophyllum fujianense,Paraantheria irregularis,Jingyangophyllum。 相似文献
5.
对珠江三角洲PRD16孔的微体动物群进行了分析,共发现底栖有孔虫12属24种,介形类9属13种,它们可分别划分为3种生态类型。根据有孔虫和介形类微体动物群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岩性和沉积粒度特征,推断PRD16孔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①34 600 cal a BP以前为河流相环境,形成了研究区最早的第四纪河床相砂砾沉积;②34 600~23 900 cal a BP推测为河口湾环境;③23 900~7 960 cal aBP受末次盛冰期影响,研究区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形成花斑黏土;④7 960~2 810 cal a BP为全新世大海侵时期,研究区为河口海湾环境,发育以广盐性有孔虫和中盐-多盐性介形类为主的微体动物群,其间发生了2次小规模海平面波动,受地块区域沉降作用影响,研究区在3 873 cal a BP左右水深达到最大,主要有孔虫和介形类属种的丰度达到全新世最高值;⑤2 810 cal a BP以来海平面持续下降,研究区由潮坪环境变为河口砂坝,随后河流作用增强,又逐渐变为河流冲积-潮上带环境。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量孢粉分析与气候观测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神农架地区现代花粉一气候转换函数,并以大九湖为例,运用所建回归方程计算出了晚第四纪12500年以来的气候参量值,结果表明,更新世末(10600-12500a,B,P)为寒冷干燥的冷期气候,年均温比今低8度,年降水量比今低150-200mm,7400-10600a,B.P为一气候过渡期,年均温比今高3.5度左右,年降水量最高时比今约高300mm;4000a.B.P以来,气候有所波动,基本以温和湿润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马一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7-20
清朝末叶,清政府海禁政策松弛,出洋百姓络绎不绝,遍布世界各地,伴随而来的是拐卖风气猖獗,虐侨事件层出,出国华工与海外侨胞遭受严重的歧视、排斥、虐待甚至驱赶,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损害.身为大多数华工侨胞祖籍地的当政者,广东督抚对出洋侨工的处境深表同情,对外国排斥华民的行径深感愤慨,能听取侨胞的呼声,正视侨胞的诉求,直面现...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种子植物区系中分布有中国特有属75属,约含128种,隶属于40科;科属种占中国同类的比例分别为:45.4%,23.4%和17.0%。其中含有丰富的古特有,新特有及地区特有属,它们都是广东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征属;而且在西南一桂东南形成了一个中国特有现象中心。根据这些特有成分的地理分布特点,结合广东及邻近地区古老的区系发展历史来进行分析,广东无疑是中国植物区系或华夏植物区系发生的关键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宁夏清水河下游晚更新世冰卷泥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宁夏清水河下游(北纬37.4°,海拔1230m左右)晚更新世湖相地层中,发现了晚更新世晚期的冰卷泥,表明当时多年冻土的南界在宁夏一带可扩展到北纬37.4°附近,与现今相比,年均气温降低了8~9℃。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弧形山地中,晚更新世强烈的构造抬升以及末次冰期的干冷气候最终导致清水河堰塞成湖并在湖泊边缘的沉积物中形成了冰卷泥。 相似文献
10.
11.
潮汕平原晚第四纪沉积相与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潮汕平原第四系一些钻孔的沉积相,孢粉学及^14C年代分析,论述了韩江,榕江及练江三角洲的古环境演变,认为有过两次以上的海侵期,而主要的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的发育可分为前三角洲期,古三角洲期和现代三角洲期,这些古环境的演化与南海的δ^18O曲线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苏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2):279-284
目的揭示咸阳市区晚更新世黄土的微结构特征,探讨黄土微结构特征与其形成环境的关系,为区域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粒度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咸阳市区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系列的微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粒度小于0.005 mm的黏粒级含量在黄土与古土壤中差异最大,S1古土壤高达39.7%,而L1黄土仅24%;S1古土壤黏粒中大量铁质黏粒胶膜呈流胶状出现并有次生伊利石的产出,结构密实;L1黄土微骨架颗粒相互支架,黏粒胶结物含量较少,胶结程度差,土质疏松。结论咸阳市区晚更新世S1古土壤形成在湿热的森林环境,L1黄土形成于干冷的草原环境,S0黑垆土形成于凉湿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南翼晚更新世古土壤及其成土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南翼全新统下伏的硬粘土层具有粘粒胶膜、土膜结构体、裂隙和微裂隙、植物根系和植物碎屑等古土壤特征,系古土壤。软锰矿的分布指示地下水位在地面上下3m左右,这由于冰期低海面本区相对海拔较大所致。 相似文献
14.
首次报道粤东地区发现的第四纪断层华林断层。该断层切割了时代可能属晚更新世的沉积;断面总体走向300°,倾向北东,倾角75°,下盘尚发育多个向下收敛的分枝裂面,其上的擦痕指示断裂下盘上升。断面向下与基岩中的断裂相连,表明其形成是基底断裂继承性活动引起。 相似文献
15.
BaoSheng Li XiaoHao Wen DianZhang David ShiFan Qiu YüXiang Dong ZhiWen Li ShuHuan Du XianJiao Ou HouXin Li DongFeng Niu Yi Ya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8,53(24):3866-3875
The paleoenvironment indicated by the geochronology, major oxides SiO2, Al2O3 and TOFE (Fe2O3 + FeO), and CIA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value of the red earth and brown-yellow silt primarily characterized by the Linjiang stratigraphic section,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Late Quaternary along the river banks of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to the Nanling Mountains, allow us to hypothesize that the red earth on the first terrace in northeastern part of Guangdong belongs to reticulated red clay developed in a hot-wet environment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132-73 ka BP), similar to the monsoon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modern tropical zone, while the overlying brown-yellow silt layer mainly accumulated in a monsoon environment of warm temperate zone in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73-11 ka BP), with the aeolian sand LJ3 representing an extreme period of worsening climate. Such a hypothesis corresponds well with predecessors' research on the paleoenvironment indicated by abundant fossils in both south and east to the Nanling Mountains. Hence, it follows that the bioclimatic zone did experience a large and rapid vicissitude in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and even in the full extent of the region south to the Nanling Mountains from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to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with the red earth being replaced by the brown-yellow silty sediment, and even maybe with the Ailuropoda-Stegodon Fauna being replaced by the Penghu Fauna.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demonstr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to global change in China's low latitudes on a 10 ka scale. 相似文献
16.
广西红树林海岸现代沉积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西红树森海岸主要分布于广西东部的英罗港,丹兜海、铁山港,西部的暗埠口及江平一带,以溺谷湾、三角洲潮滩分布为主,其中大部分为软底型红树林海岩,北海大冠沙白骨壤灌丛为硬底型红树林海岸,红树林首先只是追随海岩沉积过程,然后生长后促进淤积过程,而不是首先生长红树林,然后才开始海岸淤积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地区鹤鸣孔和东海1井两个钻孔进行孢粉分析鉴定和对比,结合AMS14C测年等资料,划分出了6个孢粉组合带,恢复了本区的植被演化和气候波动的6个阶段.对鹤鸣孔的大西洋期、亚北方期和亚大西洋期各划分出了两个孢粉组合亚带,反应了大气候环境下气候的次一级波动.在晚更新世晚期的硬绿色粘土中还发现了以环纹藻为主的孢粉组合,从孢粉学角度上证实了这一硬绿色粘土层“水成沉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19.
20.
广东英德滑水山地区近年来相继发现了第四纪动物化石、人类化石和植物化石 ,这些化石对深入研究本区人类早期生活的古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植被和动物群演变的影响以及更好地保护现有的动植物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