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红楼梦》人名英译的文化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人名负载着凝重的汉语言文化信息,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英译的一大难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场面浩大,涉及人物数百,翻译起来难度很大。小说的两个著名英译版本在翻译这些人名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文化缺损。针对此问题,在介绍汉语姓名系统的基础上,对杨、霍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分析,找出人名英译时的文化缺损,并探析这些文化缺损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詹纳尔的《西游记》英译本中人名的翻译。笔者认为,在翻译神话小说中的人名时,译者应从源语言的历史、文化、宗教各方面综合考虑,采用最佳翻译方法,保持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减少西方读者的阅读障碍。  相似文献   

3.
涂敏  涂鸿 《科技信息》2009,(13):196-196,221
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时文学翻译中的一大难点和焦点,因为人名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寓意。霍桑的短篇小说Young Goodman Brown中的人名的寓意更是复杂,对译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该小说的六个中文译本中人名翻译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的丢失,这是人名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浅析人名文化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任。而翻译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正是翻译的根本任务和重大意义所在。但是正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存在使得翻译困难重重。本文拟从人名的翻译来探讨人名的翻译原则。人名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表达与接受方式。要想恰当而科学地翻译人名,必须领会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骆驼祥子》有三个著名的英译本:我国著名的英译家施晓箐翻译的CamelXiangzi、通晓中国文化的汉学家詹姆斯的译本Rickshaw以及伊万·金的译本RickshawBoy。三个译本中对小说人名的翻译各有千秋,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归化和异化理论的运用,体现了不同译者在不同社会时代对文化输入的不同要求以及译者所持的文化态度、译文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6.
杨小凤  王敏 《科技信息》2008,(7):248-248
英汉两种语言里都出现了许多表示人物的名词。这些人名除了它们原有的文化信息外,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翻译时必须注重人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本文概述了人名翻译中常用的方法,即音译法,加注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7.
人名翻译究竟该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一直是翻译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学作品中的人名翻译更具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译者除了要考虑人名本身的文本内语境外,还要考虑到接受语文化语境的影响。本文以《飘》的两种不同译本为例,从诗学规范、文化历史传统、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对其人名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文化语境在译者对人名翻译策略的选择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燕迪 《科技信息》2009,(10):120-120
国俗词的翻译离不开国俗语义的影响。历史人名是国俗词中最典型的词类之一,汉语一语独有,在英语等其它语系中几乎找不到对等词。每一个历史人名都蕴含着各自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都属于特别的词语,因此,在翻译时也就有自己独特的方法。1.历史人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例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剖析美国学者Denis.C&Victor H.Mair所译Strange Tales from Make do Studio(英译本《聊斋志异选》)一书中人名的翻译方法;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应视具体文化差异情况灵活运用,以更好地传递文化信息,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堪称是一部有关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怎样让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传到西方,让欧美国家了解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对《红楼梦》霍译本中人名和典故译例的分析来探讨其跨文化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坛一直享有盛名,在欧美国家也广受欢迎。美国、法国等国家先后翻译出版了大量贾氏小说文本,《浮躁》《废都》等在西方世界备受关注。分析西方文化对贾氏小说的翻译、研究现状,以及文化选择、接受原因等,对于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彰显大国的文化自信无疑具有启示性。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和翻译英美小说,诗歌,戏剧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英美人名的中文翻译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从英美人名的构成出发,探讨他们家姓的特征,阐述其构成和译法等方面的一些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非常繁荣,而且对中国近现代小说、乃至当代小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这段翻译史非常值得研究。在借鉴翻译文化学派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宏观与微观、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比较法,对日本近现代小说在中国的翻译情况进行研究,这将在近现代中日文学交流史、译介学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关于宗教、人名和诗词的翻译部分进行分析与此较,探讨造成二者不同之处的,在文化层次和翻译策略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人名英译比较混乱,译名混乱现象不仅存在于大众媒体,即使学术性刊物也是问题种种。本文探讨了中国人名外译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所应遵循的规范要求和变通形式,意在促进作为专名的人名翻译规范。  相似文献   

16.
谢璐 《科技信息》2011,(27):I0154-I0154,I0162
翻译不仅是语言工具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把原文中蕴含在语言中丰富的文化内容转达进译语符号,从而融入译语文化中,是译者的任务。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语言展现着丰富广泛的社会文化。这些蕴含文化内涵的语言也包括中文名字。因此如何翻译这些中文名字是译者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于意象,语言,翻译及其三者间的关系,以《台北人》这部著名短篇小说集中的几个特殊人名的译文为研究对象,对译者在处理这些名字的翻译方法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分析,作者认为译者非常巧妙运用创造相近文化意象的方法翻译原著中重要人物的中文名字,从而传神地表达出人物形象及人物性格,为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典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英译本也承担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中在处理文化意象是各自所用的翻译策略以及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指出两个译本呈现出一种"殖民化"与"反殖民化"的对峙,而前者的翻译更有利于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小说中充斥着各种外语词汇及文化负载词,而文化负载词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与文化传递中至关重要。该文从阐释学理论视角,主要以乔治·斯坦纳提出的翻译四步骤为理论指导,以珍妮·凯利的《围城》英译本为研究语料,对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过程进行阐释,分析和研究其翻译策略,使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促进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乡土语言是汉语表达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在西方的影响力,以便对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文化参考,以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视角,来探讨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乡土语言的翻译.研究结果发现葛浩文在中西文化之间建立起了第三空间,将归化与异化杂合,从而使其译本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对葛浩文翻译策略的探讨对我们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蔡月 《科技信息》2009,(27):I0165-I0165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第一部英文小说,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林语堂创作这部小说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向西方读者译介中国的文化,并加强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这部小说无论是取材、人物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因此书中涉及大量的文化信息。本文旨在通过对张振玉译本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来研究译者在处理不同文化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希望对翻译初学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