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之前,中国国有经济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是按政治级别的高低在国有制受益集团内部正向配置的,形成为等级制产权结构。其中,主管官员拥有较大产权,国有企业经理次之,职工获得的产权较小。改革之后,企业经理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有所增大,但等级制产权结构依然存在。等级制产权制度具有维持国有制受益集团稳定的内在机制,这是国有企业能坚持渐进变革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企业必须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产权改革,其实质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重新安排,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孟梅  张云慧 《科技信息》2008,(4):194-194
企业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是公司治理的关键,然而在公司制企业中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匹配的现象已十分普遍。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匹配是效率最大化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契约的不完备性,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可能完全匹配,只能是最大限度的匹配。  相似文献   

4.
裴波  张杰 《科技信息》2007,(29):39-40
本文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分析评述了当前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实践中的几种流行观念,指出了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真正的企业在改革中建立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是在明晰的产权边界的基础上由所有者选择和监督代理人,同时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应尽可能对应。文章最后根据分析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技术企业治理结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传统工商企业而言 ,现代高技术企业具有三个显著的产权特征。传统“股权至上”企业治理模式与高技术企业的产权特征形成尖锐矛盾 ,即物质资本投入者独享企业所有权显然违背了企业治理结构安排的基本原则 ,从而成为高技术企业经济效率提高的根本性障碍。高技术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势在必行 ,其基本方向应是根据人力资本在高技术企业中的相对地位和风险状况给予其所有者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具体方法和途径主要有 :股票赠予、设置企业创业股、授以股票期权以及实施职工持股计划。  相似文献   

6.
技术型人力资本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最稀缺、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之一,应该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根据技术型人力资本高增值性、高异质性、高专用性、高风险性的特征,设计出符合其分享剩余索取权的制度安排有技术入股制、贡献报酬制、股票期权制、有限合伙制和创业者股权制等。技术型人力资本可通过参与共同治理来有效实现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匹配。  相似文献   

7.
就收费公路民营化中的产权关系、所有权归属、产权转移等几个关键问题做了简要分析。指出任何组织都没有收费公路终极所有权,但有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问题,即通过引入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建立企业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提出了通过对企业内部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合理分配,可以调动各利益方的工作积极性,在激励与约束的对称中有效实现企业内部权力的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9.
企业治理结构是伴随产权结构中的所有权、经营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它是解决企业内部各种代理问题的和机制.它规定着企业内部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关系.特别是通过显性和隐性的合同对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行分配。从而影响企业家和出资人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研究和关注的是公司治理结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类型).主要是想利用它的处理代理问题的机制。因为,一般股份制都存在着委托一代理关系,会因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效用函数不一致行以及信息不对称而产生代理问题..因此对委托一代理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在国有森工资源型企业制度中也十分必要.并且又十分特殊。  相似文献   

10.
吸引优秀创业家的信息甄别契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风险及其对风险投资机构的影响,以及不同能力的创业在融资过程中对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同的要求与侧重.讨论了在风险投资中制定适当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契约束吸引优秀创业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最大化风险投资家的期望效用的角度出发,并考虑创业家的参与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建立了一个吸引优秀创业家的信息甄别模型.用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中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在三种不同的安排下公司购并的决策过程,论证了混合购并绩效不佳的原因。建立经济学模型,说明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同安排对混合购并效率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也谈企业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企业性质的研究应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展开。从外部即从企业与市场、政府、家庭的关系来看,企业是一种生产组织;从内部即从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来看。企业中两种权利的不对称分布是企业最根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生产角度、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来看待企业的性质,在学术界颇有争议。本认为,对于企业性质的研究应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展开。从外部即从企业与市场、政府、家庭的关系来看,企业是一种生产组织;从内部即从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来看,企业中两种权利的不对称分布是企业最根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现有金融产权制度缺陷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道德风险的生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有金融产权是一种垄断性财产权利,具有模糊性和弱排他性的。资产公司双重性质,使得同一产权出现彼此背离的两种不同内在要求。而现有产权制度下行政性治理结构,必然导致剩余控制权、索取权配置功能的缺失,从而加剧了金融道德风险的蔓延态势。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中的国有企业经理控制权激励机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激励机制;将与经理人力资本产权相称的那部分企业所有权授予经理人员,以此激励他们提高努力水平,因此为这种激励是内生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所以将其称之为内生激励机制,并认为这一机制乃是解决国有企业经理激励问题的治本之举。运用内生激励机制的分析框架,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指出了内生激励机制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的两具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剩余索取权与监督权关系入手,探讨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的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以期能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企业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忽视了整体分析方法的缺陷,从不同利益集团互动性选择的视角来研究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和产权改革的内在逻辑。小集团要比大集团有力量,企业内部强势小集团能主导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形成内部人控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须依据企业利益关系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依据利益兼容与正和博弈的原则,动态调整所有权结构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组织机构类型的演化实质上是一个遵循“残余权”(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应”规律的权力分割过程;为求合理解决激励机制与经营选择机制问题,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应服从于如下原则:残余权(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对应原则、降低组织成本的原则、社会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从西部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经理层激励方面的实际案例出发。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主体、控制主体的动机和控制者所能够支配的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了对经理层激励机制和经理层人员产生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变更公司主体,实现公司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统一,培育完善地方经理人市场。善用市场压力完善激励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管理者收购通过管理者对公司的收购,实现管理者对决策控制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接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减少对管理者权力的约束。本文对管理者的收购的融资方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其涉及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