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骏翚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1
在隐逸文化史上,葛洪的地位极为重要:他不仅有隐逸之趣尚与实践,而且,他特以其《嘉遁》、《逸民》二篇隐逸文化专论,完成了对此前隐逸思想的总结,最终融合了儒道隐逸观,标志着隐逸文化发展的完全成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葛洪所著《抱朴子外篇》思想丰富,其中最可贵的是“今胜于古”的文学进化思想,对我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有着独特贡献。苟况和韩非师徒的进化思想,成为他理论上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郑广祥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3(4):6-9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的观点分散于不同时期的著作中,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及社会历史维度进行四位一体的梳理中,可看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物质自然观、人化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历史自然观,这四种自然观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良珽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88-90
凡·高的自然观包括以下几点:热爱大自然才会发现大自然的美、抓住自然的本质特征进行创作而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从平民的角度观察自然、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是众多文学作品创作的对象。美国著名自然主义学者爱默生以其不朽之作《论自然》(Nature)充分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并诠释了他对于自然的哲学理念。爱默生的自然观一方面是指哲学上的自然观,另一方面是指一般概念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6.
吕兴林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5):39-45
葛洪传说在明代广西北流得到广泛传播,其神仙形象已是当地的道家文化符号。至清代,地方官绅一方面凸显葛洪形象的儒家政治内涵,建构北流民间的集体记忆;另一方面,合作维持葛洪的地方祭祀,树立官方统一的葛洪形象,强化民众对儒家政治文化的认同。明清时期北流葛洪形象的演变,揭示了以官方意识形态重塑民间传说人物形象的过程,亦显现出北流地方文化儒、道杂糅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中西方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总体上都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统一的,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二者在哲学、自然科学观、逻辑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概要介绍中国古代自然观和西方古代自然观,从多方面阐述中国古代自然观和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9.
庄子的"自然观"思想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自然人性-道之本性:二是返朴归真-道之实现途径;三是天人合一-道之最高境界.庄子"自然观"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一是自然人性是人的心灵需求;二是体现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三是高扬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最伟大的著作,它实现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本文通过剖析和解读这一伟大著作中蕴含的实践的、唯物的、辩证的自然观思想来开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两大问题之一,也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学术界,人类社会的发展究竟是应“以人为中心”,还是要“以环境为中心”的讨论未能统一。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内涵及和谐发展理念构建三个方面的探讨,认为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争论终将要统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与模式中来,并提出了构建和谐发展理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中华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1):1-16
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历来被研究者看成是"杂家",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定论,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仔细研读原文和受评论家影响造成的.我们通过仔细蚓读和分析<抱朴子外篇>的原文,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完全可以得出<抱朴子外篇>不同于<内篇>的思想倾向的结论.<内篇>属道家,而<外篇>属儒家.从<外篇>提炼出的"夫唯无礼,不厕贵性"、"崇教勖学,精六经之正道"、"量材授官,贵贤任能"、"诘鲍论君,辨证古今"等命题,可以看出完全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范畴.<抱朴子外篇>儒学思想有两个特点:一为"驳难",二为"通释". 相似文献
13.
王福革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11(4):305-308
核心理念关系着草原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是草原文化研究的重心。理清一些基本问题,如“核心理念”的使用、核心理念与基本精神、核心理念的精准内涵、核心理念及其价值研究等,对于深化草原文化的研究,发掘其时代精神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定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1)
自由理念是政治伦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们审视政治生活、评价政治行为、建构政治制度的尺度。自由的实质既不是个人的自主选择,也不是人的行为的无阻碍状态,而是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人类生活状态,是人追求其价值并能够被顺利地实现的生活状态。自由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具有价值本性,这为人们选择不同的自由提供了根据。同一政治生活中同时存在着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它们要实现必定会受制于一定的条件。限制或者实现自由的条件主要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法律等制度、道德与自由本身。 相似文献
15.
于耀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94-95
阐述了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来源;论述了道教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道教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规定、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学意义;指出道教在"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的指导下,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的深刻论述及制定的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值得现代人加以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总的走向截然不同,萧红的乡土题材小说对下层劳动的命运观照依次经历了三个阶段:阶级视角下表现其悲惨的生活遭遇、化视角下展示其病态灵魂、生命视角下揭示其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固有悲剧。这是一个创作主体内在情感不断介入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龚鹏程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0
道教的性质古今不同,不能据今以推古。古代道教具有"贵生"不鄙夷女性"的特色,它不拜鬼神、禁止杀生、不奉祭牲、不处理丧葬事宜,也不绝欲。它在发展中羼入了民间的巫俗方术,在对性的态度上也有"起于不禁欲,继而纵欲,再则禁欲,转而虚欲,且复以性交为修真之秘要"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曲解道教的性质与特质。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批评了"由少数民族风俗论道教"由巫术解释道教"或"倚仗田野调查方法和民俗学方法论道教"的方法论之误,也批评了某些学者对道教斋醮科仪的误解,从而提出了作者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8.
孙浩然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236-239
原始宗教灵魂观对老子道的提出是一种启发性因素,道“唯恍唯惚”的存在状态,“恃之以生”的巨大作用,以及道“归根”、“复命”、“守常”的运动方式都是参照灵魂提出的。而且许多描述道的术语就是描述灵魂的术语。展开道与原始宗教灵魂观关系的探讨,对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原始思维,了解宗教尤其是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转化,道家思想向道教的演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包秀娟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5):50-53
采用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与收入数据,对中国增值税的累退性和累退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增值税具有累退性,但累退程度不大。认为适用名义比例税率、增值税率高和税基较窄是现行增值税累退性的制度性成因,通过设置零税率,降低增值税率,扩大增值税税基,实行"销售税负抵免制度",以及其他一些弱化优惠税率累退性的技术手段,能够优化当前增值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其累退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