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缕梅亚科ITS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金缕梅亚科部分植物的细胞核核糖体DNAITS区(含58S)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金缕梅亚科是单系类群;金缕梅族为多系类群,木属是本研究中金缕梅亚科内分化最早的一支,而金缕梅属与弗特吉族关系密切;蚊母树族、狭义的弗特吉族均不形成单系分支,支持蚊母树族与弗特吉族合并;秀柱花属是牛鼻栓属的姐妹群,支持将牛鼻栓属并入秀柱花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金针菇rDNA—ITS序列特征,提取了不同来源金针菇子实体的基因组DNA,对其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提交NCBI获得登录号;将不同产地的金针菇ITS序列与本研究获得的金针菇ITS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并构建了NJ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的ITS全长在710~719bp范围内,G+C含量在49.3%~49.9%,所有序列共有34个变异位点,16个信息位点,ITS区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016,即不同产地的金针菇ITS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存在差异。此结果可为真菌分类鉴定等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17,(3):72-75
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散囊菌目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NCBI的Taxonomy,SIF等数据库中的散囊菌目物种信息及GenBank中已有的rDNA ITS序列,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散囊菌目属一级水平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散囊菌目的4个科中的27个属聚为2大枝1小枝,单基因ITS序列的分析结果与散囊菌目的4个科的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对从GenBank搜取的12条大果沙枣nrDNA ITS序列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大果沙枣的ITS长度在663~666bp之间,12条大果沙枣ITS序列共有23个变异位点,其中ITS1、ITS2变异位点多,分布为10个和11个,5.8S片段最为保守仅有2个突变位点.ITS全长及ITS1、5.8S、ITS2的GC含量都高于AT含量.分别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和最大简约法(Mini-mum Evolution)构建的ITS全长系统发育树显示,相同地区的大果沙枣并没有完全聚在一起,新疆和甘肃地区的聚类在一起,额济纳和外蒙古的相似性低,宁夏中卫大果沙枣位于系统树的基部,是最先分化的个体.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对较低的培养温度(5~12℃),从西藏那曲当年产风干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分离得到菌株C21,综合其菌丝形态学特征及5.8S rDNA和ITS间区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证实菌株C21为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即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江蓠属Gracilaria和龙须菜属Gracilariopsis 5个物种的23个群体的ITS(含5.8S rDNA)序列,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现有江蓠科Gracilariaceae的16个物种的ITS序列进行分析,在不同分类阶元中探讨了序列变异和和系统进化关系。江蓠科海藻ITS序列长度在893~1 508 bp之间,种间遗传距离在0.041~0.600之间,种内遗传距离在0.000~0.012之间,其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遗传距离;ITS系统发育聚类结果显示江蓠科分为两大分支,分别是江蓠属/Hydropuntia分支、龙须菜属/蓠生藻属Gracilariophila分支;江蓠科海藻5.8S序列种内种间变异很小,但存在稳定的属间区分位点,可用于属以上水平的分类鉴定;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地的真江蓠群体的ITS序列存在9个稳定的变异位点,可以将不同地理群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7.
蚶科三种贝类ITS2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蚶科三种贝类ITS2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分析,用Mega3.1软件进行了系统发育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毛蚶、泥蚶和魁蚶的ITS2大小分别为284~288bp、380bp、413~417bp,三种蚶的445个序列比对位点中,共有172个保守位点,245个变异位点,166个简约信息位点,78个单突变位点.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毛蚶和泥蚶先聚为一支,而后与魁蚶聚在一起.ITS2分析结果显示毛蚶和泥蚶种间的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31-134
采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菊头蝠科蝙蝠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类地位进行研究,以7种127个蝙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1140kb),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建系统发育树,对菊头蝠种间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进行分析,角菊头蝠、菲菊头蝠和大耳菊头蝠属于较原始的种类,且彼此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菊头蝠、皮氏菊头蝠关系较近,为较原始的类群;马铁和中菊头蝠关系较近,为后分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9.
蒋向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5(1):108-112
对四棱豆属栽培品种nrDNA ITS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比较与品种间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ITS序列的变异小,GC含量低,为51.4%~51.6%.(2)供试四棱豆品种间遗传变异范围在0.0000~0.0009,表明四棱属内nrDNA ITS区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但变异较低,表明供试材料间亲缘... 相似文献
10.
蒿属叶绿体DNA trnL-F的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蒿属Artemisia Linn.两个亚属5个组38个种进行了trnL-F序列的分析,同时选取了紊蒿Elachanthemum intricatum作为外类群.结果表明,蒿属的trnL-F序列长度为786~799 bp,GC含量为34.79%~35.94%.组间变异小,38个种共有62个变异位点,18个信息位点.根据形态学划分的蒿亚属和龙蒿亚属没有得到很好的分辨,但艾组多数种具有6bp"TACATA"的缺失和三个位点组内多数种的共同变异,使得该组具有较明显的分化.总的来说,trnL-F序列在蒿属植物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讨论系统发育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从芜湖市镜湖和汀棠湖中分别采得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和热带龟甲轮虫(K.tropica)个体,实验室内对其进行克隆培养.运用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各30个曲腿龟甲轮虫克隆和热带龟甲轮虫克隆分别进行了mtDNA COI基因和rDNA ITS的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以萼花臂尾轮虫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外群,结合Genbank上已登录的几条其它龟甲轮虫COI基因和ITS序列,以及测序所得的60个COI基因和ITS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ML、MP、NJ和贝叶斯树).结果表明,曲腿龟甲轮虫和热带龟甲轮虫间COI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为24.9%-26.5%,平均为25.7%.曲腿龟甲轮虫个体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2%,热带龟甲轮虫个体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1.5%.两种轮虫间ITS序列差异百分比为6.1%-7.6%,平均为7.25%.曲腿龟甲轮虫个体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1.1%,热带龟甲轮虫个体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0.7%.基于COI基因序列和ITS序列构建的四个系统树均支持曲腿龟甲轮虫单倍型和热带龟甲轮虫单倍型各自成支. 相似文献
12.
