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之一就是博物馆……传播人类智慧与劳动创造的历史奇迹,展示闪耀着璀璨光芒的自然与文化瑰宝……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起源于人类对珍品的收藏,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相似文献   

2.
许谦 《自然与人》2012,(1):36-38
我们每到一处旅行,总喜欢先从博物馆入手,试图从中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理念。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借助其中的展藏品可与历史实现对话。正因博物馆的这种文明承载力,它们往往又被视作某一座城市的名片。现代科技的发展催生了科技博物馆的诞生,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对于今日的北川来说,羌笛今后还有没有人会吹,有多少人会吹,至今还是个未知数. "谁也没想到北川会遭此劫难.这次大地震,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805件馆藏文物全部被埋,无一幸免,大量研究羌族文化的知名专家也在地震中遇难.羌族文化这次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再不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中国羌族文化有可能成为绝响.这种口口相传的文化可能从中国消失",绵阳市文物局局长王锡鉴面色凝重地说道.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最精华的地区,从国会大厦到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排列着许多巨大华丽的博物馆建筑群,上文提到的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字航博物馆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已经使你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几乎这所有的十几座博物馆都是属于史密松学会的,它的总部就是在林荫道旁的一座棕色古堡,是一座哥德式古典建筑。今年正是它150周年纪念。它在传播知识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史密松学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综合体和科学文化机构。就拿美国来说,在华盛顿特区还有两大科学文化团体可以和它相比。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创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会联合会,附属的学术团体近300个。但是它没有史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以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研究为主要任务,以服务于人民大众为宗旨.它以其特有的博物馆文化特征,在当今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显现出深厚的历史根基和鲜明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人类面临的一种主要自然灾害,地震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关于地震的报道是在公元前18世纪,更早的地震文字记载包括象形文字。在中东和阿拉伯地区,地震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世纪。人们对地震的印象就是一场灾难。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没有其它自然灾害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给那么大面积的地区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如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造成近83万人死亡。当时"山川移易,道路改观,屹然而起者成阜,坎然而  相似文献   

7.
阿奎那随想     
前些日子,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意大利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意大利历史名城阿奎那举行盛大的中国文化艺术展览与庆祝活动的新闻报道。从电视画面中看到,举行庆祝活动的地点正是阿奎那的一座中世纪的古堡,如今是阿奎那远近驰名的文物艺术博物馆,这不禁勾起我对阿奎那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8.
斯德哥尔摩共有各种各样的博物馆50多座,沉船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博物馆建在碧波荡漾的梅拉伦湖畔,走进博物馆,一种静穆之气便扑面而来.对曾是职业海员的我来说,历史就像一只沉重的锚,压得人有些窒息。在大厅微弱的光线下,一艘棕褐色的庞然大物凸现眼前。  相似文献   

9.
一封言辞恳切的信 1995年冬天,四川省文物管理局梁旭仲局长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 “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局长阁下: 您好!冒昧给您写信,请您原谅! 我的名字叫咪咪(Mini),是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艺术博物馆的馆长。华盛顿州位于美国西北部,是美国的新经济和高科技中心,世界著名的波音公司。微软公司都在该州。我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五千年渊远流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  相似文献   

10.
未来观众     
参观博物馆是现代人的日常文化生活,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世界,看到远古,看到我们人类老祖宗是如何生活的。但是这张漫画中的内容可大不一样,值得玩味。 请看这所博物馆中,参观者是什么人呢?是各种型号的机器人。更妙的是被陈列者是什么呢?有猛玛象、长颈鹿、山羊……还有我们人类! 这是幅极有想象力的漫画,作者的思路的确不凡,把人类自己也放进了博物馆,成了展览品,这样的想象没有勇气是难以做到的。令人深思的倒是未来的观众将是机器人,它们会不会成为地球上新的“人类”呢?  相似文献   

