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持续热点。2003年在江西上饶召开的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结合近20年辛弃疾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了新一轮的论争,同时拓展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并形成了三大热点:(一)“苏、辛词派”是否存在?(二)“稼轩体”、“稼轩风”的诠释以及辛词风格如何定性?(三)辛词接受美学。这三大热点也代表了学界对辛弃疾的最新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2.
俞万春是继金圣叹之后又一个拿《水浒传》开刀的反动文人,《荡寇志》是一部全面丑化梁山义军的反动小说。它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丑化:1.丑化义军的政治纲领"替天引道";2.丑化义军领袖宋江;3.丑化义军的神威。俞万春表面上或者说口头上也是肯定施耐庵的《水游传》前71回的,但实质上并非如此──俞万春不但歪曲了《水浒传》前71回的立意,而且《荡寇志》的立意与《水浒传》立意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前后,各省反清秘密组织先后成立,纷纷响应太平军,这为太平天国革命发展和胜利进军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旨对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湖广号车作一肤浅的探索。一湖广地区是号军起义的策源地之一。1796年,王聪儿在襄阳发动教军起义,于1797年6月把四、五万人的队伍带到了四川达县,并在东乡与四川各义军会师。王聪儿被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历史资料与稼轩词的分析,可发现,庆元二年对稼轩俳谐词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辛弃疾遭受了政治大风波与遭遇了生活大灾难,但反倒使辛弃疾的词风也由悲壮、悲凉转为谐戏、幽默,稼轩俳谐词不仅数量大增,而且视野开阔,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提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研究和发掘广泛开展,对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拨乱反正以来,江西、山东、福建、海南先后举办了十次辛弃疾学术研讨会。2007年10月,由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和铅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是又一次盛会。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近70人,会议收到论文54篇,学者们听取了报告,研讨了学术,交流了成果,考察了古迹,祭奠了先贤,畅叙了友情,都有较大的收获,从四个方面推进了辛弃疾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稼轩”是辛弃疾的别号。他取这个别号与上饶有关。1181年被弹劾前,他宦游上饶带湖,为其秀丽景色所吸引。曾在《水调歌头·盟鸥》中写道:“带湖吾甚爱”。带湖,位于上饶城北一里许,湖水清澈若“千  相似文献   

7.
淳熙十五年,陈亮邀朱熹到信州铅山辛弃疾处相会,但朱熹爽约了。爽约的原因,在于陈亮邀会的目的是极论政事,但陈亮的观点是事功派,此时辛弃疾的观点与陈亮相近。而朱熹此前已与陈亮作了"义利王霸"之辩,因此没有兴趣与陈亮作"铅山之辩"。但是之后朱熹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对辛弃疾进行理学渗透,辛弃疾也终于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朱熹的"克己复礼"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词人通过选胜登临,缅怀古代英雄的光辉业绩,寄托了自己的报国理想,并且通过提取历史借鉴,有针对性地批判了南宋朝廷的种种错误政策,曲折地表达了自己遭政治打击,抗敌理想难于实现的满腔悲愤之情。这首词是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一二○五年)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时写的,辛弃疾由于主抗金,一直受到主和派的排挤,不时投闲置散。宋宁宗赵扩即位后,宁宗妻的叔父,掌握了政权,为了猎名固位,起用了辛弃疾做镇江知府,后来对持正确意见的词人有所疑忌,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在南归之初,仕途顺利,升迁迅速,在乾道年间与当政的南宋名臣虞允文关系良好,受到虞允文的重视和提拔。辛弃疾十分关注南宋在淮南地区的抗金防务,并多次上疏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上述缘由,辛弃疾在乾道八年(1172),被时相虞允文选任为淮南边防要地滁州的知州。他在知州任上励精图治,政绩卓著,还兴建了奠枕楼,以纪念滁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新面貌。词作《声声慢》(征埃成阵)创作于奠枕楼竣工后,其寓意是表达词人心中的喜悦,而不是对投降派的讥讽。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中国词学研究会、上饶师范学院联合发起的纪念辛弃疾诞辰870周年"辛弃疾与词学"国际学术论坛,于2010年10月在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成功举行。与会代表对辛弃疾的思想、政绩、辛氏家谱、辛稼轩笺注、稼轩交游区域以及交友群体,词与音乐的关系以及辛词与词学的应用型研究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关于辛稼轩研究的文献资料、对辛稼轩的传播和接受研究,以及词体盛衰的研究,是本次论坛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西昌学院花志红曾作《辛弃疾与"上饶二泉"交游简述》,以辛弃疾与"二泉"的诗词创作为依据,对辛弃疾与"上饶二泉"(赵蕃、韩淲)的关系渊源、交游基础、交游情形进行了简略考述。本文依托方志,试还原宋时辛赵二人交游路线,对辛弃疾与赵蕃二人的交游基础予以增补。  相似文献   

12.
