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那些天才的名字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们简直成了各种科学和艺术的代名词:苏格拉底-哲学、拉斐尔-写生画、莫扎特-音乐、爱因斯坦-物理学、普希金-诗歌。究竟谁是这样的天才,为什么他们会成为天才呢?  相似文献   

2.
普希金是杰出的天才诗人,是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俄罗斯古典文学的鼻祖”“照耀世界古典文坛上的灿烂明星”。伟大的革命导师对普希金都非常热爱。马克思读了普希金的俄文原著之后,给予这伟大诗人以极高的评价。列宁“最喜爱的是普希金”,经常反复阅读他的作品。斯大林把普希金的名字列入组成俄罗斯民族最大骄傲与光荣的名字之中。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一向被称为“俄罗  相似文献   

3.
《窦娥冤》是关汉卿一部杰出的悲剧作品。婆媳之间的矛盾一直被人们在研究中所忽略。正是由于婆媳之间的矛盾才导致了误会的产生。即使窦娥死了,婆婆也没有因此而原谅窦娥,这种被亲人所误会所产生的悲剧,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也是窦娥冤真正的悲剧所在。  相似文献   

4.
《榆树下的欲望》着力表现的是受自由意志支配的、源于人类自身种种欲望冲突和挤压下的个体的失败和痛苦。现代戏剧对个体主义与自由意志的推崇,使历史和社会力量对悲剧人物命运的影响在作品中被弱化。个体心理的、伦理的、以及信仰的因素成为悲剧的主要动因。无论是农场主人老卡伯特,还是伊本和艾比,都受制于表现为强烈的物质欲望,都受本能欲望所驱使。此外,伦理道德的缺失,是导致剧中个体悲剧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谢林认为 ,全部悲剧艺术的基础是隐蔽的历史必然性对人性自由的干预。本文拟就谢林的这一悲剧观点 ,对其产生的哲学基础 ,内在表现和意义结果进行了研究与梳理 ,并结合具体作品做了进一步细致地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浅论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与黑》是一部浸透着悲剧意识、具有悲剧美的作品.它运用了悲剧的艺术特点,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等在主人公于连身上的集中体现,揭示了于连的悲剧命运和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及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7.
谢林认为,全部悲剧艺术的基础是隐蔽的历史必然性对人性自由的干 ,本文拟就谢林的这一悲剧观点,对其产生的哲学基础,内在表现和意义结果进行了研究与梳理,并结合具体作品作了进一步细致地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普希金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引人注目。作为经典的存在,对普希金的阅读与阐释应该是开放性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普希金。按原型批评和女性主义的视点,可知普希金除抒情诗外,文本创作中还表现了一定的女性及其女性意识,这种认识有利于当下语境下对普希金文本的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神童莫扎特留给后世的大量音乐文献中,艺术歌曲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然而当今天的人们越来越发现其精妙与经典之处时,不免让人产生歌唱与研究它们的冲动.正如莫扎特其他的音乐作品一样,他的艺术歌曲同样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辉.本文试图从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入手,对其进行粗浅的分析与研究,其中包括:作品的风格特征、音乐特性、演唱时正确把握其作品所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白桂荣 《科技信息》2010,(17):137-137
《喧哗与骚动》被公认为是福克纳最好也是最难读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集中描写了康普生家族最后一代人的故事。凯蒂是该书的灵魂人物,本文是将切入她悲剧的人生轨迹,从南方妇道观和家庭角度去剖析她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亚历山大·赛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伟大的俄罗斯人民诗人,他的创作把俄罗斯文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虽然在普希金前俄国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像卡拉姆辛、拉季谢夫、克雷洛夫、格利鲍耶托夫等一批天才的诗人和作家,然而,正如车尔尼雷夫斯基说的:“普希金第一个以非凡的忠实性和洞察力描写了俄国风习和俄国人民不同阶层的生活.”别林斯基称他是“第一个既是伟大的又是民族的俄国诗人.”在这个意义上讲,普希金是俄国文学的真正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2.
据美学的一般理论,悲剧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在西方悲剧作品中,常常表现为人生的悲剧与自由意志的冲突,坚贞不屈、悲壮的行为,为正义和真理而死,令人鼓舞奋起,上升到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快。与西方的悲剧不同,中国的悲剧大部分都是具有大团圆或是光明的结局,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几乎无事的悲剧"。所谓"无事的悲剧"指的是,"极为平常的悲剧,是人物的性格悲剧,是灵魂毁灭的悲剧"①。所以,中国的悲剧不像西方的悲剧那样具有强烈的外部冲突和强烈的痛感,也不像西方的悲剧那样具有刚强的性格和外倾向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  相似文献   

13.
悲剧意识其实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社会诸因素的束缚下被扭曲变形而产生的一种深层次心理上的愤恨、遗憾及无力孤独感。作家把自己对悲剧意识的认知和理解有意识地运用到作品的写作过程中,创作出了伟大的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十日谈》和《聊斋志异》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十日谈》中的悲剧女性强调个人独立与尊严 ,肯定个体价值 ,主动积极地追求自由人格理想 ;而《聊斋志异》中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意识往往被纳入伦理的心理结构之中 ,肯定群体价值 ,其人格主导特征是人伦道德型的  相似文献   

15.
悲剧意识其实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社会诸因素的束缚下被扭曲变形而产生的一种深层次心理上的愤恨、遗憾及无力孤独感.作家把自己对悲剧意识的认知和理解有意识地运用到作品的写作过程中,创作出了伟大的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16.
张静 《科技信息》2009,(21):I0173-I0173,I0224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杰出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诗人,被认为是跨时代的文学巨匠。他一生钟情于希腊悲剧,不懈研读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充满悲剧的宿命论色彩.反映了他本人对生活的悲观主义情绪。在哈代的文学生涯中,《德伯家的苔丝》是他最具艺术魅力、内涵最丰富的作品,也是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思想艺术上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不但使这些影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反映了作者在世纪末的迷惘与困惑。本文就《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悲剧的形成原因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悲剧在谢林的艺术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谢林把悲剧的本质解释为隐蔽的必然性对人类自由的干预的结果,悲剧冲突的结局是自由与必然都获得了胜利实现了和解,悲剧具有超越和提升的功能.谢林关于悲剧的论述,对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形成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处在社会变动时期的托尔斯泰,世界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受此影响,他笔下的安娜是个充满矛盾的学形象。正是这种矛盾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矛盾性格与悲剧命运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无所不在的“恶”,而“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在悲剧中,莎士比亚一方面表现人的理性力量,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悲剧性处境。这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新教对人的本质理解是一致的。从莎士比亚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基督教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探讨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与美学理念.认为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创作显示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对传统模式的抛弃,突出了钢琴与协奏乐队之间平等的对话原则.充满戏剧性的表现手法则显示出了启蒙运动时代基本美学理念与审美追求,作品充分地表现了莫扎特音乐的所有光彩和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