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不同含义的惯性力惯性力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对其物理意义的解释上,各类力学书籍说法不同。传统的说法有两种:多数《工程力学》和工科用《理论力学》把它解释为完全真实的力。即物体在受力作用产生加速度的同时,由于本身的惯性而表现出对施力物体有一种反抗作用,这种反抗作用就定义为惯性力。而多数理科用《理论力学》和普通物理力学则把惯性力解释为一种虚拟的“假想力”。前一种说法是在讲授动静法原理(即达朗贝尔原理)时引入并定义的。而后一种说法是在讨论非惯性参考系中的相对运动时,为了使牛顿第二定律仍能适用于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力学的教科书中,有两处出现惯性力。一是在非惯性系动力学中,为使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数学表示式形式不变,引入惯性力;另一是在分析力学中的达朗伯原理,引入惯性力(为和上述惯性力加以区别,称达朗伯惯性力)。在现行的教科书中,认为惯性力是虚拟力(虚构的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两种惯性力的实质应如何理解?惯性力是虚拟力吗?多次提出疑问,本文试图谈谈作者的一点初浅看法。一、对力的概念认识应作历史分析人们对力的认识是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逐渐形成的。牛顿在前人研究、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在理论力学中,有两处出现惯性力。一是在非惯性系动力学中,为使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不变,引入了惯性力;另一处是在分析力学的达朗伯原理中,为了把动力学问题在形式上作为静力学问题来处理,引入了惯性力。而对于惯性力是真实力还是虚拟力?惯性力的本质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不少争议。本文试图谈谈作者的一点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经典力学中引入了两种惯性力,即达朗伯原理中的惯性力和相对运动中的惯性力。关于这两种惯性力是否为真实力,长期以来就存在争论。近几年,《力学与实践》等学术刊物又发表了一些关于惯性力的讨论文章。有的依据广义相对论中的等效原理,认为惯性力应该是  相似文献   

5.
惯性力浅析     
<正>在一些理论力学教材中,将惯性力描述为:因为外力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由于其惯性而引起的运动物体对施力物体的反作用力,其大小等于运动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方向与加速度相反,作用对象是施力物体.这样的定义将物体惯性力与其所受外力的反作用力等同起来,在概念上极易引起混淆.本文对有关惯性力的基本概念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经典力学中,“惯性力”这一术语是在两种不同意义下使用的。达朗伯原理中的惯性力是这样定义的(在本文中都以质点为例):当质点受到力的作用改变其原来运动状态时,由于质点的惯性产生对外界反抗的反作用力称为质点的惯性力。在这种定义下,惯性力是质点作用于迫使其改变运动状态的施力物体上的力。惯性力的作用点并不在质点上。  相似文献   

7.
<正> “惯性力”这一节是普通物理力学部分的难点,而理论力学在阐述惯性力时又侧重于运算和公式的推导.因此,我们试图在普通物理中通过举例演示实验、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建立概念,抓住本质,对“惯性力”有一个较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惯性力与真实力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力的定义和惯性力的引入出发,指出了从力的定义上看,惯性力与力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即惯性力不宜看作力。  相似文献   

9.
在质点力学中,自然坐标系有着广泛的应用。现行的理论力学教科书对此都有论述,但是在论述中对所用的一些概念往往定义得不够严格和全面,特别是在定义曲率这一数学概念时忽略了应有的绝对值符号,这就产生了一些混淆和矛盾。此外在应用自然坐标系解题时也出现一些前后不一致的现象。这些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首先  相似文献   

10.
质心,无疑是质点组力学和刚体力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如何阐明质心的物理实质,不能简单地从定义出发,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坍究。目前的普通物理力学教材中,一般地是采用定义的方法。即 (1) 设有n个质元组成的质点组,对第i个质元依牛顿第二定律有是来自质点组外作用到第i个质元上的外力,是质点组内第i个质元外的其它质元作用到第i个质元上的力的矢量和。对每个质元都有类似(1)式的运动方程。把所  相似文献   

11.
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就是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概括,再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形成物理概念并掌握其规律。在中学物理力学的教学中,由于有的学生对一些力的概念不求甚解,只是机械地背诵定义,因此对几个力的认识常温渐不清,解题时无从着手。本文拟对万有引力与重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进行探讨。希望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这些力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万有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在非惯性系中引入的惯性力,从理论上,工程实践上,以及它所产生的效果上,论证了它是一种真实的力。  相似文献   

13.
某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一台空气压缩机冷却室内有若干导流叶片出现了裂纹,从而引起有关部门的严重不安,要求作者研究解决,判定其安危。 作者应命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试探性的分析,问题算是初步解决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基于工作上的需要,提出了若干新的力学概念。在本文中,分析的重点自然是裂纹导流叶片体系的强度和断裂问题,但是,随着分析工作的向前推进,也逐渐介绍这些新的力学概念。  相似文献   

14.
1984年始,我们即对机制、内燃机等专业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下(简作理力、材力)课程进行了改革,做了一些工作,现将某些认识写出来,抛砖引玉,并就教于同仁。 1 课程改革的主要组或部分是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改革 我国高等工科院校现设之理力、材力二课是哈工大1951年全面推行苏联教学体制中,按照苏联教学计划开设的首批课程之一,此后又被各校采用,一直沿袭至今。无庸讳言,解放后一段时期内搬抄苏教学体制对我国教育有着不可抹刹的功绩,但实践表明,长期单纯搬抄是行不通的,而且也不符  相似文献   

15.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师专物理专业力学如何在力的概念的内容上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进行衔接,作者从力的定性和定量定义,力的分类,力的作用过程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力学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到简并性和对称性的概念。但在现有的国内通用的理论力学教本中并不作介绍,直到原子物理、量子力学教本中才作介绍。这往往带给学生一种错觉,误认为这些概念只存在于近代物理中。本文认为在经典力学中适当讲述这些概念,可为后继课程开设适当的窗口,留下必要的接口,对学生学习近代物理是有好处的,以下列举这些内容,以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科学的哲学史定义?这是哲学史教学和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而这一个问题的争论又是和如何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考察哲学史密切联系着的。冯契同志把哲学史定义为:根源于社会实践的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这一概括已得到不少同志的赞同。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近似于具体概念的哲学史定义,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比较全面地考察哲学史定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产生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问题无休止争论的原因是,争论各方都没有真正从逻辑一致性要求的角度来考察这个问题。其结果是,有关此问题的一些观点在严重背离虚概念在科学中广泛应用现状的同时,也不自觉地破坏了概念理论的逻辑一致性要求。解决这种争论的根本途径是,重新刻画概念外延所说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并将思维的能动性置于它应该所处的位置之上,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概念的外延和虚概念。  相似文献   

19.
国内关于翻译主体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在研究中就翻译主体的定义产生了分歧。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关于翻译主体的不同定义来分析概念界定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厘定翻译主体这一概念,从而为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有机结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哲学思想贯穿于每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本研究探讨了哲学上三种基本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体现。首先介绍了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一书中正是从概念、判断、推理三方面把力学知识整理成为了一个演绎知识体系。然后结合《理论力学》教学经验,通过实例分析教会学生从哲学上来理解相关的概念,熟知其中的原理性判断并运用它们来进行推理分析求解问题。引导学生从哲学的高度进行《理论力学》的思维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