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花是一门将传统绘画技艺结合陶瓷器型结构进行装饰的艺术。尽管青花瓷与中国写意画使用的材料不同,但是都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人们对生活美的追求,有着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文章从艺术载体、空间、绘画技法以及青花瓷独特的烧成魅力等层面来解析中国写意画与写意青花两者之间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写意画以笔墨为主,用笔写形在于传神,气韵生动依赖于笔墨,放弃笔墨就失去了中国写意画的灵魂。由此 从十个方面对中国写意画创作中如何运用笔墨进行阐述,旨在提高绘画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往往通过写意体现特殊的审美取向。写意包括意象、意匠、意趣、意境四个范畴。之间既相联,又有别,其写意性体现在多种形式的绘画中。  相似文献   

4.
章焕华 《科技信息》2009,(2):129-129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写意画教学的教师,就此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新主张,即开放课堂、因势利导、不启不发、情景交融以及个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往往通过写意体现特殊的审美取向。写意包括意象、意匠、意趣、意境四个范畴。之间既相联,又有别,其写意性体现在多种形式的绘画中。  相似文献   

6.
写意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出现,以其特殊的造型观念和所蕴含的内在精神,使中国画在传统艺术发展史上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进和升华。从而大大拓展了中国画创作理论和实践上的观察方法和认知方式,丰富了民族艺术的表现力,扩大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和审美情趣。在中国浩瀚的文化历史画卷中,无疑宋代文人对写意画的发展写下了闪光的篇章。虽然一般认为唐王维是文人画的开山鼻祖,但他的画毕竟没有成为典型的写意画。而宋代石榴、梁楷的减笔人物(如梁楷的《太白行吟图风泼墨仙人图》)确属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很高的写意…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就有‘人物画最为难工’之说,为什么难工?历代人是怎样看人物画的?在人物画盛行之唐代以后,之所以集中精力在山水上,在笔墨间,在写意中,是不是与‘人物画难工’有些许联系?本文即从这几个角度来再次认识中国人物画.  相似文献   

8.
王琴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16-17,25
我们在对"意境说"进行多层次研究的同时,也可以援引西方的现代美学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以推进对中国古典文论概念的理解和体系的建构。本文试图以西方现象学文艺理论为工具,对"意境说"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英汉语言结构特点不同.唐诗不可能等值翻译。本文通过对唐诗的两种英译本进行赏析比较,突出了采用归化策略和创造性选词对原诗"意境"的翻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中国美学范畴,是作者的情思与景物、生活画面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其中积淀着中国独有的文化心理因素。在中国古典美术领域,意境不仅是艺术创作原则,同时也是艺术品评的标准。主要对意境的特点、绘画意境的特征、中国画的意境美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王元松 《科技信息》2012,(2):300-300
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简要分析一下中国画艺术审美的简化特征。中国画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喜欢"以形写神",通过阐述中国写意画中的形神并重,高度自我,高度忘我,取长舍短;气韵生动,意在笔先等特点来论证。  相似文献   

12.
李洁 《甘肃科技》2012,28(10):120-121
入口是建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建筑的功能、形式和造型等方面,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当前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现状入手,在分析了当代人的生活状况及情感、心理需求之后,提出公共建筑入口空间之“建筑意”的表达是人口空间设计的灵魂与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风是现代流行歌曲中兼具谱曲可唱的音乐性与离谱可赏的文学性之双重特性的类型。以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为研究对象,联系文学理论的有关知识,采用追本溯源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中国风歌词中韵味无穷的意象美与含蓄空灵的意境美,全面展现怀旧中国背景与现代元素二者合力打造的中国风歌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陶瓷是将泥与火完美融合的艺术,从陶瓷发展的历史来看,陶瓷艺术的奥秘既深藏在历代传承的手工制作模式中,更神奇地深藏在拉坯、配料、成形、装饰到烧制的个人经验之中。由最初原始陶器的产生到彩陶、彩绘陶,再到后来陶与瓷的传承与发展,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陶瓷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当代的艺术、文化、经济、政治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画源远流长,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概念。画家要立足于本民族,研究开拓。现代中国画贵在独创.在新与旧。东方和西方的交融中,锐意进取,紧跟时代,创作出精品。  相似文献   

16.
刘姝健 《南昌高专学报》2006,21(4):55-56,59
中国画的美,表现在追求“神似”,讲究“意境”,以及诗、书、画、印相结合营造出的独特美。  相似文献   

17.
孙鹏飞 《科技资讯》2014,12(23):221-221
意境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情调.在中国的传统诗词中,处处讲究意境,给人以深远和静邃之意.和传统诗词相比,书法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书法的意境不仅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有深层次的内涵.不管是诗意美,还是自然美,都是属于外在的表现形式,深挖其内涵,其实中国书法的意境之美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艺术的精神气质.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别样的造型手段,但又要遵循造型艺术的一般规律.中国书法的意境之美是一种造型手法和情感艺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刘文飞 《科技信息》2010,(28):25-26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一种语言高度浓缩的文学体裁,以寥寥数语,就表达了丰富的意境与情感。汉诗英译作为译学界一个不小的领域,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即翻译的形似与神似的问题,韵律的处理,意境再现来详细分析了古诗英译的实践过程当中的难点之所在,并进一步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意境美的探析是在美学的范畴中基于漏窗艺术形式而进行的,以“象”为切入点,由先秦“尚象”传统中对“象”的理论论述为起点,梳理“象”从先秦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转变的系统性理解。运用“立象尽意”“观物取象”“象外之意”到“取之象外”命题的提出,阐述“象”与“意”、“罔”与“境”之间的内在逻辑性,结合漏窗艺术的设计规划,研究发掘在审美观照中“象”“意”“境”三者对“意境美”生成的理论基础,最终生成关于“意境美”的内在性理论途径是“意之所随者”之地的阐述;“意想”景物叠加产生审美模糊上升到意境美的途径而空间场域中物象之间组合形成一种内在相关的空间化,从而形成漏窗艺术的意境审美境域,从而形成漏窗艺术的意境审美。  相似文献   

20.
跟英语相比,汉语语法呈现出“意合”的特点,这跟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中国传统哲学总离不开一个经典命题:“天人合一”。梳理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发展与特点,然后从哲学、思维、语言的关系上考察现代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结论认为,同英语相比,汉语语法具有“意合”特质,这一特质正是中国“天人合一”传统哲学观的映射;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与“人”是一种“构成”关系,汉语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三大基本词类也是一种“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