梳理1188年至1908年共720年的辛弃疾研究进程,表明了因时代不同、审美趣味的变化,词学批评大势的走向不一,对辛词有推崇亦有贬抑,辛弃疾的地位因此在历代呈升沉涨落的动态性,从而为今天的辛词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动态的历史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13.
菱湖和辜墩宗谱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辛弃疾后裔编撰的谱牒。辛弃疾手撰的《济南辛氏宗图》又名《陇西派下济南之图》,辛弃疾在铅山后裔编撰的《铅山期思辛氏宗谱》又称《济南派下期思之图》都是菱湖和辜墩辛氏宗谱的组成部分,没有单独出版发行,其中一些资料对我们了解辛弃疾家世后裔有所填补更正。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现存的629首词中涉及女性的词作共183首。这些词和辛弃疾的爱国词分属不同的范畴。就是这些关于女性描写的词作不但充实了辛弃疾词作的内容同时也更全面地表现其真性情的完美性格。而在梳理、分析辛弃疾女性词的内容及其内涵的同时,我们看到他女性词作中所蕴涵着的作者不同于时人独具特色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的作品及其事迹最晚在朝鲜时代的中期已经传入了朝鲜半岛,朝鲜文人在私下和答与文学评论中频频提到辛弃疾,对其文学成就、为官政绩以及爱国思想均有所评述。作为宋词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在朝鲜文坛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无论是怡情酬和之作还是抒发愁闷之作,稼轩词都备受朝鲜文人的关注。辛弃疾得到高度评价的斐然政绩,尤其在救荒方面体现出的远见卓识,给予朝鲜文人以深刻启发。贯穿词作与实践的爱国情怀,再加之壮志难酬的悲愤,令许多朝鲜文人为之动容扼腕,使得仁人志士们打破时空的局限在朝鲜半岛上与辛弃疾同"拍栏杆"。通过朝鲜文人对辛弃疾的评述,可以发现朝鲜文坛与中国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现存的629首词中涉及女性的词作共183首.这些词和辛弃疾的其他爱国词分属不同的范畴.就是这些关于女性描写的词作不但充实了辛弃疾词作的内容,同时也更全面地表现其真性情.在梳理、分析辛弃疾女性词的内容及其内涵的同时,我们看到他女性词作中所蕴涵着的丰富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创作和思想两方面对辛弃疾继承屈原遗风进行分析和探究 ,揭示出屈原与辛弃疾之间明晰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是宋代词人中最为特殊的一位,观其身世,前半生戎马为政,后半生闲适隐居,断崖式的生活经历,使辛弃疾的词作拥有不同的风格。上饶时期作为其词作创作的高峰时期,研究这个时期的辛词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时期的辛词思想复杂,意象众多,辛词并非只有豪放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有一个融洽和睦的大家庭,他与妻子互敬互爱,对妾柔情似水,待儿女宽严有度,亲戚之间礼尚往来。正如辛弃疾为官时善于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一样,他也善于处理各种家庭内部矛盾。事实上,辛弃疾为家之风格,与其为人、为词的风格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南宋政府在宰相韩仛胄的主持下,发动了一场力图收复北方失地的对金战争,史称“开禧北伐”。 对于开禧北伐,几百年来流传着一种陈陈相因的看法,即是权臣“韩仛胄欲邀功名以自固”而无故开启边衅。从而,遭到历代史家的责难、物议。韩仛胄为此被打入《宋史·奸臣传》,和秦桧并列。不少历史人物也受到株连,如陆游、辛弃疾等都曾因赞同韩仛胄北伐而被视为“不得全其晚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