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紫外光交联技术制备可原位成型的N-丙烯酰氨基葡萄糖(AGA)/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水凝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考察凝胶成型过程中AGA/PEGDA体系组成的变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了冷冻干燥凝胶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同时考察了光引发剂质量浓度、AGA和PEGDA用量对水凝胶溶胀率和交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葡萄糖单元被成功引入到PEGDA凝胶网络中;光引发剂质量浓度为0.6g/L时,AGA/PEGDA体系的交联产率最佳;AGA用量增加会引起体系交联产率下降,而随PEGDA用量增加,体系交联产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AGA和PEGDA用量的增加都会导致凝胶溶胀率下降,AGA用量的增加还将使凝胶表面出现皱褶.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海藻酸钙和聚丙烯酰胺为刚性和柔性凝胶网络制备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双网络水凝胶.在刚性海藻酸钙(ALG-Ca)网络形成过程中,络合在EDTA中的Ca2+缓慢释放后与海藻酸中古罗糖醛酸(G单元)络合形成离子交联而得到均匀的海藻酸钙凝胶,丙烯酰胺(AM)在少量化学交联剂作用下共价交联形成柔性凝胶网络(PAM).考察了两个网络的相对含量和交联程度对水凝胶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缓慢释放钙离子的方式,当ALG/AM质量比为0.2,BIS/AM质量比为0.002,Ca2+/COO-摩尔比为0.6,凝胶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多糖类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综述了淀粉、纤维素及右旋糖苷等3类多糖类微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多糖类微凝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共沉淀法、反相微乳液法、微乳-溶剂挥发法及全水相法等,其中不使用有害溶剂的全水相法最具发展潜力.多糖类微凝胶在药物缓控释、降低药物毒害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均显示出优势,已成功应用于胰岛素、布洛芬等多种药物的包载与缓控释.  相似文献   

4.
目的:受含羞草叶片运动循环机制的启发,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高强度双层热响应型水凝胶,可在水、油甚至露天环境中发生驱动行为。方法:该水凝胶以聚(丙烯酰胺-丙烯酸)/纤维素纳米纤维(PPAM-AA/CNF)为底层,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纤维素纳米纤维(PNIPAM/CNF)为顶层,构建的双层双网络结构有助于提高水凝胶驱动器的力学性能和驱动灵敏度。结果:PAM-AA/CNF+PNIPAM/CNF水凝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27.00±0.02)kPa和(403.05±9.30)%。在进一步使用Fe3+交联后,PAM-AA/CNF/Fe3++PNIPAM/CNF拉伸强度为1.9 MPa,与生物组织性能相当,且能够以每秒8.21度的高弯曲速度快速提起相当于自身质量80倍的重物。结论:所制备的双层水凝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驱动能力,为智能型双层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二醇(PEG)、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引发聚合技术在水溶液中一步制得了聚乙二醇/丙烯酸/丙烯酰胺(PEG/AA/AM)水凝胶.考察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交联剂用量、聚乙二醇含量对凝胶吸水倍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凝胶的结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研究了水凝胶对结晶紫的脱色行为.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合成条件下,所得水凝胶的最大吸水倍率达到240 g.g-1,PEG/AA/AM水凝胶具有pH敏感性,180 min时对浓度为200 mg.L-1的结晶紫的脱色率可达到94%.  相似文献   

6.
通过酰氯化法制备带有端羟基聚乙二醇(PEG 10000)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并采用FTIR,TEM,TGA,XPS等手段表征了接枝前后产物的化学结构。实验结果发现:该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接枝效果,PEG的接枝率为16%。采用溶胶-凝胶(sol-gel)的方法制备PEG-g-MWCNTs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利用该柱成功分离了醇,芳香烃,烷烃类化合物。同商品PEG10000毛细管色谱柱比较,PEG-g-MWCNTs色谱柱具有更强的保留能力和更好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人转铁蛋白修饰海藻酸钠载阿霉素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转铁蛋白修饰海藻酸钠载阿霉素纳米微球制备一种药物载体,拟解决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和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产生的问题.用优化的微乳化-离子交联方法制备包覆阿霉素的海藻酸钠复合纳米微球,以水溶性碳二亚胺为交联剂,将载药微球与人转铁蛋白连接,制备出了人转铁蛋白Tf修饰海藻酸钠载阿霉素纳米微球.结果显示其平均粒径为(170±5.12)nm,外观为圆球型,阿霉素包裹量为11.9%,人转铁蛋白的连接量为42.3%的纳米微球,为解决乳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提供重要的体外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双网络水凝胶”设计思路,以紫外光引发自由基聚合的原理,制备了高强度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双网络水凝胶,并添加SiO2对DN凝胶进行改性,系统研究了SiO2的加入量对DN复合凝胶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粘弹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DN凝胶中添加适量SiO2会提高凝胶的压缩强度,当SiO2含量超过一定程度时,继续增大SiO2含量会导致材料压缩强度下降。这对其应用于软骨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2,6-吡啶二羧酸单甲酯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中心原子分别为C、N、O的化合物1~3.化合物3可在甲醇、乙醇、丙酮、乙腈、乙酸乙酯,DMSO/H2 O(4/1,v/v),DMF/H2 O(4/1,v/v),1,4-二氧六环/H2 O(4/1,v/v)等溶剂中形成凝胶.通过多种表征技术对化合物3在甲醇中的自组装过程进行...  相似文献   

