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红的小说蕴涵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书写着作家一生的苦难、辛酸和生命意识的解读。她的作品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生”“死”体现的是一种枯索麻木的状态和对生命的冷漠、残酷。其作品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女性的生命意识影射着作家悲观的厌世情绪和对生命乐观的凄凉。虽然其小说有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但其过于散碎的结构和近乎失真的描写亦是不可忽视的瑕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林白的小说《致命的飞翔》《瓶中之水》《说吧,房间》《一个人的战争》等的分析,说明她的小说具有对女性孤独与抗争、生命的悲剧感与生命的激情相交织的复杂的两重体验,即小说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3.
湘西文化滋养了沈从文,他总是从湘西文化的视觉度去感受、审视、体悟生命和世界,从“乡下人”的角度做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沈从文努力用湘西原始、古朴、自然、优美的人性建造现代小说的“希腊小庙”,对人的生命原始精神进行热情赞颂和充分展现。沈从文小说生命原始精神是从男性形象的野性和强力,女性形象的水一般美的生命特质和不受物质功利污染的情欲性爱等方面得到展现的。  相似文献   

4.
刘恒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作家之一,他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白涡》充分揭示了其女性想象与关怀的三个特点,即:以人道主义作为基础,侧重从食色两方面关注女性沉重的内身;立于女性价值立场,对女性追求自我生命意志的实现予以同情与肯定;在探讨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时,侧重于对男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客观分析20世纪30、4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所呈现出的大胆超前的女性意识,细腻真实的女性生命体验,从而探索现代女性作家在女性抗争男权社会,争取女性解放道路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萧红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女性作家。她和她的文本对人的存在进行着不屈的叩问。萧红的文本中表现了对人的动物般生存的置疑,对一切成规、历史传统的置疑,对女性痛楚命运的绝望。这使萧红走上了孤独漂泊的旅程。生命后期,萧红在文本中表现了对反抗的置疑,浸润着浓重的虚无感。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意识形态的转型,女性意识的苏醒,女性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呈现出走进城市的状态,她们在城市中找到了对世界、生命、社会的情感体验表达方式.同时,由对城市的反思走向对女性自身历史的审视,进而对人类文明进程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8.
直子和绿子,是《挪威的森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女性形象。从精神分析和原型批评的角度看,直子所承续的日本古代神话人物身上的东方式自恋情结,是其生命悲剧的根源。与直子形成对比的绿子,则传达了乐观积极,外向进取的现代精神。直子与绿子构筑的现实与非现实的世界体现出了作者村上春树对当代女性精神世界的独特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主动与被动、历史文化的粘合与隔离、追逐生命的游戏三个方面论述了李昂、王安忆性爱小说的差异状态,并借此分析了两位女作家不同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的著名女作家,她与冰心、庐隐一样善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中观照女性的命运,探寻女性的命题,书写自我生存的体验与感悟。她把目光对准了那些都市温饱人家和高门巨室中那些温柔端庄的温婉女性,通过对她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人生际遇的描述,揭示了封建家庭影壁、屏风后的生活内幕,讲述"五四"妇女运动以外的闺门故事,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留下了时代生活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是中国女性摆脱几千年男权文化规约,不断觉醒、反抗与重建女性性别角色的时代,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女性经历了做人——女人——自我的几个阶段的寻找与探索。一代代女性作家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殷切关注,对重建女性精神家园的焦灼与困惑,本文试图解析现代女性小说中的家园意象,揭示现代女性小说女性意识的觉醒和重建女性人格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2.
藏族厚重的历史与民间文化深刻影响着藏族女性汉语小说的写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现代文明和本土民族文化的双重语境中,藏族女性汉语小说写作日益呈现出某种混杂性,生成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性女性话语。当代藏族女性汉语小说的本土化书写主要体现在藏族女性生命历程与藏民族文化记忆之间的互动、藏民族民间习俗的性别内蕴以及在现代化浪潮中藏族女性基于本土文化的多样抉择等方面,显示出当代藏族女作家对女性民族历史、女性主体重构的努力以及对本土民族文化女性化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3.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和《寒夜》几部小说中,着力塑造了柔弱的、叛逆的、迷茫的三类青年女性,通过她们的苦难历程反映了自己的女性观:女性必须反抗旧制度、旧文化,用行动让青春和生命焕发出永恒的光彩,只有这样女性才能获得自由、平等和独立,否则,将被社会吞没。三类女性步履的苦难历程,也启迪着世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结合东正教的圣母崇拜分析契诃夫小说中的传统女性形象。具体从女性的美、女性的神圣和女性以爱为生命的精神三个方面来阐述。在她们身上,作者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白水青菜>中透显了潘向黎一贯的典雅和灵气,展现了日常生活中人们最隐秘的情感细节,在淡与浓的审美两极中,参悟并打破了"厨房"在女性生命中固有的象征模式.  相似文献   

16.
萧红带着自己人性受到伤害的痛楚体验,在小说中表现了旧中国妇女人性的简陋、残缺与荒芜,既控诉了残酷、落后的社会性对女性自然性欲求的野蛮褫夺,又深刻地揭示了女性自身心灵的麻木与奴性心态,对社会形成强大的批判力量,为女性人性价值的实现作出了痛苦而又真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庐隐和萧红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领域涌现出的两位女性作家,富有传奇性的坎坷经历和令人赞叹的卓越才华。社会的积弊、命运的悲苦铸就她们极其叛逆的性格和倔强的生命意志,苦难与抗争构成二者共同的抒情主题。但比起庐隐,萧红的抒情小说主题又显示出一定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30年代起,萧红的小说就拥有广泛的读者和影响。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达到了深刻的人性深度,获得丰厚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的女性小说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对成长经历的的原生态描述,并借此表达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深层思考。女作家们成熟的现代意识和深刻的自省精神,以及她们在实践中对“生命化”写作传统的自觉继承和构建女性自身的话语系统的叙事策略,构成其热衷于成长叙事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20.
当代女作家铁凝的小说文本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香雪时期、玫瑰门时期和大浴女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贯穿在铁凝的文学创作历程中,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存在本质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