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与油气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可归结为5种基本类型和3个演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样式及其演化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有展布,制约着含油气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区新生代构造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是在岩石圈裂陷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裂陷作用控制着盆地区构造样式和沉积样式的形成与演化,从而影响着烃源岩、储集层的发育与分布,并制约着生油岩成热度和生烃过程以及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主干断层角度较陡、拆离面较深的伸展凹陷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而构造样式从由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地堑或简单半地堑演变成为由铲式正断层或坡坪式正断层控制的复式半地堑,有利于油气圈闭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中凸起的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完成大小地震剖面解释30余条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的构造背景,采取盆地构造分析的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凸起的形成和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塔中地区的构造样式以滑脱式逆冲为主,兼具走滑分量。塔中凸起并非是一个完全对称背斜,西部表现尤为明显,南西翼相对较陡,北东翼较缓,具有由北东向南西逆冲而成的冲断背斜的特点,研究表明,震旦纪旦早奥陶世为塔中凸起的孕育期,奥陶纪末期为塔中凸起的开始形成期,志留纪,泥盆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侵入岩,喷出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分布及其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油源,富油源是火成岩成藏的基本条件;(2)火成岩储层以构造裂缝为主,其形成与盆地内区域性的构造断裂,构造运动和火成岩的多旋回性活动有关,浅埋藏,成岩作用弱是火成岩中原生孔隙得以良好保存的重要条件。(3)火成岩成藏过程中的油气运移,聚集模式可分为同层运聚型,上层运聚型和下层运聚型3种类型,其中同层运聚型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是渤海湾盆地中最常见的成藏模式,分布在近油源,近断裂带的火成岩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是火成岩油气藏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5.
阜新盆地构造特征与圈闭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阜新盆地是辽西地区的一个晚中生代小型断陷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经研究表明,盆地剖面形态为典型的地堑式,平面上为北北东走向,呈向北西凸出的弧形。两侧的边界断裂在成盆期内发生了剪切走滑、挤压逆冲和拉张裂陷等复杂的构造变形;盆地内形成了一系列与边界断裂斜交的雁行状背斜和洼陷以及多组断裂构造。主要的控油构造样式有入字型、雁行状、铲形正断层-滑脱断阶、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等。圈闭类型主要有背斜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早第三纪伸展盆地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库车坳陷早第三纪伸展构造的证据有三,一是盆地在早第三纪时虽然沉陷范围较大,但沉陷速率较低。其沉降速率与处于伸展构造环境的侏罗、白垩纪盆地相似,而与处于挤压构造环境的三叠纪前陆盆地和晚第三纪前陆盆地相去甚远;二是在盆地东部吐格尔明背斜的北冀与南面塔北隆起的下第三系砾岩中发育有高角度的同生正断层;三是在盆地下第三系地层中发现的灰质砾岩、含砾灰岩等海相沉积和海相腹足类化石及膏盐层均运离古南天山造山带分布,剖面上也不具有前陆盆地沉积典型的楔状沉积的特征,由此不仅说明本区早第三纪海侵的存在,而且还说明在早第三纪发生过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7.
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沉积层序与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及地震资料对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的沉积层序进行了剖析,把下白垩统六盘山群划分为一个沉积层序,分别由低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反映了早白垩世六盘山盆地从形成、扩张、鼎盛到萎缩消亡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及上覆层)和作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圈闭形成、关键时刻和保存)的发育特点,指出虽然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整体上尚未到达,但在逆冲断块的下盘及断层带附近的局部构造中仍会找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8.
早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期间,渤海湾地区在区域帚状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巨型冀鲁帚状构造体系,其不同级序的构造成分均具有帚状构造体系特征,帚状构造的生成和发展不仅控制了该区的构造格局,而且控制了沉积发育、油气生成和分布.其中,一级构造控制巨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形成和分布;二级构造控制生油凹陷的生油条件和油气富集程度;三、四级构造控制各种复合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五级构造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级序的构造与沉积、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关系,对今后石油勘探开发及在成熟探区寻找隐蔽油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 (侵入岩、喷出岩和火山碎屑岩 )的分布及其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近油源、富油源是火成岩成藏的基本条件。②火成岩储层以构造裂缝为主 ,其形成与盆地内区域性的构造断裂、构造运动和火成岩的多旋回性活动有关 ,浅埋藏、成岩作用弱是火成岩中原生孔隙得以良好保存的重要条件。③火成岩成藏过程中的油气运移、聚集模式可分为同层运聚型、上层运聚型和下层运聚型 3种类型。其中同层运聚型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是渤海湾盆地中最常见的成藏模式。分布在近油源、近断裂带的火成岩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 ,是火成岩油气藏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塔中凸起的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完成大小地震剖面解释30余条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采取盆地构造分析的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凸起的形成和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塔中地区的构造样式以滑脱式逆冲为主,兼具走滑分量。塔中凸起并非是一个完全对称的背斜,西部表现尤为明显,南西翼相对较陡,北东翼较缓,具有由北东向南西逆冲而成的冲断背斜的特点。研究表明,震旦纪至早奥陶世为塔中凸起的孕育期,奥陶纪末期为塔中凸起的开始形成期;志留纪、泥盆纪为塔中凸起的发展定型期;石炭二叠纪为塔中凸起的改造期;中生代为隆升和沉降交替进行期;新生代为稳定沉降期。塔中含油气系统经历了3个成藏期,即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和喜山期  相似文献   