10.
先采用泡沫分散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单体制备超孔P(AA-co-DMAA)凝胶,再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海藻酸钠(SA)作为第二网络互穿到P(AA-co-DMAA)网络中,制得P(AA-co-DMAA)/SA互穿网络水凝胶,研究其对盐酸小檗碱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载药凝胶在pH=6.8溶液中对盐酸小檗碱具有缓释效果,升高温度使凝胶对盐酸小檗碱的累计释放率增大,增大戊二醛和SA的用量使累计释放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相引发氧化还原体系聚合方法制备比表面积大、孔容大与孔道存在交联互穿结构的温敏性水凝胶(P(NIPAAm-co-AM),PNA).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电子扫描显微镜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对制备的3种水凝胶进行了分析与结构表征,同时还系统地研究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和溶胀动力学性能,以及温度变化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探索出了制备性能优异的智能水凝胶的配比,揭示了单体配比对智能水凝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此外,选择多肽谷胱甘肽为包载药物做了体外药物包载—释放实验,进一步明确了水凝胶结构与药物的包载和释放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药物分子体内的包载与释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以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以海藻酸钠(SA)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原料,制备出具有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的快速响应水凝胶.研究温度、pH值对凝胶溶胀度,以及PEG用量和分子量对凝胶溶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的加入能够赋于PNIPAM pH敏感性能,所制备水凝胶的溶胀度随着pH值的改变而改变.在酸性条件下,凝胶溶胀度随SA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在碱性条件下,凝胶溶胀度随S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凝胶溶胀度都随着PEG用量的增多和PEG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且与传统水凝胶相比,溶胀速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和丙烯酰胺(acrylamide, AM)为原料, 采用“一锅煮”及紫外辐照结合冷冻 解冻两步聚合法制备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PVA/PAM)混杂双网络水凝胶, 并对水凝胶的力学性能、 溶胀性能、 失水性能以及自愈合性进行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 PVA/PAM混杂双网络水凝胶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 其拉伸强度为428 kPa, 失水速率和单网络水凝胶相比较慢, 具有一定的自愈合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导电水凝胶应变传感器将不可见的机械刺激转化为可见的电信号的能力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同时,其优异的透明性和导电性也为成为柔性电子产品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水凝胶内部存在大量水分,环境适应性差(如低温和长期储存)限制了实际应用.因此,本工作通过使用LiCl作为海藻酸钠分子链超分子组装的触发器并引入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剂,开发了一种新型离子导电LiCl/PAM/SA-Ca2+水凝胶.结果表明:离子导电水凝胶不仅具有较高的断裂应变(1 920%)和与人体皮肤相似的模量(80 kPa),而且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375 kPa)、出色的韧性(4.8 MJ·m-3)和高透明度;此外,氯化锂和甘油也赋予其防冻和保湿功能;进一步研究表明:作为柔性应变传感器,离子水凝胶在300%至750%的应变范围内具有高灵敏度(GF=2)和宽检测应变窗口(2.5%~500%).同时该应变传感器也表现出优异的抗疲劳性(100%应变下200次循环)和低温(-25℃)下的传感灵敏度.这种独特的性能为可穿戴设备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16.
运用伪三元相图法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最佳载药微乳处方,将其制备噻吗洛尔微乳凝胶,方便血管瘤患儿的经皮给药.采用手工滴加法制备各处方微乳,根据伪三元相图各微乳区面积大小初步筛选处方.然后根据处方各相形成微乳时的用量范围设计星点实验,以油相、表面活性剂、Km为自变量,载药量为响应值,拟合非线性回归方程并建立效应面模型,经过数据分析得到最佳载药处方.随后将凝胶基质加入噻吗洛尔微乳中充分溶胀,即得噻吗洛尔微乳凝胶.最佳处方(质量百分数)为30%油酸,24%Span80/Tween80,无水乙醇:30%,水:15.5%,噻吗洛尔:0.5%,所需凝胶基质卡波姆940的最佳用量为8.3%.最优处方制得的噻吗洛尔微乳凝胶呈淡黄色透明半固体状,质地均匀细腻,黏度适中,便于婴幼儿血管瘤的局部给药.  相似文献   

17.
以预先合成的半乳糖化壳聚糖—氟尿嘧啶偶合物(GC-FUA)为原料,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出了GC-FUA纳米给药体系,并结合单因素分析法筛选出其最佳制备条件为GC-FUA浓度2.0 mg/m L,TPP浓度1.0 mg/m L,p H值4.5,GC-FUA/TPP质量比12∶1.应用SEM、UV等表征该纳米给药体系多呈球形,大小较均一,且具有缓释性能;采用MTT法观察5-Fu、物理包封5-Fu GC纳米粒子、GC-FUA纳米粒子对Hep 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三者对Hep G2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GC-FUA纳米粒子作用较5-Fu和物理包封5-Fu GC纳米粒子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