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其中占能源大部分的煤炭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提高,工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对煤的需求达到了高峰期。作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的岩巷工程,因为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在技术上需要快速的改进。岩巷快速掘进是矿井水平、采区、采场“三大接替”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为了实现岩巷掘进速度的提高,满足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本文对提高岩巷掘进速度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煤炭产量需求持续增长。采用传统的掘进施工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矿井综采生产进度的需求,应大力推广综掘机械化配套施工技术。本文通过分析综掘机的施工原理,针对综掘机快速施工在煤矿岩巷工程应用中应采取的技术与进度保障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综掘技术得到发展,提高掘进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炭生产中的综合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以综合机械化为基础的快速掘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以笔者的实际施工经验为例,介绍了煤矿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的配套设施、工艺流程、施工技术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注意事项,探讨了综合机械化的快速掘进方式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构成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上升,这就需要确保矿井生产的高产高效,从而保证我国的煤炭供应的稳定。文章分析了我国高产高效矿井的特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从而推进我国的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大国 ,但人均消费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能源消费总量将逐年增加 ,客观上也必将向多元化和清洁化的要求发展。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因此从资源上讲煤炭是我国可靠的能源 ,从经济上讲煤炭也是廉价的能源 ,而从环境和技术上讲煤炭也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我国当前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石油短缺 ;能源安全问题严峻 ;煤炭利用技术落后 ,效率低下 ;能源 ,尤其是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和地面环境污染。这些问题已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对于能源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煤炭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强化煤田的地质勘探,保证我国的煤炭供应,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有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作为支撑。文章对煤田地质勘探的前沿问题进行的探讨,促进我国煤田地质勘探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作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的煤炭,它的生产必然关系到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作为煤矿的主要掘进设备——掘进机,必将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发展。而挖掘机电气系统维护必然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关于实施3项重点洁净煤技术工程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大国 ,但人均消费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能源消费总量将逐年增加 ,客观上也必将向多元化和清洁化的要求发展。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因此从资源上讲煤炭是我国可靠的能源 ,从经济上讲煤炭也是廉价的能源 ,而从环境和技术上讲煤炭也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我国当前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石油短缺 ;能源安全问题严峻 ;煤炭利用技术落后 ,效率低下 ;能源 ,尤其是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和地面环境污…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业也走向了高速发展期,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其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因此开采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如何既能保证安全生产又提高生产效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以及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进步,我国的河道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非常显著地成就。众所周知,河道对我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活动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只有认真的研究它的科学管理法则,才能确保河道运行正常,才能确保河道更好的为我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活动服务。文章重点的介绍了河道生态护岸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刘畅  刘月 《科技促进发展》2016,12(5):609-613
能源消费结构不仅关系着经济增长,也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和人类生态环境质量。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采用BP结构突变点检验方法,识别煤炭消费结构的演变特征,分析每一阶段变化的动因。检验结果表明,1985—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结构存在5个突变点,其中2012—2015年是煤炭消费占比下降最快的阶段,减煤替代等政策有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多,煤炭是保证工业、化工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能源之一。煤炭产业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因此,在我国煤炭产业的今后发展中,必须加强对于开采环保型煤炭及应用技术的深入研究,以促进产业更为科学、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炭的供给不足已经凸显。要想保证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制定矿区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矿区开采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对生态环境边开采边恢复。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建设对煤炭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煤炭生产行业,要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提高生产质量,同时加快自主创新,实现煤炭生产质的飞跃.我们必须重视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和使用,切实提高煤矿生产的自动化和现代化,加大科技力量,从而促进煤矿生产进度和产能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康凯 《科技信息》2012,(21):82+79-82,79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煤炭工业的大力发展,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占居重要的地位。采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煤矿,能够获得可观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现代化设备的不断投入使用,对机电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熟识电气设备的功能,才会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因而,近年来各级煤矿企业领导都十分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多带来农民收入增加,煤炭等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利用陕西省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生活能源调查"数据,运用Tobit回归模型研究劳动力转移在农户煤炭消费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增加显著地降低了农户煤炭消费量;劳动力转移收入的增加显著地提升了农户煤炭消费量;劳动力转移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高则农户煤炭消费量越低;最后为提高农民收入和煤炭的使用效率以及新农村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切实可行的煤质管理技术,在保证煤炭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薄煤层掘进工作面快速高效掘进,缓解采、掘工作面接替紧张,并从生产源头提高煤炭质量,从而达到提高矿井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煤矿企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证,同时也为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煤矿企业中,加快煤矿巷道的采掘效率对于保证煤矿企业的稳定生产以及缓解煤矿采掘中的紧张关系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侯爱学 《广东科技》2014,(12):129-13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人们在生产以及生活中对能源的实际需求也越来越大,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趋势。我国既是能源大国,同时也是耗能大国,而且对煤炭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然而在煤炭实际开采过程中因为受到部分地质变化及有关地质条件的严重影响,煤矿受到了井下瓦斯、火灾、水害、矿尘、顶板、矿压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再加上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内部采煤设备相对落后,其技术也不够先进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开采煤炭的难度。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煤矿企业内部员工安全素质偏低,企业往往对他们疏于管理,而是盲目地生产,根本没有对采煤工人进行相应的岗前安全知识培训就直接安排去作业,这就造成了煤矿企业中频繁发生员工人身伤亡事故,也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也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对于电力的应用,自然离不开对电力进行输配的变电站。只有建造出优质的变电站,才能为生产、生活提供出更为优质的电力,而优质的变电站在建设时,更离不开优质的电气安装,只有确保电气的合理、安全安装,才能保证变电站的有效运行。该文提出了变电站在电气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针对问题,探讨了变电站在电气安装时的防治对策,旨在为建立更为优质的变电站、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