11.
晨风 《科学之友》2013,(6):32-33
一项最新研究否定了太阳活动与地球地震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并且重申一项科学界的共识,那就是在目前或者可预见的将来,地震都是无法进行预测的。不出所料的,在四川雅安发生大地震之后,网络上便开始疯狂流传各种荒诞不经的谣言,有人宣称自己能够预测地震,有人声称自己发现云彩或其他自然现象发生了异常,各种阴谋论更是甚嚣尘上,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架势。由于2013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其中就有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太阳活动与地球上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的历史可谓短暂,相比欧洲各国和中国,其民间工艺传统也算不上深厚,但也许恰恰是少了传统的背负,让美国在民间艺术的保护上不遗余力。保存是一切的前提,经由政府和其他组织、个人保护下来的各具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犹如一间间生动的"博物馆",记录着这个国家五光十色的历史。文何必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造成了极其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灾后救援和重建中所铸就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砥砺前行.从地震科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重大进展都是通过对灾难性地震事件的深入研究所推动的.在汶川地震发生十周年之际,《科学通报》组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专题,集中发表汶川地震相关的研究成果,就是为了充分利用汶川地震留下的珍贵科学资料,进行持续和深入研究,推进地震科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也  相似文献   

14.
到伦敦旅游,凡是对文化、历史和文物感兴趣的游人,都会到赫赫有名的大英博物馆去参观一下.前不久,我有幸小游大英,确实觉得不虚此行. 大英博物馆,又名大不列颠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以开放日计,大英博物馆整整走过了250多年.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65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参观者如果在观赏每件物品时花1 min,那么即便不眠不休,整整12年都看不完大英博物馆所有的藏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有着大量有关天象、地震、旱涝、极光、虫灾等记录。如何利用这份珍贵的科学遗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很多人长期以来关心并探索的课题,而历史自然学就是这样一门符合上述要求的学科。一、什么是历史自然学历史自然学研究人类出现以后自然界本身的历史,是介于历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新的边缘学科。它不同于自然科学史,属于自然科学。但历史自然学和自然科学史关系密切,是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6.
正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从遗存的古建筑,你可以看到政治、宗法、风俗、礼仪、佛道、风水等中国精神。一座古建筑,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标志。为古建筑"扎小样",就是重新激活古建的生命,赋予古建以崭新的意义,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建、了解我们的文化。目前,由祁伟成团队设计制作的古建筑模型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和专业院校收藏。他说:"中国古建是中国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部分,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宝。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时间在自然的空间中流淌,折射历史的文化在时间的流淌中越来越远去了,消逝了。但在我们地球的一隅,自然、历史和文化却交融、凝固了,这就是柬埔寨暹粒省的吴哥地区。  相似文献   

18.
<正>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位于宁波市春晓街道,建筑面积40978平方米,于2014年10月建成开馆,平均每年接待参观者40~45万人次。全馆设有6个固定陈列厅和1个临展厅,构成以"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创新之路"现代港口知识陈列、"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为主体,以港口科学探索馆、数字海洋体验馆为补充的基本陈列体系。集港口历史传承、港口知识普及、港口科技探索、水下考古知识普及、地方文化传播和休闲娱乐为一体,是省级的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9.
日本"3.11"大地震后,有仙台民众建议政府选择一处遭受海啸冲击惨烈的建筑作为对此次地震海啸的永久纪念,警醒后人。消息公布后,世人慨叹:日本民族的素质非同一般,在超级天灾面前,想到的不是怎样尽快重建家园,而是如何保留这段沉重的历史。其实,我们中国也一样不乏深谋远虑之士,他不仅保存今天的地震遗物,连历史上所有能找到的与地震相关的东西都在他的收藏之列,人称他是——执著的地震收藏者  相似文献   

20.
有关地震預告的几个問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承义 《科学通报》1963,8(3):30-30
引言地震是可怕的天災之一。大地震有时仿佛是突如其来的,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就完成大規模的毀灭,以致无法逃避。为了抗御这种天災才有地震学的发展。現代地震学的内容虽不局限于地震的災害,但它仍是一个主要的研究对象;这方面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地震預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