分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溃烂体表的盾纤毛虫,经形态学鉴定为贪食迈阿密虫(Miamiensis avidus),扩大培养后提取DNA进行ITS-5.8S序列的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贪食迈阿密虫与长拟尾丝虫(Parauronema longum)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74,在系统树中二者也聚成一支.表明病原体纤毛虫为不同于序列比对中其它纤毛虫种类,确定为贪食迈阿密虫,其与长拟尾丝虫的亲缘关系最近,是进化地位较高的一个类群.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生境和形态学特征与大型真菌图鉴对照,从形体上挑选了4个羊肚菌子实体(其中3个来自哈密巴里坤,1个来自乌鲁木齐南山),同时从四川绵阳某研究所购得一株高羊肚菌菌种做为实验阳性对照,为了确定收集的羊肚菌分类学地位,采用PCR技术,以rDNA—ITS为分子指标,对子实体和菌丝进行了ITS序列测定与分析,结合系统进化树确定品种归属。 相似文献
14.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冬枣、樱桃、杏及蓝莓果实中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231#、320#、322#和333#。由形态学特征观察可确定4株病原菌均为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Nees),rDNA ITS区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樱桃320#和杏322#与A. alternata (AY625056.1)处于同一分枝,置信度达100%;而蓝莓333#与A. tenuissima (KP324980.1)处于同一分枝,冬枣231#与蓝莓333#和A. tenuissima (KP324980.1)的亲缘性很近,在同一分支上的置信度达100%。对95种碳源的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4株链格孢属真菌对吐温80、N-乙酰-D-葡萄糖胺、N-乙酰-β-D-甘露糖胺等86种碳源的代谢特征相同,包括78种最适碳源和8种不可利用碳源,其中冬枣231#与A. alternata (Fr.) Keissl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4株链格孢属真菌的ITS区序列系统进化树分类与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枣果实皮薄肉厚、细嫩多汁,不仅在采后运输中易损坏,也极易受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对造成枣果实采后腐烂变质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筛选,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构建进化树,同时进行菌株的回接及病斑病症的验证,最终从采后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的冬枣和骏枣果实上分别分离到3株(221# 、227# 、232# )和2株(229# 和230# )丝状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菌株221# 和227# 为镰孢菌,229# 和232# 为葡柄霉,230# 为短柄霉属真菌,通过rDNA ITS区序列分析,鉴定221# 为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227# 为变红镰孢菌(Fusarium incarnatum),229# 为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230# 为产酶短梗霉(Aureobasidium proteae),232# 为葡柄霉(Stemphylium armeriae)。目前这5种病原真菌均未发现可导致枣果实采后病害发生的报道,其中Stemphylium armeriae未见引起植物病害的报道。通过挖掘出更多的引起枣果实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希望为枣果实病害生物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于诱变处理后杏鲍菇菌株在栽培性状上的明显差异,对两株杏鲍菇菌株(杏A和杏B)进行分子水平上的鉴定,分析两者的差异性。【方法】对杏鲍菇菌丝体样本的rDNA基因内转录间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验证;同时应用同工酶电泳对菌丝体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GenBank数据库搜索和序列比对分析,两株菌株ITS序列相似度达到99%;菌丝体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电泳检测无差异。【结论】杏A和杏B菌株为同一菌株,在分子水平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用克隆测序法检测葱属14个种的ITS序列,共获得17条不同的ITS序列.结果表明:大葱和洋葱正反交杂种一代测定出分别来自大葱和洋葱两个不同的ITS序列;楼葱也具有两个不同的ITS序列.从ITS序列分析、简约信息位点、GC含量及位点数差异看出,ITS序列比5.8SrDNA序列变异程度高,且ITS1序列比ITS2序列变异丰富.种间遗传距离表明:洋葱、分蘖洋葱和胡葱亲缘关系最近,大葱、鸡腿葱和阿尔泰葱之间也非常近.MP和NJ系统树显示:14种葱属物种分为两大支,薤、韭菜、韭葱和大蒜被分在一支;其余的为另一支.由此推测出:楼葱起源于两葱属物种的种间杂种;胡葱与洋葱源于共同祖先;大葱是由阿尔泰葱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18.
罹病甜菜夜蛾分离菌株的生理特征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罹病死亡的甜菜夜蛾虫体中分离出甜菜夜蛾致病菌QL—1,对其30项生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QL—1菌株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沙雷氏菌属(Serratia)中的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生理特征相符合.进一步用PCR扩增出QL—1的16S rDNA基因片段,测定其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也表明,该菌株与Serratia marcescens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中,相似性达99.2%以上. 相似文献
19.
长针科线虫2种传毒种类和3种非传毒种类分子鉴定和亲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尾剑线虫Xiphinema diversicaudatum和逸去长针线虫Longidorus elongatus是植物病毒的重要传毒线虫,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被我国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通过对上述2种检疫性线虫和中国云南不同地区3种长针科线虫共7个种群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别获得1 400~2 100 bp PCR产物片段,通过与Genbank上5种8种群的ITS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裂尾剑线虫与包括逸去长针线虫等在内的其他4种线虫的同源性仅有55%,逸去长针线虫与3种长针科非传毒线虫的同源性仅为56%.同种不同种群间的rDNA-ITS的基因变异分别从0~10%不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