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所述工作,主要是试验和研究超精加工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和超精加工诸因素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通过试件的滑动磨损试验,证实经超精加工后的试件,其磨损量比磨削表面小。零件的表面光洁度、磨削用量(径向进给量f_r)、超精加工工艺参数(n_w/f的比值)及零件的圆度等对零件的耐磨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对上述诸因素作比较试验和分析,以便摸索其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
超精加工工艺参数对零件加工表面质量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精加工工艺能有效地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但其能否提高零件表层的显微硬度和改善表面的残余应力,仍是课题试验研究的重点。通过试验,证实了经超精加工后的表面质量有所提高,相应也增加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针对磨削后工件表面出现缺陷问题,提出砂轮约束磨粒喷射光整加工方法(AJF).试验在M7120平面磨床上完成,加工试样为Sa=0.6μm左右的45钢.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用TW3040-60 X射线衍射仪测量;利用MG-2000型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表面形貌对摩擦系数和磨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磨削表面的残余拉应力逐渐变成压应力,加工时间对残余应力有显著影响.Sa值由0.626μm下降到0.2μm左右.光整加工后表面摩擦系数和磨损量与磨削加工表面相比明显降低,表面硬度随加工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这与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普通砂轮和高速磨床进行高速高效低粗糙度磨削的新型超精密磨削加工技术。在大量的试验中对磨削表面粗糙度和质量进行系统地研究,并且获得了镜面(R_(zmin)=0. 048μm)。与传统的低速超精密磨削相比,采用这种新技术将会使磨削表面粗糙度大大降低和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此外,也对其磨削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冷却润滑方式对纯铁车削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纯铁材料精加工时的表面质量,在相同切削参数下进行了干切、水冷、菜籽油润滑和微量润滑(MQL)4种方式下的切削试验,分析冷却润滑方式对工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MQL和菜籽油润滑比水冷和干切更有利于提高表面粗糙度;4种冷却润滑方式下已加工表面显微硬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硬化层深度为60~70μm;表层晶粒呈严重的扭曲拉伸状塑性变形,干切时塑性变形层深度最大,其次为菜籽油润滑和MQL,水冷时最小;工件表面切向和轴向均呈残余拉应力,且切向应力大于轴向应力,而且冷却润滑方式对表面残余应力影响不大.试验结果对纯铁精加工选择合适的冷却润滑方式以提高表面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离子轰击处理的TC11钛合金表面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表面性能 ,对 TC11钛合金进行了离子轰击表面处理 ,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 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表面改性层的组织结构 ,测定了改性层的显微硬度和深度。结果表明 :TC11钛合金经离子轰击表面处理后 ,表面可获得由 Ti N和 Ti2 N组成的改性层 ,硬度为 60 0~ 80 0HV0 .0 2 ;次表层主要由含氮α相组成 ,渗层厚度为 3 5 0~ 4 0 0μm。表面硬度的提高 ,有利于改善 TC11钛合金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两矩形块来模拟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面-面摩擦副部件,基于ANSYS软件和APDL语言建立了具有正方形凹坑表面的参数化分析模型,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对凹坑边长、深度和间距对非光滑表面耐磨性的影响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为下一步磨损试验作指导。通过研究发现,凹坑表面在接触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压应变能和弯应变能,从而缓释应力,提高表面耐磨性;随着凹坑边长和间距增大,凹坑表面耐磨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凹坑深度增大,凹坑表面耐磨性逐渐增大;耐磨性最佳的形貌参数为:凹坑边长20μm,凹坑深度80μm,凹坑间距90μm.  相似文献   

8.
残余应力的性质与大小直接影响零件的物理机械性能。采用局部急冷新工艺进行磨削试验,结果表明可使零件表面获得残余压应力,为控制与调整已加工表面应力状态、提高零件表面质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光纤表面粗糙度测量仪主要线路的设计、调整和仪器智能化等问题。改进后的线路使仪器的测量范围扩大,能测量R_α=6.3~0.005μm的表面粗糙度,示值稳定性可达0.075%。  相似文献   

10.
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可以用不同参数来鉴别。我国部颁标准《机50—56》和《JB178—60》曾采用轮廓中线均方根偏差(H_(ck),H_(jf))和峰谷平均高度(H_(cp),H_(jg)),新国标《GB1031—68》(草案)则采用轮廓中线算术平均偏差(Ra)和十点峰谷平均高度(Rz)。国外也有采用基本长度内峰谷最大高度(R_(nx))或其他一些参数来评定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磨削是获得较高表面光洁度(▽7以上)的主要方法,因此,研究磨削加工时工件表面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丙氨酸对黄河水中铅(Ⅱ)与表层沉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得出了离子交换率E%与pH的关系,pH突跃范围和最大离子交换率.结果表明,丙氨酸浓度增加,离子交换率增大;交换剂为转化沙时的离子交换率比未转化沙大.  相似文献   

12.
合理确定光面爆破参数是保证获得良好光面爆破效果的关键 ,本文根据多年实践经验 ,对相关的检验的理论计算式作了系统地、简明扼要的介绍 ,并附以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3.
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以地机械零部件的功能行为有很重要的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已加工表面层内残余应力的测量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表面剥层时残余应力测量(用X射线法或剥层线性方程法)的修正方法及修正公式。通过对试验数据修正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可大大提高测量精度,本文为残余应力测量修正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还讨论了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测量修正的必要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附加力和分手势讲的角度来解释表面张力和润湿现象,并讨论了毛细现象中的能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运用WRF3. 9模式并选取四种常用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ACM2、MYJ和BL)和两种近地层方案(Eta和MM5)模拟了2015年1月16~25日苏州东山的近地层气象要素,并与东山气象站观测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评估了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的模拟能力。同时设置了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与近地层方案耦合的敏感性试验,分析两类方案的耦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白天四种边界层方案对2 m温度的模拟差异较小,两种近地层方案的模拟结果有差异,对流混合较弱时Eta方案模拟较好,对流混合较强时MM5方案较好;夜间四种边界层方案和近地层方案均有影响,但是整个观测期间四种方案的模拟结果统计量差异较小;②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的2 m相对湿度均高于观测值,BL方案的模拟效果最佳,MYJ方案的模拟偏差最大;③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10 m风速的模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MYJ方案的模拟效果最好,四种方案对风向的模拟均优于对风速的模拟,白天的模拟效果整体优于夜间;④选择不同的近地层方案对风速和风向的模拟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对2 m气温模拟结果的影响小于对2 m相对湿度模拟结果的影响,BL边界层方案与MM5近地层方案耦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2 m气温和2 m相对湿度的模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A C3Cl-type(bcc)-semi-infinite ferrimagnet with a single-ion uniaxial anisotropy and a magnetic impurity layer is considered through combining Green‘s function theory with the transfer-mairx method.The effect of the anisotropy term and the impurity layer on surface spin wave specirum is discussed.The influence of the impurity layer‘s distance from the surface or surface spin woves is also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铝乳胶源涂布与气相Ca杂质相结合的受主双质掺杂技术,分析了产生表面层缺陷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海-气相互作用的观点,研究了1970~1977年我国西南夏季风的爆发和撤退时间与印度洋海面温度距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季风爆发和撤退的早晚,在它们的前期海面温度距平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一些海区表现得更加明显。这对我们了解我国夏季风的特性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超导电流趋肤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超导电流密度、穿透深度和超导临界磁场的关系,研究了超导电子对质心定向运动速度(远大于正常导体内的载流子定向运动速度);从 动力学和能级分布的角度研究了超导电流趋肤效应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