11.
根据渤海湾富油盆地天然气的分布特征,探讨了该盆地主要天然气聚集带的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该盆地较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带均与石炭 二迭系煤成气有关;油型气聚集带主要是石油沿断裂向上运移过程中溶解气析离形成的浅层次生气。天然气聚集带的分布受二级构造带背景控制,主要天然气聚集带可归为隆起带型、凸起型、斜坡带型、断阶带型等。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有利的气源条件、良好的封盖保存等是控制天然气聚集带形成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2.
苏北盆地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南黄海盆地与渤海湾盆地之间以鲁苏隆起相隔 ,对称分布于郯庐断裂两侧。研究表明 ,由于两盆地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不同 ,致使其盆地演化、成烃演化、资源丰度和油气田规模差异很大。壳幔结构的同相性、晚始新世至渐新世 18Ma的沉积间断、有机质演化程度低、断裂活动改造强烈等是形成苏北盆地小、碎、贫、散含油气特征的主要因素。苏北盆地与渤海湾盆地存在的成藏条件差异及其分布规律表明 ,苏北盆地缺乏形成巨型、大型油气田的条件 ,其勘探对象应该以中小型油气田为主 ,这已经被 2 5年的勘探实践所证实。深部烃源有形成较大规模气田的条件 ,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盆地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苏北-南黄海盆地与渤海湾盆地之间以鲁苏隆起相隔,对称分布于郯庐断裂。研究表明,由于两盆地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不同,致使其盆地演化、成烃演化、资源丰度和油气田规模差异很大。壳幔结构的同相性、晚始新世至渐新世18Ma的沉积间断、有机质演化程度低、断裂活动改造强虺昌形成苏北盆地小、碎贫、菜含油气特征的主要因素。苏北盆地与渤海盆地存在的成藏条件差异及其分布规律表明,苏北盆地缺乏形成巨型、大型油气田的条件,其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周边露头资料、盆内钻井资料及地球物理资料,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演化阶段论和活动论为指导,采用构造解析法对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各期构造变形场、构造应力场及沉积盆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中西部中生界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印支期构造层、燕山早期构造层、燕山中期构造层及燕山晚期构造层。成盆期主要经历了早中三叠世大型陆内坳陷盆地、早中侏罗世河湖沼相中小型坳陷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小型裂陷盆地及晚白垩世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小型坳陷盆地等。造山期经历了印支晚期(T3)准造山作用、燕山早期(J2末)强烈造山作用及燕山晚期(K2)准造山作用3个演化阶段。中生代构造样式以挤压褶皱、逆冲构造及张性正断裂为主,其次发育横向调节构造。燕山运动早期对本区作用最大,奠定了本区北北东向的构造体系。中生代构造演化型式与欧亚板块东部的伊佐奈畸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永安镇油田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安镇油田位于单断式箕状凹陷(东营凹陷)的陡坡断阶带,受3条大断层控制,从南向北出现了低、中、高3个台阶带。这一主体构造形式奠定了该油田基本构造格局,并控制了永安镇油田的油气差异运聚与油气分布规律,从南向北依次出现低饱和油藏、饱和油藏、油气藏、气藏这样一个油气藏分布序列。  相似文献   

16.
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原油族群的划分和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的测定和分析,认为在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北三台西南斜坡带存在早燕山期、晚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个成  相似文献   

17.
针对准噶尔盆地不整合实际资料,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超一削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不整合类型划分方案。这种方案将不整合划分为四种类型:上超/削性型、整一/削蚀型、上超/整一型、整一/整一型。并且通过对不整合类型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认为:上超/肖嗯性型,不整合面上、下对油气聚集最有利;整一/削独型,不整合面之上有利于油气的运移,不整合面之下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上超/整一型,不整合面之上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不整合面之下有利于油气的运移;整一/整一型,不整合面上、下对油气运移有利,只有在断层与褶皱的配合下,才有利于油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