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以淠河六安段为例,分析了河道淤高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和河道水文情势的变化,探讨了河道淤积对六安市防洪警戒水位的影响,指出了淤积河段的防洪设计标准必须考虑河床的动态变化.此外,厄尔尼诺等灾害事件对防洪设计标准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长江中游防洪决策实际问题,运用风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的、操作性强的防洪决策风险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防洪专家根据经验所作的对未来降雨的,使专家们的预测信息得以量化并直接参与风险分析,开辟了一条开发利用防洪专家经验资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防洪(潮)计算中,洪潮组合若以洪为主时,一般选取设计标准洪水与多年平均潮位相组合,当以潮为主时,一般选取设计标准的潮位与多年平均洪水相组合.实际上,按不同的设计标准设计潮位时,河道上游可能发生各种频率的洪水,按不同的设计标准设计洪水时,河道下游也可能发生各种频率的潮位,所以,组合多年平均潮位或多年平均洪水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构建了洪潮组合风险计算模型,并依据洪潮组合风险提出了洪潮组合设计方法.考虑到各地水文特征的差异性,以深圳市为特例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为洪潮遭遇组合的合理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水工建筑物防洪风险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时变可靠度原理,充分利用已有年内所有的洪水信息,建立了水工建筑物在不同使用期、遭遇不同标准洪水下的防洪风险估算模型.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滏阳河渡槽进行了实际应用,给出了其在不同使用期内、不同的设计标准下水工建筑物的防洪风险概率结果表明,水工建筑的防洪风险与使用期和设计标准有着密切的关系,使用期越长,采用设计标准越低的水工建筑的防洪风险越大,相反,使用期越短,采用设计标准越高的水工建筑的防洪风险越小,这个规律符合水工建筑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熊金泉  刘翌  郑萍  古和今 《江西科学》2004,22(5):351-357,360
修水流域的防洪调度是以柘林水库的洪水调度为中心,兼顾考虑下游地区的防洪任务。因此,防洪凋度的关键是在考虑柘林水库上游来水预报及下游区间洪水预报(主要是潦河)的条件下,制定柘林水库的防洪调度方案。防洪调度涉及众多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决策过程,调度的各个阶段均需要调度人员的积极参与,所以,合理采用人机交互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根据修河流域防洪特点和要求,开发完成的本防洪调度系统包括调度方案生成、调度方案分析和调度方案实施三类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淠河河道淤高的原因,认为淠河六安市段的淤积是一个自然过程,因此六安市的防洪设计标准必须修订.  相似文献   

7.
基于风险分析的流域防洪系统调度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长江流域为背景,将防洪系统联合调度模型和风险分析相结合,提出考虑入流洪水地区组成不确定性的防洪调度决策风险模型.该模型采用AR模型方法进行流量预报,对于预报误差,用一定置信水平下t分布估计误差的方差,从而求出流量过程误差的上下限,计算出未来发生的多种来水过程,为实时调度的贝叶斯决策和风险分析提供计算基础.在某联合调度方案下,可以进行风险分析计算,将一个复杂的随机调度决策问题转化为确定性调度决策问题.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工作量较一般随机生成模拟模型的计算工作量小得多,同时可以计算并保存可能大洪水情况下的调度应急方案.  相似文献   

8.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能在不降低水库防洪标准的条件下提高水库兴利效益和水资源利用率,该文以万家寨水库为研究背景,建立了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下的防洪调度风险分析模型。水库后汛期洪水样本较少,基于典型洪水过程,通过随机微分方程引入水文不确定因素,采用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调洪演算分析防洪调度风险。实例结果表明:水文因素的随机性是万家寨水库后汛期防洪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了各汛限水位方案下的调洪最高水位。后汛期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可不降低大坝的防洪安全标准显著增加水库的兴利效益。  相似文献   

9.
流域防洪系统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的流域防洪系统调度方案评价决策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提出相应的防洪系统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原型.该指标体系不仅考虑了防洪系统内各个防洪构件(如各个水库、分蓄洪区)的运行目标,而且考虑了整体防洪系统运行目标.  相似文献   

