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对江西省病理专业委员会疑难病例读片年会(1981-2005)资料分析,探讨疑难病例读片重点与难点。方法对1981—2005年疑难病例读片年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1-2005年疑难病例读片年会明确诊断的病例782份,其中:肿瘤病例684份、占83.0%,恶性肿瘤563例、占72.0%(其中:软组织肉瘤176例、占31.26%,列第1位;恶性淋巴瘤99例,占17.6%,列第2位;部位和组织来源不明的转移癌31例、占5.5%,列第3位)。结论软组织肉瘤、淋巴瘤、来源不明的转移癌是读片的重点。软组织肉瘤的组织起源和淋巴瘤的分类是重点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张玉芳 《甘肃科技》1996,12(4):31-3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恶性淋巴瘤分析张玉芳(兰医二院内科730030)慢性肝病伴恶性淋巴瘤者少见,乙型肝炎伴恶性淋巴瘤者罕见。本文从病理诊断恶性淋巴瘤中选出合并乙肝感染的1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近10年收治恶性淋巴瘤41例,同时行HEV血清学检查3...  相似文献   

3.
三氧化二砷对原代恶性淋巴瘤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对原代淋巴瘤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蓝拒染法观察细胞的活力,原位末端标记法(TUENL)检测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DNA含量,结果:0.5-2.0umol/L三氧化二砷能显著地抑制原代淋巴瘤细胞的活力,并能诱导原代淋巴瘤细胞凋亡,结论:三氧化二砷有可能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2):144-144
恶性淋巴瘤是承担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癌变生成的。日本科学家研究开发出一种能高效检测碱基排列个体差异的技术,并利用这项技术对约300名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主要发生在消化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约20%的人A20基因的碱基序列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5.
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工作者常常遇到的难题。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与分子遗传学特征的研究近年发展很快,不仅对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具有主要的帮助,而且对指导临床的治疗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该文重点介绍了美国国家癌症中心(NCCN)2002~2003年恶性淋巴瘤临床实践规约(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中对病理诊断的要求,尤其是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中免疫表型与分子遗传学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有关内容进行讨论。希望能够通过熟悉公认的国际标准来规范病理诊断工作,以提高对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苯妥英钠致假性淋巴瘤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妥英钠致假性淋巴瘤综合征1例王红怡(海南医学院附院儿科,海口570102)关键词苯妥英钠;假性淋巴瘤综合征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971.61临床资料患儿,陈某,男,IO岁,住院号:54420.因“癫痫”在院外服用苯妥英钠7周多,近4天全身出现红色斑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胃肠道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患者,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为胃肠道肿瘤,回顾分析其临床以及彩超诊断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病理确诊,3例为胃淋巴瘤、4例为小肠平滑肌肉瘤、3例为胃部平滑肌肉瘤、7例为空结肠恶性间质瘤、13例为胃结肠腺癌,其中2例结肠腺瘤漏诊,彩超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93.3%。结论彩超用于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的痛苦小且诊断符合率较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观察吡喃阿霉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4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THP联合化疗,其中6例为霍奇金病,34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TOP或CTOPE方案,THP疗程量为60mg。CTOPE方案主要用于病变播散或高度恶性淋巴瘤患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免疫酶ABC法标记53例恶性淋巴瘤的lg,标记后根据克隆型分析及复查常规切片保留原免疫分型诊断者42例。修改或明确免疫分型诊断者8例,排除恶性淋巴瘤者3例。可见标记对恶性淋巴瘤的免疫分型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酰胺咪嗪配合局部封闭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酰胺咪嗪配合局部封闭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报告孔卫东,苏才琼(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510630,广州)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酰胺咪嗪,局部封闭中图分类号:R745.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上较常见的以阵发性、放射性剧痛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11.
黄权钰  刘天祥 《甘肃科技》2022,(12):109-111+119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回顾性分析58例原发性脾脏肿瘤临床资料。良性肿瘤54例,恶性肿瘤4例。本组良性肿瘤5例行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32例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17例行开放脾切除术。3例恶性肿瘤行开放脾切除术,1例恶性淋巴瘤行根治性脾切除联合胰体尾切除术,术后给予化学治疗。良性肿瘤均无复发,1例血管平滑肌肉瘤术后随访2年健在,1例纤维肉瘤术后随访3年后失访。2例恶性淋巴瘤随访1例存活2年死亡,1例随访1年存活。影像学是主要检查手段,手术切除是脾脏肿瘤的有效治疗措施,脾良性肿瘤可选择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或开腹手术,局限性良性肿瘤可选择部分切除,保留脾脏功能,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脾切为主,并辅以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 X线表现 ,提高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本组选择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X线征象较典型的胃恶性淋巴瘤 7例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 2例 ,全部经胃镜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病变发生在胃窦部 5例 ,胃体部 1例 ,胃底部 1例。息肉结节型 3例 ,较大溃疡型 2例 ,肿块型 2例。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结合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纯合子Swiss裸鼠自发恶性淋巴瘤的移植特性和病理形态观察。取肿瘤组织悬液接种无T淋巴细胞的纯合子(nu/nu)小鼠皮下,每点注射0.2ml,肿瘤发生率100%;而接种有T淋巴细胞的小鼠均不生长。该肿瘤共传5代,其特性均与原自发瘤一样。光镜检查为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电镜检查符合B细胞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会阴人工肛门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会阴人工肛门术的研究现状冯裕荣(海南医学院附院外科,海口570005)关键词直肠癌,人工肛门术,会阴中图分类号R735.3我国低位直肠癌占直肠癌的50%~60%,每年约有2万人需进行永久性腹部结肠造瘘,即腹壁人工肛门术,其中极少数病人因为此而拒绝...  相似文献   

15.
根据12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综合治疗的经验总结.强调对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应及时明确诊断、尽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且认为GCS评分是反映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脑干反射是反映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胃壁及粘膜改变。结果18例均为B细胞起源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呈弥漫浸润型11例,肿块型5例和节段溃疡型2例。16层CT平扫示肿瘤密度均匀14例,不均匀4例,16层CT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轻、中度均质增强16例,溃疡形成后增强不均匀2例。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特征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脐带血中含有大量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脐带血移植作为一种排斥反应较小的医疗手段,可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等几十种难治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比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及原位可控结肠代膀胱术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及原位可控结肠代膀胱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出防治原位可控回结肠及结肠代膀胱术并发症的有效可行防治方法.结果: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13例中发生早晚期并发症2例,占15.3%,其中早期并发症1例(尿漏),晚期并发症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结肠代膀胱术12例中发生早晚期并发症5例,占41.6%,其中早期并发症3例(尿漏2例,粘液分泌过多1例),晚期并发症2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1例,新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结论:回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后尿液可控率高,原位自主排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大量临床及尿流动力学研究表明,回结肠代膀胱是各种肠代膀胱中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附2例报告)孟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一科,海口570102)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肠坏死;诊治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7.2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PrimarrMesentericVe。usThrombosis)...  相似文献   

20.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而抗肿癌药物均有较强的毒性。一旦化疗药物外渗漏损伤的发生,既给病人造成痛苦,又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据资料估计,化疗渗漏率为0.1%-6%,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表阿霉素是一种抗癌药物,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理学表明表阿霉素毒系能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