10.
风险分析在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首先概述了水系统中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然后从防洪安全、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施工、地下水及其污染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入手,综述了风险分析在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将熵理论引入到风险分析的研究领域中;开展“风险分析的风险”的研究;比较和改进现有的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1.
应用风险分析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可使设计方案更具合理性、科学性.本文对二滩工程泄洪枢纽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风险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建议了工程的设计方案和洪水标准.本文分析结果可供二滩泄洪枢纽设计时参考,所提出的风险分析方法也可用于其它工程设计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水库防洪调度中不确定性因素对水库安全的影响,提出水库入库洪水、出库泄流以及水位库容关系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数学描述方法;建立调洪演算随机微分方程,推导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各时刻水库水位分布均值和方差计算公式;提出调洪过程中各时刻的风险描述方法以及整个洪水过程的总风险率定量计算方法。大伙房水库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调洪过程中任意时刻的风险和总风险计算结果符合水库防洪调度的实际运行状况,可用于定量评估调洪过程中任意时刻的风险和总风险。  相似文献   

13.
澄碧河水库漫坝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风险分析理论对澄碧河水库大坝进行了漫坝风险研究,计算了土坝的漫坝风险,探讨了该土坝的漫坝风险标准.计算结果表明,在允许漫坝风险范围内澄碧河水库整个汛期的防洪限制水位可由原来的185.00m提高到186.60m,水库蓄水量比原来增加了6400万m^3,从而提高了水电站的发电效益和其它方面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洪水计算的新途径——古洪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洪水频率分析常苦于资料太短,即使考虑历史调查洪水并作特大值处理,频率曲线的稀遇洪水部分定线仍然困难和不可靠.本文提出利用支流末端洪水平流沉积推算干流几千年前洪水以及由这些古洪水、历史(调查)洪水、实测洪水构成的不连序系列进行频率分析的方法.该法可使频率曲线最重要的稀遇洪水部分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非参数统计在洪水频率分析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非参数统计方法在洪水频率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及其进展,指出把地区信息和历史洪水信息纳入密度函数估计中、把水文的模糊性和灰色性纳入非参数统计模型中以及解决洪水频率曲线的外延等等,是非参数统计在洪水频率分析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Delft3D模型, 模拟黄河下游滩区洪水漫滩过程, 获取漫滩范围和洪水淹没水深等洪水致灾参数。基于地形和防洪条件, 划分洪水漫滩淹没单元, 参考联合国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对各淹没单元的危险度和易损度评估, 得到不同洪水量级下各淹没单元的洪水漫滩风险度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占滩区总面积近 50%的淹没单元的洪水漫滩风险等级随洪水量级的增加而稳步增加, 为“水险同期”类淹没单元; 39.7%的淹没单元在十年一遇洪水情景下呈现极高风险度状态, 即“小水大险”状态; 11.67%的淹没单元稳定地处于相对较低的风险度等级, 漫滩风险不受洪水量级影响, 为“稳定低险”类。因此, 对于黄河下游滩区洪水漫滩风险, 应当重点防范主要集中分布在高村至艾山河段的“小水大险”类淹没单元, 同时应以十年一遇, 甚至五年一遇的洪水情景作为洪水防范工程措施布设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设计洪水的计算途径和工作性质进行了简要述评,强调搞好设计洪水工作需要三大支撑:健全的资料信息、相对合理的分析计算方法,以及对设计流域(地区)水文气象规律的必要认识.并分别对这三个方面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回顾与简评,着重介绍了最新进展情况:2006年修订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反映了频率分析法十多年来在参数估计和适线准则方面新进展;1999年出版的专著<可能最大暴雨和洪水计算原理与方法>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958年以来在PMP/PMF方面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1988-2006年先后出版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资料汇编>、<中国江河防洪丛书>、<中国暴雨>和<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是中国的暴雨/洪水研究中的突出成果;2002年出版的专著<水文定理、定律和假说初探>和<水文设计成果合理性评价>,将许多规律性的认识,经过总结、归纳,上升成为理论;即将出版的世界气象组织<可能最大降水估算手册>(第3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PMP/PMF的新理论和实践经验.文章认为,中国设计洪水的总体水平已步入世界前列,并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漳泽水库实时调度风险分析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主汛期多目标风险模型,研究了水库防洪调度安全对预报作业精度的要求,给出了在各起调水位下,预报误差和调度滞时共同作用下的设计允许极限误差和调度滞时关系线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